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尤甚.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当前许多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尚存许多不足之处,这对于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不利的,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由于农村的小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多。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本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呵护与关怀。那么,如何增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呢?笔者谈几点体会。一、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知识,投入教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多少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起塑造学生灵魂,使学生明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重要使命。然而,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面临诸多困难,教学落实到位不佳,影响学生的成长。要想解决存在的问题,需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并且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把学生的品德教育落到实处,使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多年、素质教育深入探索的今天,农村小学品德教学的现状如何呢?笔者作为身处农村小学品德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在文中描述了农村小学品德教学的不良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成因及对策,旨在引起社会关注,促进广大农村品德教学教师及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推进小学品德教学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6.
张静 《科学咨询》2015,(4):16-17
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课程。是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事物、掌握科学知识、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养成良好品质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集历史、地理、品德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小学教育中如何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当前《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存在“假、大、空”的现象,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尤甚.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笔者认为应从“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联系实际、突出特色;积极探索、注重实效”几方面入手,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呢?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课程。是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事物、掌握科学知识、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养成良好品质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集历史、地理、品德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小学教育中如何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九龙坡区西彭镇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任课教师年龄、学历等基本情况和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业务水平两大方面展开调查研究,较为准确地反应了当前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师素质的现状,同时还结合本地区、学校、师资等实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目的是提高<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师素质,推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品德与生活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指导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就现行品德与生活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探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品德与生活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现在就小学品德与生活课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生活化的活动、生活化的实践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教师应把握课程的基本理念,主动创设情景,丰富教学活动、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帮助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活动、体验、内化,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2.
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尤甚.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3.
纪五斗 《科学咨询》2008,(22):22-23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新课程实施对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我曾任教小学<思想品德>课十余年,现改任<品德与社会>课,下面简要谈谈作为思品课教师如何转型成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从而适应当前新课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知的目的在于行,激发道德行为作为品德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班班通”的迅速推进和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引发了教育教学环境及方式的重大变革。作为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顺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运用“班班通”来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将其系统、有效地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之中,做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深层次、科学地整合,提高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最终全面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由于农村的小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多。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本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呵护与关怀。那么,如何增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呢?笔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新课程实施对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我曾任教小学《思想品德》课十余年,现改任《品德与社会》课,下面简要谈谈作为思品课教师如何转型成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从而适应当前新课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好这门课程对儿童的一生一世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好这门课程对儿童的一生一世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观察就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心理、个性特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如何恰当合理地运用简单化、趣味化、游戏以及比赛等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