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的怀旧气息中,在某人大代表提议“废除高考”所激发的热议声中,我们不平静地迎来了2007年的高考。在上海,坚持统一高考的同时,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也在深化自去年实施的小范围自主招生的试验。如文中所提示,“高考虽不是尽善尽美的花,但也绝不是非要挖去不可的一块疤”,当务之急不是去谈论高考的存废,而是探讨逐步完善高考制度的改革之道。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的怀旧气息中,在某人大代表提议“废除高考”所激发的热议声中,我们不平静地迎来了2007年的高考。在上海,坚持统一高考的同时,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也在深化自去年实施的小范围自主招生的试验。如文中所提示,“高考虽不是尽善尽美的花,但也绝不是非要挖去不可的一块疤”,当务之急不是去谈论高考的存废,而是探讨逐步完善高考制度的改革之道。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的怀旧气息中,在某人大代表提议“废除高考”所激发的热议声中,我们不平静地迎来了2007年的高考。在上海,坚持统一高考的同时,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也在深化自去年实施的小范围自主招生的试验。如文中所提示,“高考虽不是尽善尽美的花,但也绝不是非要挖去不可的一块疤”,当务之急不是去谈论高考的存废,而是探讨逐步完善高考制度的改革之道。  相似文献   

4.
虽然美国大学教育的普及率在世界上屈指可数,但入学竞争依然存在。高中生想要上大学必须参加名为“SAT”AGT”的“高考”,但绝不会因为这次考试而“一考定终身”,因为美国大学在招生时,除了“SAT”或“ACT”成绩,还很看重学生的平时成绩。除了这两项成绩,综合素质也在招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而不是只会学习的“机器”。  相似文献   

5.
“2014年高考成绩揭晓,本校包揽省文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近日,在素有“高考巨无霸”之称的河北衡水中学的官方网站上,一张大喜报格外耀眼,引来无数“羡慕嫉妒恨”。近三年来这所中学每年上百人考上北大清华。然而,这种“今日疯狂,明日辉煌”的超级中学教育模式惹来争议:赢得高考的衡水中学学子们能否赢得人生?  相似文献   

6.
六月将至,所有即将参加2006年高考的莘莘学子的心日渐紧绷起来,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他们所面对的高考制度终于出现了“松绑式”改革。2006年春,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因为推出“面试”代替“高考”选拔人才而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这两所高校组织的“自主选拔录取”考试,分别初选1200名考生参加面试,最后各录取300人。与此前教育部在几十所高校试行的自主招生相比,此次“自主选拔录取”以面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依据,从而被喻为中国高考改革的“破冰之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出现了一种另类的…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高考录取制度是按考试分数由高到低录取,从“一本”到“二本”,从热门专业到冷门学科,大家习以为常,以为高考制度历来是这样录取的,其实不然。考试分数并不是“文革”前历届高考的录取标准,1957年以前不大清楚,尚待有人具体调查。但1958年以后,考试分数肯定不是录取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是录取标准,录取到什么专业也与分数高下无关。这一点我们当事人在当时虽感觉很明显,但却没有确凿的证据。因为与今天公开公布高考成绩不同,那时是没有什么按分数来填报志愿一说的,我至今不知道我1958年高考各门的分数是多少,只记得与标准答案核对过以后,知道考得不错。  相似文献   

8.
我和我的许多同学都曾抱怨不已。如果不是高考发挥不好,如果不是志愿填报不当,怎么也不至于被“扩招”进这么一所“三流学校”。这样的心态一直持续到了第一个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天,系里举办讲座,主讲人张教授,据说还是我们的师兄,现在是某名牌大学研究生院的院长,讲座的主题是“如何度过我的大学?”张教授开门见山:“听说你们有80%的人对自己的学校不满!是的,我为各位感到委屈和不公平!但是各位,你们既然读的是这所大学,就说明你们只配上这所  相似文献   

9.
《金色年华》2008,(9):20-21
高考期间,家长们早早地忙着给孩子找“高考保姆”,租车子,在考场周边踩点停车位、便利店、药店……有关部门也在忙着出台考试期间的“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10.
在高考面前,生命的意义竟然也会大打折扣。高考,超载了。多少年来,它越来越成了超载的“老爷车”。尽管周先生的幸运故事,告诉我们在高考之外也能寻求到安身立命之所和生命的本真,但毕竟不具有普遍的意义。也许,社会能提供给众人更多的有制度保障的社会流动途径,才可能给这架“老爷车”有效减负。  相似文献   

11.
创立新的高考评价体系,不是在现行高考制度之外叠床架屋,或另起炉灶,而是改革和完善统一考试评价制度;增强高考的针对性,适时增加多元评价指标,同步进行配套改革,使高考这一教育测量手段在我国人才培育与选拔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沈群 《中外书摘》2010,(11):20-22
提起“劳改”,我们这一代人总是会想到父辈人所经历的1957年“反右”或“文革”,深入美同生活后,我才发现劳动改造绝对不是中国的专利,美同也有“劳改”。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是”词。中学学过英语的学生,学习阿语时,因为见不到“是”词,心里总是不踏实,他们想方设法寻找何处去了的“是”。 阿语“是”词的存在 阿语中也存在“是”词,主要有两大类。 1.类残缺动词,如: 这类动词所表达的基本意思相当于汉语中的“是”或“不是”、“变成是”、“只要是” 等等。请看下列各例: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恢复了30年的如火如荼的高考终于在万千宠爱中尘埃落定了。北京高考试卷上,小巨人姚明的大名赫然列在题目中。通常,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不是历史名人就是革命英雄。姚明自己也没有想到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成为了影  相似文献   

15.
初中的新课程明显淡化了各种计算方法,包括“十字相乘法”,而这种方法却是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因为“十字相乘法”并不是中考的重点,导致教师在授课时不去做详细的讲解,使现在的初中学生对这种方法不能熟练掌握.难道这批学生在高考数学题中也要用繁琐的求根公式求方程的根?  相似文献   

16.
据了解,今年高考,四川省已决定不更改日期。为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重灾区之一的绵阳,部分中学的高三学生已经复课了。(《广州日报》5月18日) 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灾区人民已经看得很淡了,一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说:“现在考试已经不是太重要了,生命更重要,孩子考得怎么样都无所谓。”是的,在生命面前,任何东西都显得那么渺小,高考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在“县一中”上学的学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只要进了这里就像进入了一条从高考到大学的流水线,难怪众多城市家长追捧“县一中模式。”对于刚上高一的小张来说,这个寒假“泡汤”了,而且今后两年半内的所有假期都有可能放不成。小张家在北京,去年中考的成绩不理想,父母把他送到了离北京比较近的一所县级重点中学。北京市政协委员、原北京一中校长王晋堂老师介绍,这些县级重点中学的高考升学率一直不错,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考上这样的学校。由于学生家长的不断“追捧”,这些县级重点中学更是在应试教育上做足了文章,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八、九十年代之交在全国各高校部分学生中一度自发涌起的“毛泽东热”,已不是五、六十年代“学毛著”运动的简单重演。本文把参与“毛泽东热”的大学生归纳为两大类:理论钻研类和行为艺术类;理论钻研类又可细分成捍卫型、对抗型和实用型;行为艺术类也可细分成崇敬型和嘲弄型。对这些类型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从“信仰危机”中突围的途径呈现发散状态,各自所确立的新的信仰更是互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钱,即货币,财富的化身,本身并无所谓功过、是非,谈不上什么可爱、可恨,也不是什么神物或魔鬼,只不过是一种流通与分配的手段。正确认识货币的本质与功能,就能把握自己,不为金钱的外表所迷惑。能够摆脱金钱束缚的是“清廉”二字。清廉,指的是不贪钱财,立身清白,循礼行法。清廉是“为政之本”、“为官之宝”。在传统道德中,不贪金钱的清廉之士,被载入史书,流传于世,被尊为“清官”、“廉士”。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入访谈,对19名“80后”青少年对“80后”现象的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往一些学者研究中社会媒体和家长、老师对“80后”青少年更多持负面、否定评价相比,“80后”青少年对自身评价更为积极明朗,他们对社会及一些媒体对“80后”青少年的看法表示否定。对“80后”青少年持积极肯定态度。他们对“80后”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认为“80后”可以分为“85前”和“85后”。“85前”与上一代价值观念更为趋同,而“85后”更符合社会和媒体所描述的青少年特点。“80后”既有突出的优点,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改革开放特定的时代环境造就了“80后”的一代,他们既有相对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生活方式,也存在着特有的精神的困惑和心理的压力。“80后”绝对不是垮掉的一代,而且时代的发展也不是一代不如一代,“80后”是有希望的一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