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乞食”为题写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极为罕见,陶渊明是第一个作《乞食》诗,也是唯一把“乞食”写得生动逼真的诗人.前人解读此诗时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结合《宋书》记载和诗歌内容,可证诗题之“乞食”并非写实.再对诗歌进行场景还原,可以推断此诗作于席间,乃席问酬赠诗.陶渊明以“乞食”为题作诗的原因有四:第一,陶渊明质性自然,率真旷达,并没有真正以“乞食”为意.第二,受东晋士人有意傲岸独立风气的影响.第三,陶渊明雅谑自嘲,以“乞食”作为“诉穷说苦”的诙谐表达方式.第四,借用佛教“托钵乞食”的词语.  相似文献   

2.
3.
将近七十年来,在整个鲁迅研究中,对鲁迅小说的研究成绩最大。但是,鲁迅小说研究没有到顶,鲁迅研究工作者仍在继续努力着,新的成果终于出现了。那就是王富仁的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呐喊><彷徨>综论》(见《文学评论》1985年第3期第4期)和范伯群、曾华鹏撰写的专著《鲁迅小说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新论》)。前者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鲁迅小说研究的新体系,即《呐喊》、《彷徨》是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后者的新贡献在于用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对鲁迅小说进行了单篇的和综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集札记》是陈澧选评的唯一一部文人集,从中可见他对陶渊明的深深崇敬与独到解悟。研读《陶渊明集札记》,对了解陶渊明的接受史和陈澧本人的思想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启蒙思潮新论──评《逝去的启蒙》吴根友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文化论争中,中国历史有其自己走出中世纪的“启蒙”运动,是其中的重要观点之一、从梁启超、蒋方震等的简单比附,到侯外庐、杜国库等的进一步探索,“启蒙说”在不断地深化。进入八十年代后...  相似文献   

6.
西方自苏格拉底—柏拉图到黑格尔两千多年间的哲学追问方式,就其占统治地位的方面而言,是以超感性、超时空的抽象概念为万事万物之根底的“在场形而上学”。现当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家们实行了哲学追问方式的转向,认为任何当前“在场的东西”都以其背后无限与之相联系的、“不在场的东西”为根底,无限的不在场者也是现实的东西而非抽象的概念。这一哲学新方向带来了对终极关怀的新理解:人生的最高意义和价值在于不断超越有限的在场,与不在场的无限性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集墨学研究之大成,化多年心血于一书──评杨俊光《墨子新论》桑叶杨俊光同志是当下我国专事先秦名学研究且成果卓著者之一。他“学养深厚,长于辨析”,又勤奋刻苦,不计寒暑十多年,辛勤耕耘,著作虽不多出,但《公孙龙子蠡测》、《惠学锥指》两书一出版就受到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向以高洁的人格、冲澹的诗风受到普遍推崇。但在日本汉学家冈村繁所著《陶渊明新论》一书里,陶之一生,无论出仕还是隐逸,均属率意任性的极端个人主义,明显缺乏社会协调性。对此论陶新说,国内学者多不以为然,指出其背后隐藏着的现代性叙事逻辑及日本现代公司伦理,有违古代陶渊明之真实。文章认为,重要的不是在孰是孰非之间遽下判断,而是在现代陶渊明研究中,引入现代性"自反"意识,检审所有立论特别是自身立论的前提,同时将对"真实"的理解由对古代事实的绝对还原的"真"向研究者共同体内相互切磋、形成共识的"真"转变。惟其如此,才能拓展陶渊明研究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评罗荣渠教授新著《现代化新论》何顺果罗荣渠教授所著《现代化新论》,不久前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作为一部专题性史论著作,无论从它所涉问题的重要性来看,还是从它所取得的成绩来看,都称得上是我国世界史研究领域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本书研究的对象,是...  相似文献   

10.
11.
《陶渊明研究专栏》从1984年开始创办,迄今已经历了20多年的风雨。每一个陶渊明的研究者,每一个参与《九江学院学报》编辑工作的人,都不能不关注这一特色栏目。按理说,在全国高等教育发展势头强劲的情况下,《陶渊明研究专栏》也应当越办越好。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老一辈的陶学研究者,或者去世,或者退休,继续从事研究的已经不多;而年轻的一代,似乎还没有较多的陶学研究者崭露头角。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有了飞跃的发展,学术界对于传统文化也有了更多的反思,但在陶渊明研究领域,基本还保持着原有的格局,进展不大。…  相似文献   

12.
《饮酒》诗是陶渊明的名作,这组诗共二十首。其中第五首《结庐在人境》写得最为出色。全诗是这样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相似文献   

13.
好久不写陶学方面的文章了,究其原因,无非是为了藏期.近十余年来,大陆的陶学研究呈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堪称论著蜂出,专家如林。面对如此众多的专家和论著,本人自愧难以企及,并且确有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和无所措手的苦恼。“欲达无舟楫,端后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轰色情。”孟浩然的这几句诗,正可借以表达我的这种心绪。露丑不藏拙,所以只好坐享众多专家的研阔成果了。不过我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确实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挚倚,一种近乎偏激的热爱.因此自己虽不撰述,而对陶学研究的动态却始终未能忘情,并有幸与二三著名的…  相似文献   

14.
潘显一、冉昌光两位教授主编的《宗教与文明》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指导,从宗教学、文化学的一般理论;宗教对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宗教与哲学、伦理、科学、艺术、民俗等关系;宗教与民族关系等四大板块,几个不同维度来展开论述,对宗教与文明这两大系列的交汇和交融作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使我们在事、史、论三方面的交汇处来透视宗教这种特殊的人类文化现象。这的确是探幽明于平安,擢新论于玄理。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随着“文化”研究,尤其是“宗教文化”研究的不断升温,我国伊斯兰文化研究异军突起,涌现出一批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撒拉族青年学者马明良撰写的新著《伊斯兰文化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即是其中的一部力作。本书的面世,不啻是在伊斯兰文化彼岸与迫切期盼了解它的广大非穆斯林读者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为急欲深入伊斯兰文化宝库内的广大穆斯林读者提供了一把钥匙。纵览《新论》的特色,大体有以下三点:(-)角度新颖、匠心独具《新论》一书虽然充满着对伊斯兰文化的历史回顾,但作者并没有采用一般的历史编年体的写作手…  相似文献   

16.
17.
国富新论——评王东《中华国富论》丰子义实现中华腾飞,这是多少代中国人的理想追求。今天,它又成为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迫切任务。现代化的实践强烈呼唤着现代化的理论。能够适应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提出一种比较系统的、富有启迪意义的国富论,这是理论工作者一项非...  相似文献   

18.
正值纯学术书的出版处于低谷之际,李华先生的《陶渊明新论》出版了,这是值得庆贺的事。 这部新著的特色之一,是把考证得令人信服的年谱放在全书之前,接下去便是“考释篇”。李华先生的考据功力颇深。 例如,过去许多研究者把陶诗中的“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之“南亩”,释为田亩泛称。而李华指出:“实则渊明癸卯岁于南亩之田虽为初耕,但其躬耕生活并非始于斯年也。因知‘南亩’并非田亩泛称,乃专指一处田地。渊明诗文中写到田亩,皆有专指,除‘南亩’、‘南野’、‘南畴’外,尚有‘西田’、‘西畴’、‘下潠田’,而少有泛称也。’(见《陶渊明新论》82页,以下只写页数,不再写书名。 )由于对“南亩”的考证,我们不仅了解到“南亩”有专指,同时也知道“南野”、“南畴”、“西田”、“西畴”等地,都是有所专指的。李华的此种考据可谓一考而多得。  相似文献   

19.
古代典籍中昆仑的地望不应定于一隅,昆仑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可以称为“昆仑文化区”。昆仑神话和太阳神话本源于昆仑地区是人类的发祥地和太阳东升西落这两个“客观存在”。古人由此建立他们的生命和宇宙模式。《离骚》中昆仑神话的意蕴和文学内涵由此衍生,《离骚》中主人公的飞游和归宿也可依此阐释。  相似文献   

20.
当代楚辞学研究的重要贡献──评翟振业《离骚自我新论》和《天问研究》黄震云翟振业先生的两本专著《离骚自我新论》和《天问研究》,经过艰苦的努力,已经分别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和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了。两本著作具有广博的知识积累特征和一定的思想高度,皆为旗扬大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