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等教育劳动与商品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必然创造商品的价值,形成社会的财富.高等教育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起不起作用?起什么样的作用?如何起作用?人们对此重视不够,研究不多.面对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改革的实际,有必要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实质进行再认识,运用劳动价值理论分析高等教育劳动与商品价值形成、丰富社会财富的关系,这对发展观代高等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执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必然构成一种相互统一的价值关系、一个相互联系的价值体系、一项相互支撑的价值工程。中国共产党执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契合首先体现在价值主体、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等主导价值层面;也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发展等多维价值层面;还体现在合规律性、合人民性和合法治性等基础价值层面。  相似文献   

3.
理解价值以及价值本质必须了解主客体关系的本质,主客体关系是理解价值问题的理论前提,主客体关系的本质深刻体现了价值实现过程与价值的本质。认识关系是主客体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价值活动中不仅具有中介的作用,而且决定了价值活动的范围和价值活动的全过程,因而认识关系也是把握价值本质的理论依据和出发点。从主客体关系到认识关系是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本质的一种框架,通过这种框架可以清晰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客体关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理解认识关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玉君 《学术论坛》2012,35(12):20-23
西方价值理论的发展为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价值理论批判地继承了西方价值理论的积极因素。它延续了西方价值理论发展的脉络与趋势;继承了古代价值理论中价值论不能完全脱离本体论及价值客观性思想;承接了近代价值理论中价值论不能脱离认识论和理性主义的思想;契合了现代价值理论强调主体性和个体性及承认非理性作用的思想。马克思价值理论真正解决了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解决了科学与价值的二律背反,实现了人类价值观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5.
个体主体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要素,它通过调节利益结构、发挥主体性、梳理价值关系以及优化价值生态等方式,形成其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作用的四雏表征,即通过相应的创生机制、实践机制、互动机制和演进机制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应对西方数理主义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真值逻辑的“证伪”的挑战,关键需要对劳动价值论核心范畴“商品价值”的本质性意涵进行重新澄明与合理重塑,以形成发展了的统一的、可靠的解释。将商品价值内涵归结为由当下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决定的、在供需博弈中实现的、作为劳动物的商品的基本交换能力,包含了“劳动实体”和“交换关系”两本质因素,既强调劳动作为价值源泉与尺度的决定性作用,又将交换关系内在地、本质性地融入价值概念,且避免“价值实体论”和“价值关系论”在实践中对“交换”或“劳动”的悬置,或许是对该范畴内在统一性的逻辑言明与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文化因素与经济和政治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和影响着劳资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劳动关系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发展公平程度、社会阶层结构状况和社会文化状况.广泛的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实质上会形成对工作以及对从属性、依赖性和其他可变因素的关系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李新安 《理论界》2011,(3):10-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一深刻论断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前提。在中国现代社会的转型期,核心价值体系本质是什么?核心价值体系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中国社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此作出了解答,核心价值体系是政治制度的核心,核心价值体系本质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核心价值与政治制度之间关系的契合构成了中国现代政治发展的基本逻辑,核心价值与政治制度共同的指向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深入分析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运动,对于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具有重要意义.要正确评价个别价值小于社会价值的现象、全面理解劳动生产率与价值的比例关系、理解先进技术与价值创造的关系、探讨超额剩余价值的根源、弄清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价值论的区别等,必须抓住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运动展开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阐释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重点是商品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 ,虽然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已发生新变化 ,但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研究重点还是应从研究商品价值转化为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社会属性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是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非价值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社会主义国家的商品要赢得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 ,也是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非价值 ;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 ,更是取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而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