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勤、武占坤两同志写的“現代汉語詞匯”一書,(1959年7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引用原文只註明頁数。)在汉語詞匯学已有的基础上,吸收了先哲与吋賢們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一些成果,并参考了国外一些学者的論著,在馬克思列宁主义、毛澤东  相似文献   

2.
近年以来,談論汉語詞法的文章和著作逐漸多起来了,对于汉語構詞形式的特点有了不少的发現和說明,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几年前,我也曾在这方面注意到某些問題,現在把它写出来,向語言学界的同志們請教。一汉語复性融合式或組合式的构詞形式发展为要說明汉語复昔詞的复性構詞形式的变化和发展,以我們通常所习知的“丁当”这个詞儿作例,不难知道,“丁当”在詞形結構上有好些不同的表  相似文献   

3.
在解放前,汉語受着瑞典的高本汉、法国的馬伯乐以及其他許多西方资产阶級語言学者的歪曲、誣蔑(同时又有国內买办阶級的知識分子給他們做应声虫),不是說現代汉語是“原始語言”、“單音节語”,就是說它沒有“形态变化”和“詞类区分”,甚至說是根本没有語法,由于这些惡意歪曲、誣蔑的影响,我們的語法学家和語文研究者們就多  相似文献   

4.
一声调是指全字音的高低升降,主要是音的尖鈍关系,长短强弱是次要的因素。以声调区別詞义是汉藏語系語言的共同特征,汉語声调的产生和發展是有它的长期历史过程的內在趋势和規律,从現代汉藏語系諸語言的迹象来看,原始汉語沒有声調,声調的产生和發展是紧松元音遞减消失和声母清濁影响分記的結果。上古汉語有沒有四声,历代語言学家意見不一,聚訟莫决。明代陈第“毛詩古音考”提出古无四声的说法以后,清初顧炎武“音論”便說古人之詩,四声可以并用;后来江永“古韵标准”又同意顧說。上古汉語沒有四声的說法,几为学者所公认。及至段玉裁“六書音韵表”則謂周秦汉初之文,有平上入而无去;孔广森“詩音类”繼之又說入声創自江左,古  相似文献   

5.
一汉語是汉民族的語言,它是发展汉民族文化的工具,同时也是祖国各族人民来往交际的重要手段。中华人只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話,实現汉語规范化做出了許多决定和工作,現代汉語的研究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但汉語工作者特别是汉語学专家們来说,诈多人沉溺于封建意識和資产阶級思想作风的腐朽傳统,严重地影响了汉民族語文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們必須清除汉語学研究中的封建意識和资产阶級的思想与研究作风的恶毒影响,严肃地进行批判。这是两条路綫的斗爭,必须把这个斗爭进行到底。我們要用馬克思列宁主义的批  相似文献   

6.
現代汉語中的象声詞是虛詞还是实詞?这个問題好象是不成問題了。在我国語言学界,“象声詞是虛詞”这种看法流行了許多年,几乎成了一致公認的結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因为編写《潮州方言詞典》的关系,对潮州方言的語詞逐个地进行研究,查考它們的源头和本来的书写形式。作这項工作的目的,主要是:(一)想了解潮州方言的詞汇系統与汉語共同語詞汇系統的关系如何;方言語詞的来源怎么样,是新創生的多呢,还是保留古汉語或从其他方言借入的多。(二)通过詞語的考証弄清楚詞与詞之間  相似文献   

8.
引言 語言中的詞,無論关于詞的定义;关于詞在語言体系中的基本属性;关于詞在語言結構中的地位、范圍、职能以及关于詞的內容与形式問題等等,在普通語言学中,都是值得討論和研究的。 詞是什么?中國語法学家以往會經从不同的角度給詞下过定义。例如: 詞是“說話的时候表示思想中一个观念的‘語詞’”。(甲)詞是“語言的最小意义單位”。(乙)詞是“語言的最小的独立运用單位”,因为“我們听人說話,耳朵接触一連串声音,同时腦子里接受  相似文献   

9.
一、早期的施受同辭及其發展 根据現有的古代文献——契文、金文、先秦古籍,都足以証明在早期的汉語中是施受同辞的。于省吾先生曾就契文、金文中举出“受与授的初文只作受”,“畏与威的初文只作畏”,“使与事的初文只作事”,进而証明“獎与勉”的初文原作“蔑”。証据确鑿,当为不刊之論。楊树达先生在“古书疑义举例續补”中举施受  相似文献   

10.
談“到”字的詞性和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現代汉語語法教学的过程中,我們常碰到有关“到”字詞性的问题,有时也碰到含有“到”字的某些语句应如何分析的問題。一般的語法著作对有关“到”字的問題沒有能作全面的說明的;其中某些說明,又未必尽当人意:这样就使从事語法教学工作的人有“无所适从”和“无从捉摸”的苦痛。不辞冒昧,提出我个人对这一問題的看法如下,希望語法学者和語法教学工作者指正。甲、“到”字单独使用,是地道的动詞。“到”字本是一个地道的动詞。当它单独使用的时候,它常常带时間詞或处所詞的宾語(“到”字的宾語也可以是表示数量或程度等等的)。有时候,这时间詞或处所詞作了句子的主語,它就在句子中独立地  相似文献   

11.
一在汉語里,单音节动詞加“着”可以构成“X着X着”这种重叠式。在复句里,它总是出現在前一分句,表示不停的动作;后面分句表示新事物新情况的出現。如: 1.他笑着笑着眼前像电影片子似的把那天打  相似文献   

12.
陈忠锋  钱杭 《中州学刊》2006,(2):161-163
受封建正统观念的影响,两千年来,人们对王莽的评价都是建立在“篡汉”这一前提下的,很难有公允可言。王莽代汉是受万民拥戴的,是顺应人心的,其代汉称制并非用强力手段谋权篡国,代汉完全是西汉出现统治危机,机遇使然,“篡汉”说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一建国十年来,汉語方言研究工作,在党的領导下,全面地开展起来了,并已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汉語方言研究虽然已有相当長的历史,可是就現代的方言調查和研究工作而論,解  相似文献   

14.
去年十月,王力教授在“中国語文”上发表了“語法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点”一文,我詳細地讀过了,的确如他所說:关于“具体語言的語法是否由于民族的不同和时代的不同而表現出它的特点”的問題,“在中国語法学界中,并不是完全解决了的”。例如:远在1898年出版的划时代的語法著作“馬氏文通”,就是“因西文已有之規矩”,“以律夫吾經籍子史諸書”,而建立我們汉語的語法“大綱”的;其后出版的某些时賢的語法著作,也是以希臘、拉丁語法的体系,作为研究汉語語法的范例;至于象帝国主义的走卒胡适,公然无耻地“規劝那些高談‘独立’文法的人:中国文法学今日的第一需要是取消独立。”我們就更用不着去談它了。然而,所有这些,都清楚地表明:从前,我們对于必須根据汉語語法特点来建立汉語語法体系这一点,注意是很不够的。另外,不同时代的語法是否有所不同呢?各个人的看法也很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阿堵”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俗語。它的意义和用法都跟现代汉語的“这”相同,是一个指示代詞。南朝接近口語的著作中常用这个詞,如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語》《文学篇》說:“殷中軍見佛經,云:‘理亦应阿堵上。’”“阿堵”等于現在的“这”字,这是向来訓  相似文献   

16.
较早的講解虚字的专書,比如《助字辨略》和《經传释詞》,都搜罗了副詞。但是《馬氏文通》却把“状字”(相当于“副词”)列在“实字”部分讲述。王力先生則認为副詞是“介乎虚实之間的一种詞”,或者“实多于虚”的“半实词”。其后张志公先生的《汉語語法常識》和初中《汉語》课本等书又把副詞归入虚詞。怎样看待这些不同的解释呢? 《汉语語法常識》認为副詞有两种作用,一种是“帮助或組合动詞及形容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質、状态的进行或存在的程度”,一种是“表示两种动作或两种性状在程度方面的关系”。《汉语》課本簡要地说:“副詞有修飾作用。有些副詞还同时有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七) 文学語言手段的人民性問題 文学语言和作家语言的人民性也是一个根据对语言的全民性的研究,而要求具体探討的最現实的问题。人民語言文化所有的卓越成就在文学語言和艺朮作品語言中的体現,作家語言和全民語言的有机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所”字可以說是一个生命最長久的虛詞,远在《詩經》中就用过53次,《論語》中用过48次,《孟子》中用过226次,《老子》用过26次(实詞性的也包括在內),以至今日,口語中虽然沒它的地位了,但在書面語言中和知識分子口語中还是常常出現,它把“之乎者也”都熬倒了,生命力极强,此“于”字用得还广泛。但“所”字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正> 懿庵先生,上湘之隐君子也。自署其斋居,取小畜巽止之义,曰“懿”:自命所居之堂,取避难不可荣禄之义,日“俭德”;小营花竹为园,取身清废权之义,题之曰“二中”。先生之志尽见于此矣,故曰隐君子,非虚加之也。先生姓刘氏,讳象贤,字若启。系出汉长沙定王发子苍,封安成侯,子孙遂世籍于安福。其分(尸占)王江者,为望之公仟亿,客而籍于湘乡者,为二十一世太学上舍锺和公一麟。上舍公生参军心和公常吉,参军以上舍擢陕西都使司经历,摄兰田县事,廉慎勤  相似文献   

20.
間题的提出六百多年以前,就已經有人怀疑‘吾’与‘我’有区別。元代赵德在‘四書箋义”一書中写道:“吾我二字,学者多以为一义,殊不知就己而言則曰吾,因人而言則曰我。‘吾有乎哉?’就己而言也;‘有鄙夫問于我。’因人之問而言也。”清代楊复吉在“梦闌琐笔”里,俞樾在“茶香室叢鈔”里,都同意赵德的見解。认为“吾”与“我”,“分別甚明”(楊复吉語),“其語似复而实非复”(俞樾語)。这种見解,由于缺乏有力的科学論据,故未曾流行,仅仅得到少数人的欣賞、附和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