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表达思想的需要,汉语传统的“被”字句在结构和语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一方面,“被”后的成分出现了形容词、名词等其他词性,打破了常规的用法。另一方面,“被”字句通常只用于消极义的语义限制在书面语中逐渐被消解,而且语义的内涵也明显扩展了。  相似文献   

2.
新被字句,指句式结构和语义理解不同于传统被字句要求的的被字句,如"被结婚"、"被名人"、"被伟大"等。新被字句在句式结构上用"省略"对传统被字句加以改造,来满足人们新的表意需求,而这种句式的变异又导致了语义的"隐略"。从而证明,语言形式与社会现实之间具有同构性。  相似文献   

3.
新被字句的选择性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被字句,指结构和语义关系有别于传统被字句要求的被字句,如"被自杀""被捐款""被和谐""被富裕""被足球""被韩国"等等。新被字句离不开传统被字句,传统被字句为新被字句提供了形式和功能基础,新被字句对传统被字句既有继承更有创新。本文通过对传统被字句与新被字句的对比,讨论新被字句形成的句法和功能理据,分析新被字句语义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4.
被字句在金文就已经出现了,近代汉语被动句主要指的是被字句.所谓被字句指的是那些意义上表被动而形式上有"被"标记的一类句子.被字句的"被"来源于"蒙受"、"遭受"意,被字句大约萌芽于战国未期,带关系语的被字句在汉末开始出现,到唐代越来越多,成为被字句的主流了,宋代以后被字句丰富多采并出现了分化.  相似文献   

5.
“包含被字结构的把字句-N把N1被(N2) VP”是把字句的一个小类,和把字句有必然的联系,但也有自己的特征.文章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共时角度研究它的句法特征、语义表达、成句动因;历时角度研究它的演化过程和用频低的原因.结构上,该句式是“把字句”前半部分和“被字句”后半部分的截搭;语义上,该句式有“把字句”的主观处置和致使义,也有“被字结构”的遭受义,只是不同小类突显的语义重点有差异;语用上,该句式有了现代汉语中“把字句”、“被字句”不具有的消极义,这是这个句式所赋予的.该句式所表达的不仅是“把字句”和“被字结构”简单的叠加,还有各种附加义.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被字句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突破了遭受义的范围,不断向中性义和受益义发展。从语篇功能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篇章连贯的需要是促使被字句发展的语言内部动因。而当下日新月异的网络社会下,传统被字句受到干扰,遭受义又重新被强化。  相似文献   

7.
留学生在最初学习汉语"被"字句时,教师和教材强调最多的就是"‘被’字句中动词后面的其它成分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其它成分,句子就不完整"。然而,光杆动词"被"字句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只不过其出现的条件是受到限制的。光杆动词"被"字句的存活条件受到动词、结构、句式和语篇,这四个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被”字句是汉语中的常用句型 ,但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却是个难点 ,在教学中若只是单纯讲解“被”字句的语义 ,学生难以掌握。采用语境导入、双语对比、错句分析等教学方法 ,则可培养学生对“被”字句的汉语语感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被”的作用、被字句的语义层级、被字句的动态发展3个方面讨论被字句的层级与扩张。近60年来被字句的语义层级“受损>不如意>意外>变化>存在”发展出“感知>归因”后又由实指发展为隐喻层面的“受损>不如意>意外>变化>存在>感知>归因”。其句式义在保留受损被动的情况下容纳,适应人们求新求变求捷的需要而降低受损度以实现句式的扩张。  相似文献   

10.
长短“被”字句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汉语长短“被”字句的关系、结构等问题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是近代汉语的典范之作,其被动句用法在被动句发展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从结构形式、语义问题、与"被"字句的用法比较等方面对《红楼梦》表被动"叫"字句作一全面描述,从而揭示二者的区别以及"叫"字句在当时的发展情况。通过全面考查《红楼梦》"叫"字句发现,"叫"字句只有"叫+NP+VP"这种结构形式,它们无一例外地表示对主语所代表的事物来说是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这说明当时"叫"字句结构较简单,还未定型化。因为表被动的"叫"出现较晚,所以清朝中叶的《红楼梦》中"叫"字句还未得到完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借鉴"原型施事"和"原型受事"的理论来分析致使义"把"字句的整个句式语义,可以发现致使义"把"字句中作为施事或当事的"把"字宾语却具备了"原型受事"的"非意志性"、"变化性"和"受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关汉卿十八种杂剧中的“被”字句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具体分析了两大类“被”字句即“N被句”和“零被句”,发现关剧中被王力先生认为脱离常规的、没有定型的、后代逐渐淘汰的“零被句”占有“被”字句超过一半的比重,而且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仍有使用。  相似文献   

14.
"在"字句可以分为A、B两类句式,每种句式还可进一步分化。两种句式的语义内容不同,分化后的句式有其个性特点,但二者之间存在变换关系。其中,A1式的动作句与B1式的动作句存在变换关系,A1式的状态句与B1式的状态句存在变换关系,非常整齐划一,并且语义内容基本吻合,但二者所强调的语义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5.
汉语母语使用者和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在使用频率和语用条件两方面,对"被"字句的选择有所不同:留学生使用"被"字句的频率远低于母语者,使用的语用环境也有所差别。留学生"被"字产出句的错误类型以使用错误为主,主要由语用错误造成的当用不用和不当用而用也占相当比例。留学生在高级阶段使用被字句的难点主要是对语用条件的不熟悉,从学习"被"字句的初始阶段就应让学生注意语用条件,高级阶段应重点强化语用条件和篇章连贯。  相似文献   

16.
"由"字句、"被"字句这两个句式既有相似点,又有细微的差别.在"由"字句中,"由"和介引的对象的位置相对灵活,可以居句首,也可以居第一个名词的后面,但"由"介引的对象一定出现,不能省略;在"被"字句中,"被"和介引对象的位置相对稳定,一般不能居句首,但"被"介引的对象可以出现,也可以省略."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和使用频率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成语法理论对汉语“被”字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被”字的语类特征;“被”字句的句法结构;带保留宾语或接应代词的“被”字句的生成机制等。本文回顾了“被”字句生成句法研究的历程,分析梳理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给”字句的语义类型与语义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字句源于“给予图式”,包括四个语义要素(给予者、接受者、给予动作和给予物)和两个事件(“有意给予”与“事物转移”),其原始句式义是“给予事物义”。在此基础上,通过隐喻机制和功能扩展,又引申出四种语义类型:给予行为、有意给予支配、给予变化与无意给予支配。然后,从意识性、受影响性、有界与无界、实现与非实现、可控与不可控等方面分析了五种语义类型之间存在的语义关联性。最后,探讨了“给予”句式义与“给”的词汇义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得出了“给”字句的语义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倘”字句是在鲁迅著作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句式,本文通过对鲁迅笔下“倘”字句进行语义分析,概括出“倘”字句的基本特点。“倘”字句前都有一个与其形式上平行的,但在意义上有正偏关系的前提句。“倘”字句论证话题的基本方式主要有证明和反驳两种。根据“倘”字句与前提句的关系,“倘”字句可分为对立句、因果句、目的句、选择句;根据“倘”字句与后续句的关系可分为顺承肯定句和转折否定句;根据“倘”字句假设的情况可分为未然句和已然句;根据“倘”字句前后分句的意义可分为评价句、条件句、推断句、让步句  相似文献   

20.
"把"字句与"被"字句是两种表示致使义的句式,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对比性.文章引入"致使力的传递"这一概念,基于致使力传递的观察视角,提出"把"字句表示正向致使,"被"字句表示反向致使,并分析二者的异同.二者的共同点在于:致使的发生认知域,致使者的强施力性和被使者的强受力性,以及语义重心--被使者及其变化.二者的差异性在于:被使者的直接受影响性与间接受影响性,致使者的间接致果性与直接致果性,动态过程性与静态叙述性,致使力的非单一来源与单一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