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实践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包括物质世界和文化生活世界中,正在显示其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给人类的生存世界赋予了物质性的形式、结构和秩序,也以一种高度具体物质化了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整个生活世界.我们现在的生活世界里和周围环境中看到的所有的人造物,大到城市的规划、建筑设计,小到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不可否认的是设计日益影响着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2.
人类从最早的造物开始,就存有一种对形式和对形式美的认识和追求,诚如马克思所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随着条件的改善和各种可能性的增加,人在创造作品的设计中,自然越来越多地考虑美的形式因素和精神因素,以满足实用功能需要之上的精神层次的需求,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造物设计逐渐成了创造理想的生活方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想要的?怎么来创造理想的生活方式.生活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工作、居家、户外、社交等等都是在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怎么工作,如何来设计规划自己的工作进而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这个过程和构思显的尤为重要.设计是构思、设想、布局、谋划.设计的过程更是一种设计,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必须经过一个好的设计过程才能有保障有质量的完成与实现.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的方案怎么入手来规划这个项目,就体现了每个人不同的设计方式和工作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有关创造理想的生活方式的理论,并得到了核心的思想——依托设计.在具体的方法论阐述中,将生活方式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将物质生活再细分为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城市化是设计的目标,是创造理想的生活方式的关键.同时,高水平的大众道德、审美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也是对创造活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当下先进科技化冰冷商业化的设计现状下,对过去时代经典设计风格的回归,来探讨当下人的真正的理想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人们真正的心理需求是什么,从而反思我们的设计视角,和未来的设计走向.  相似文献   

6.
设计的魅力不仅仅是让人感受美,还在于设计背后散发的生活内涵和文化气质.设计实际上是一种感觉,是对生活的理解,或者对生活的诠释.设计对于生活方式的影响,是一种不觉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更是一种由生活本身所勾起的本能.  相似文献   

7.
发展:回归生活本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科学发展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在破解发展的理论难题中,从元理论上确立正确的发展本体论前提具有首要的意义.人类社会的起源及其发展告诉我们,生活是人特有的现实的生命活动的展开和生命存在形式,是社会的本体.并将是社会的终极形态;社会是为了人的生命、生活活动的展开而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因此,社会以生活为本体,生活又以社会为场域和实现形式.基于生活本体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形态和基本事实,我们要树立的社会观、发展观和认识感知世界的方式应是"生活本体论"的.马克思关于生活本体论的重要思想为社会发展研究设定了生命和生活、生活和社会、生活和生产、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四大理论关系.依据生活本体论,我们可以把发展的本质内涵界定为在不断增进社会生产的基础上以社会的方式提升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文明的过程.以生活本体论界定发展的本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建构功能在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发展要用人民的生活福祉状态来衡量.而不能用GDP来定义;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但基点是以"每个人"的个体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生活本体论的科学发展.要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特质出发,按照"美的规律"和"需要上升规律"实现社会生产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从生活本体论的角度看发展,会看到在具体而细微、无比丰富的生活活动之中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发展动力,这种动力就是"生活力";由科学发展的本质内涵决定,为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必要条件就是充分发挥生活方式作为"软件系统"的资源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8.
艺术有自己独立的对象范围,它把自己的对象界定在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和人类社会生活有关的事物的范围之内.哲学对象是生活现象的本质规律,而艺术对象则是本质规律的生活现象.艺术特别要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其中也该包括艺术家自己的精神世界;艺术家的主观世界、特别是艺术家自己的情感,也是艺术对象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经济生活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经济生活状况对人类的制约与人类不断对之进行超越的矛盾 ,是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规律。经济生活不仅与人类的需要互生互动 ,而且对人类精神生活具有重大的塑造作用。在经济生活中 ,归根到底 ,超越是主导的方面和活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商业竞争愈演愈烈,产业发展如同脱缰的野马,被技术的车轮拉动向前不断狂奔。设计活动被竞争魔力所驱动,把不断刺激消费欲望变成了自己的核心任务,以至日益丧失了对未来方向的把握和思想的独立,越来越偏离了人类生活的本质要求,从而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环境问题。21世纪的今天,我们需要对商业主义系统下设计师所扮演的服务角色和身份进行重新认识,这就需要它超越作为一种专业服务者的角色,使设计回归到自身必须承担的立场和使命上,担当起更加重要的改良社会和公共生活的责任。通过优良的设计,提高生活品质,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增加个人财富,这对于社会的和谐与道德的进步无疑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住宅是人类为保护自身而修建的建筑物.作为连接人与社会资源的中介,住宅内部是由家庭伦理、代际关系、生活习惯建构出来的私人生活空间;外部则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政治经济体制等社会文化制度密切相关.从传统住宅到单位制下的福利分房,再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品房,居住空间的变化体现的是个体生活方式的变化.可以说,住宅是体现人与社会关系的有力载体.辽宁鞍钢职工60年来住房的变化正是中国城市两次转型过程中的人与社会关系变化的体现.在两次变革中,住房既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链接物又是象征物,房屋的分配方式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2.
冰湖腾鱼     
《东西南北》2009,(12):F0002-F0002,1
她传承了人类先祖久远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信仰,她把原始的渔猎奇观刻录在了现代人的生活记忆里,她祭拜着一种无可取代的文化能力和精神动力。天下查干斯为圣,人间胜境不了情。  相似文献   

13.
杨向荣 《阅江学刊》2015,(2):144-148
新奢侈品是经过设计师设计的产品,生活方式决定设计,对新奢侈品的追逐也是我们追求新的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新奢侈品把艺术和设计带入了日常生活,使人们通过日常生活来理解艺术。在新奢侈品时代,人们享受的不是别人羡慕的眼光,而是舒适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生活作为人生命活动的展开方式,是人根据自己的意志和目的进行的生命活动,是人全面本质的展开,本真生活是属人的,以人为本。现代社会实质是以资本市场逻辑和技术理性为主导逻辑建构而成的物化社会,置身其中的现代人的现实生活实质上趋向物,处于异质生活境遇,怎样在现代生活境遇里获得生存的意义,过有价值的生活,回归“人本”生活状态,关键在于对“物本”异化力量主导所形成的现代人的异质生活境遇的超越,即对生活的价值体验。  相似文献   

15.
祝建华 《浙江学刊》2008,(3):190-195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可及性与可得性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目标定位的几种主要方式出发,就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定位方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当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定位过程中的耻辱感、道德风险、管理成本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认为低保制度的可及与可得性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制度的设计与执行.  相似文献   

16.
小说是一种具有独特品性与功能的艺术,小说的描述对象是人与人的生活.人的价值、意义以及人的终极目的,这些人类初始就一直被探索的问题,至今仍被诸多小说作者通过对人的种种行动、语言、内心等形象地再现而不懈地探索着,这便使小说具有了哲理的蕴含,充满了理性魅力.作家在描写外在世界、叙述人类行为的同时,更注重全方位地表达自己对人生世态的看法.小说不仅描述人和人的生活,而且能从容地吐纳各种关于生活意义的本体思考,表现作家对存在价值的独特认识.小说理性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情与理的高度融合、艺术形象的思辩色彩、叙议结合的理性抒发是使小说具有理性魅力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批判和拒斥"抽象"的人,它以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拨开观念和意识的层层迷雾,揭示出现实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受"抽象"统治的世界。马克思怀着对资本逻辑主宰下的人的命运的关切,深刻洞悉到人类的生活世界的本质不是一个自然的生活现象,而是一个现实的辩证的能动的生活过程,人在改变生活世界的过程中改变着整个世界,包括改变着人自身。马克思的这种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论从根本上实现了对西方哲学生活世界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消费方式是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健康型的消费方式.它是保证人类生态能源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等各个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不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的消费形式和方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可持续消费是契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消费方式.它把消费纳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考量,采取符合自然生态演化规律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持续消费方式的实现,需要让人们从思想上逐步认同,行为上逐渐践行.可持续消费方式的建构需要内在、外在和软约束、硬约束同时发挥作用.因此,实现可持续消费方式的支持体系包括观念意识培育体系、行为约束监管体系和供给保障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张佳维  文一 《学术交流》2012,(Z1):97-98
未来设计的走向与思维,是以全球环境保护为课题。设计师们需要与时俱进,争做环境保卫者。使传统的设计和生产方式转向可持续性;使产品设计与服务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这是设计文化中的一次重要转型:从"外形设计"回归设计最初的理想——解决问题并改善人类生活。  相似文献   

20.
杨中华  林琳 《社科纵横》2010,25(8):36-37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与节能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低碳生活就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节能就是应用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用能设备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低碳生活与节能是人类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