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说 ,由于日本没有宗教 ,对国际社会中日本人的可信度产生了不利影响。对此虽有不同意见 ,但日本的确没有伊斯兰教、犹太教那样的民族性宗教。生于这样的国家对宗教有何需求呢 ?大多数年轻人说“没有什么需求” ,“不关心”。然而 ,在最近一个时期 ,加入所谓“新·新宗教”团体的青年人却在增加 ,本该对宗教不关心的青年人为何卷入宗教之中了呢 ?这是一种很难理解的矛盾现象。过去 ,对于青年人来说 ,宗教是“老的、过时的东西” ,是有巫术性质的“令人不快的、可怕的东西” ,多数青年人因对宗教不关心、不理解而敬而远之。这种倾向在日本…  相似文献   

2.
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者不仅残杀亚洲各国人民,而且在国内也是用屠刀代替“人权”和“民主”。这种频繁的大屠杀不过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用于发动侵略战争的一种手段。他们在使用这种残忍手段进行无休止的侵略扩张中,又往往是从国内到国外,双管齐下、交替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内外夹击”策略。现将这种策略的主要特点简述如下。一、借神化欺骗愚弄民众  相似文献   

3.
胡澎 《日本学刊》2001,(5):151-157
20 0 1年 7月 9日至 10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课题组主办的“近代日本内外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朝鲜、韩国、日本和中国的近 3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社科院“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课题组成立于 1999年 ,去年被确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 ,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次会议是该课题组成员与国外同行的一次学术交流会 ,在一定意义上 ,也可以说是课题组研究成果的阶段总结会。会议共收到 2 6篇论文 ,有 2 1位学者在会上做了正式发言。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万峰、早稻田大学教授依田家、中国…  相似文献   

4.
尚会鹏 《日本学刊》2006,9(3):129-140
本文分析了日本学者滨口惠俊的“间人”概念及其理论的特点与不足,从研究“人的系统”的角度,提出用“缘人”概念描述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作者从认知模式、情感模式、交换模式和主要群型四个方面简要概括了日本人人际状态的特征,认为“缘人”概念更能表述日本人际关系的神髓,更具有日本本土文化特色和与现有理论有更好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5.
“人口”一词,第一个含义当然是指人口的数量。说到人口的数量,就会联想到“人口激增”和“人口爆炸”,进而联系到“家庭计划”和“控制人口”等问题。这仅仅是从数量方面观察人口这个社会现象。然而人口在具有数量概念的同时,显然还有质量特征。一个国家的人口所具有的质和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决定和制约着这个国家的人民的生活以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人口学的重要性就在于它研究这样一些问题。反之,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人的生活内容也对人口的质和量的变化以至于对人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 ,“日本”这一国号 ,与在中国一样 ,都是用汉字书写的 ,其发音Nippon/Nihon ,也是来自古汉语发音。也就是说 ,日本这个国家是用外语来表述自己的国号的 ,而不使用诸如“やまと (Yamato)”一类的本国语。这是为什么呢 ?“日出之本”的称呼 ,显然产生于来自日本以西方为中心的观察 ,作为自称显得有些不自然。根据最新研究 ,它与“日域”、“日下”一样 ,都是被中国称为“东夷”的名称 ,在日本的古代宫廷里已经有人认为 ,它是“日本”人自己从外部接受过来的称呼 (例如 ,《日本书纪私记丁本》 ,成书于 93 6— 943年 )…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 ,无论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抑或中国现代文学 ,“私小说”都是一个难以忽略的话题。1这首先是因为 ,“私小说”是近代以来日本文学中最独特的样式 ,它所表现出来的诸种特征直接联系着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个性。在这个意义上说 ,理解“私小说”不仅是认识日本的文学而且是理解日本文化、日本民族的精神结构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 ,众所周知 ,中国现代文学的 3 0年历史与日本社会、文化、文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而其中“私小说”和“普罗文学”尤其引人注目。 2 0世纪 2 0年代 ,以“私小说”为主的日本近代文学 ,极大地影响了一代留…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日本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发展比较迅速。从这个发展过程来看,日本很好地吸收了外来的异质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日本人擅长学习外来文化,接受外来的新文化很快,并且很快经过消化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回顾历史,可以说日本的传统文化是从中国学来的。早在大约公元六世纪,中国的文字、思想就通过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是先生,日本是学生。概括地说,世界上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的情况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某种文化对另一种外来文化有“拒斥反应”。例如,中国文化有三千多年独自发展的历史,一直没有受到过外来文化的冲击。直到十九世纪,西欧文化才大举传到中国。所以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有“拒斥反应”。即使在中国文化内部,道教与儒教之间也有某些对立与互相排斥的现象。日本采取锁国政策  相似文献   

9.
论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超越”一般有以下几点含义:一是指超感觉的、无形的东西,与感觉、有形、个体相对;二是指无限的东西,与有限相对;三是指在先,这一点需详加说明。通常把“在先”分为逻辑上在先与时间上在先。逻辑上在先指作为逻辑基础的东西,即理由或根据,这种意义下的超越者是超时空的,但它是时空中现实具体物的逻辑基础。时间上在先指按时间顺序而言是在先的东西,它不是现实的东西的逻辑基础,仅仅从时间上说,它先在于后面的东西,它本身也在时间之中,而不是超时间的。试举几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在日本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流行语“过劳死”,不少学术专著或报刊杂志都触及到这一问题,电视节目中也不时谈论这个话题。不仅如此,“过劳死”在日本国外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欧美一些国家,有的直接把这一名词音译为  相似文献   

11.
新千年伊始 ,日本军民还沉浸在一年一度年假的欢娱之中 ,首相森喜朗却已在元月七日踏上了前往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和欧洲的希腊进行正式访问的行程 ,从而成为访问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首位日本首相。此举打破了日本首相年初首访美国或亚洲邻国的惯例 ,同时 ,揭开了日本外交“走入非洲”的序幕。  森喜朗把新世纪之初的首访地定在非洲国家 ,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这与日本的“政治大国”进程及去年年末森氏内阁提出的“战略性外交”有何关系 ?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试加以论述。  一、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   1945年 8月 ,日本…  相似文献   

12.
日本:"单身赴任"缘何有增无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若水 《社会》2001,(4):33-33
所谓“单身赴任”,指的是雇员由于工作所需而被总公司委派到异地短期工作 ,这段时期当然得与娇妻爱子暂时分离。统计显示 ,日本公司企业的雇员在其工作生涯中一般须“单身赴任”2—3次 ,在外地尽“单身赴任”义务的时间累计约达3—4年。尽管异地赴任的情况在许多国家都有 ,但从日语所特有的“单身赴任”这一专用词中所强调的“单身”而言 ,“单身赴任”成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已是不争的事实。值得一提的是 ,过去“单身赴任”者虽然单身在外孤苦伶仃 ,但想到这是在为公司尽义务 ,便也大多心甘情愿地作出牺牲。日本人的这种“克己”精神常…  相似文献   

13.
廉德瑰 《日本学刊》2007,(3):92-104
本文以战略文化的观点,从“和”的文化开始对日本人的位置意识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日本人文化性格中的上位意识和下位意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位置意识为背景的日本战略文化特征及其与大国结盟并努力成为大国的战略思维方式。进而分析了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日本通过建立“普通国家”而再次显现出来的上位意识,即大国意识的恢复。最后通过日本人的对美追随政策和日本人的中国观,进一步讨论了日本人的位置意识和大国意识。  相似文献   

14.
"泡沫经济"与日本股份公司的改革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沫经济”崩溃至今 ,已有十余年的历史 ,日本经济的长期衰退亦延续至今 ,依然无复苏迹象。有关“泡沫经济”的研究与讨论 ,更是各抒已见 ,莫衷一是。本文拟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侧重分析“泡沫经济”产生的制度性原因 ,并就日本股份公司与“泡沫经济”的关系 ,日本股份公司的改革趋势等问题 ,提出一些看法。  一、“泡沫经济”的直接成因   1.什么是“泡沫经济”  有关“泡沫经济”的概念界定 ,目前的经济学界还有很多争议。泡沫的内涵、测量、形成及其界定等 ,都是争论的焦点。  西方经济学家是从 2 0世 80年代开始 ,在金…  相似文献   

15.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历史的开端 ,也是日本正式走上殖民主义对外扩张道路的始点。毫无疑问 ,在这一重大历史转折时期 ,“西学”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在中外史学界 ,以往大都侧重于对西学在促进日本近代化中的作用给予肯定性评介 ,而对西学在日本推行殖民扩张主义中的恶劣影响 ,则甚少关注。笔者在近年的研究中发现 ,强调“和魂洋才”的日本没有“全盘西化”,不仅表现于对西学进行了“因地制宜”的改造和运用 ,使日本文化具有所谓“东西合璧”的特色 ,而且表现于在国际政治关系方面没有照搬西方的殖民主义模式 ,并以“亲善”、“同文同种…  相似文献   

16.
论日本近代"私权"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晓光 《日本学刊》2006,10(5):117-128
“私权”是近代资产阶级主张其他一切权利的出发点。日本近代在西方个人权利观念的影响下,也形成了主张“私权”的思想。思想家们针对前近代社会不尊重私人权利的传统观念,大力宣扬私人的基本权利,包括人的生存权利、财产权利、自由思想、言论和行为的权利等。“私权”思想对日本走向近代化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中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8年春天 ,我在美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时 ,一位过去的学生来看我 ,告诉我他准备改专业了 ,要去读企业管理。理由是 ,世界变了 ,“欧洲的专利 ,由美国大公司组织生产 ,部件生产的分工在德国、意大利、墨西哥 ,甚至中国。”他说 ,“多么令人振奋 ,这是个相互依存的时代。”在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相互依存”是一个很时髦的名词 ,对年轻人自然有很大的吸引力。仅仅数年之后 ,它又被一个更新的名词取代了。这就是 90年代以来风靡世界的“全球化” (globalization) ,历史的脚步仿佛一下子加快了许多。对许多人来说 ,“全球化”的确使生活的节…  相似文献   

18.
郑开来 《社会》2001,(5):19-21
“白领” ,20世纪的都市新崛起的一群。在今天的中国提到这个字眼 ,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往往是那些外企职员的身影 ,他们的形象总是与年轻、时尚、商务、高薪、现代化的写字楼、舒适的居所、前卫的消费娱乐方式联系在一起。但从来源于西方社会的基本概念看 ,“白领”的内涵仅仅是相对“蓝领”而言 ,无年龄、收入、单位性质之分 ,只要工作不是体力劳动 ,就属于白领阶层。从这意义上说 ,“白领”其实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 ,他们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中坚。新旧世纪之交 ,一次面向“白领”的调查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进行。受访者男性占60 % ,女性占40 % ,年龄从22岁到52岁 ,其中既有不少外企职员 ,也有在国有企业、私有企业、政府机关、新闻媒体、文教卫生单位任职的“白领”。透过他们对各自生活方式和原则的描述 ,透过他们对心目中“白领”形象和“白领”文化的评说 ,可以引出这座现代大都市中许多耐人寻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何兰 《学术交流》2002,5(2):133-135
所谓“狄克逊事件”,是指1933年12月,德国新任驻日本大使冯·狄克逊拟应日本之邀访问伪满洲国之事件。这是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对伪满“不承认”政策受到的一次严重冲击,也是德国外交部内部发生的政治“地震”。  相似文献   

20.
不久以前,某报登了一则新闻,表扬了某车队的一些运输工人不捞在运输途中散了包装的货物,而是原封不动地送往收货单位的行为。有人读了报道以后对我说:“看来一般的搬运工都是要揩油,捞外快,甚至要贪污的。”我奇怪地问:“哪能这么说呢?”他说:“一般人、大多数人做不到的好事才应该表扬。现在,包装破了,东西漏出来,运输工人不捞,这种事也登报表扬,那么说明这是一般运输工人所做不到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