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筱陈 《领导文萃》2010,(5):143-144
近读一篇有关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先生的文章。有关他的家庭的报道引起兴趣。执政之初,李光耀就召开家庭会议,明确表示要执政清廉,请亲戚们不要存有仗他的权势发财的幻想。父亲一直做钟表生意,没有一官半职,也未因投资承包招揽或介绍什么工厂买卖而借机敛财。母亲去世时,他谢绝了人们赠送的花圈挽联,并把所得礼品全部捐赠新加坡中央医院心脏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3则     
《领导文萃》2010,(3):80-80
都没错 一个女孩问她的母亲:“人类是怎么产生的?”。 母亲:“是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他们生下了自己的孩子,然后一代代繁衍下来,就有了人类。”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被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他的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有这么多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钱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子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相似文献   

4.
“皇帝心理”是什么?恐怕做过皇帝的人最有发言权。手头就有这样一个资料:我国末代皇帝溥仪“文革”期间曾对在一块接受“劳动改造”的著名演员新凤霞说:“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并现身说法.称自己这个末代皇帝“也有过这种唯我独尊的独裁心理”。他举例说,当年在宫里,曾有一个小太监姓黄。叫黄立金。“听了这个名字,我当时心里就反感。好像他姓黄本就不该,他还叫立金。黄和金都应是皇家专用的”。于是,溥仪就“随便”给他改了个名.叫“黑小三”。但又不许他说姓,只能叫“小三”。溥仪笑称:“现在想想,也真太可笑了。”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5则     
都没错一个女孩问她的母亲:人类是怎么产生的?母亲:是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他们生下了自己的孩子,然后一代代繁衍下来,就有了人类。小女孩又去问她的父亲同样的问题,父亲说:人类是猴子经过漫长的进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6.
李光耀反腐败的“四项基本原则” 李光耀甫执政,就在考虑对付腐败的办法,绝不让腐败吞啮新生的政权,快刀斩乱麻,重刑治腐败。他有自己的反腐败“四项基本原则”,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里面人人自由、法律外面没有民主、法律上面没有权威。  相似文献   

7.
光荣与梦想     
《领导文萃》2008,(24):1-1
奥巴马从小就喜欢做梦,但他的梦一开始就受困于他的肤色。在他第一本书《我父亲的梦想》中,他坦承为了找回自信,吹嘘自己的父亲是非洲的王子。而实际上他有一个黑人父亲,白人母亲,父母离异后又有了一个印尼继父,所以同母异父或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有一大堆。在以白人为主的学校和社区里,他有过一段很压抑也很放浪形骸的日子;  相似文献   

8.
李晓 《领导文萃》2014,(1):126-128
“孩子.快点寄钱回来,妈妈需要一件冬衣了;孩子,把钱寄回来吧,爸爸需要一个电视机。”这是一位母亲的唠叨和催促,不到20岁的儿子.远在东京闯荡,苦苦维生。几乎每个月末,母亲就要打来电话,让他赶快寄钱回家,说家里快断粮了。妈,您怎么这么急啊。在电话里,他有些烦躁了,对母亲也开始躲避起来。他暗暗埋怨母亲心狠,不知道儿子谋生的艰难。有一年。母亲的生日到了,父亲要他回家,他没有回去,他怕面对母亲的目光。  相似文献   

9.
周海婴  晓舟 《领导文萃》2006,(5):128-131
父亲鲁迅母亲告诉我,我是她和父亲避孕失败的产物——母亲觉得当时的环境很危险、很不安定,所以一直没要孩子。母亲在1929年生我的时候,已是高龄产妇,拖了很长时间没生下来,医生问父亲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父亲回答是大人,没想到大人孩子都留了下来。我的名字是父亲给取的,“先取一个名字,‘海婴’吧。‘海婴’,上海生的孩子,他长大了,愿意用也可以,不愿意用再改再换都可以”。从这点来看,父亲很民主,就是这么一个婴儿,他也很尊重我将来的自主选择。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  相似文献   

10.
熊钢 《领导文萃》2006,(7):52-56
中学时代,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里玩。吃饭时他父亲指着我告诉大家:“他爸爸真行,在胡宗南那里潜伏了那么久。张治中刚听说他爸爸是共产党的时候,可吓了一大跳。”这话我当时听了完全是懵懵懂懂。到70年代,我才听到父亲亲口述说那一段往事。他说张治中在周总理的酒宴上看见父亲后倒抽了一口冷气,“啊”了一声楞住了,一时说不出话来。总理笑笑说:“怎么,你们不认识?”张治中这才回过神来,说:“认识,认识。想不到熊老弟也起义了。”总理说:“他不是起义,是归队。”然后介绍了父亲的潜伏经历。父亲说张治中当天晚上就给蒋介石写了封信,大意是:…  相似文献   

11.
正李鹏在其所著的《李鹏回忆录》中回忆了他的家庭与童年,他在书中写道,他的父亲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而他的母亲则出生于一个革命之家,他的三舅、五舅和三姨都为革命做出过重要贡献。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李鹏与众不同的童年……我的出生和我的家庭我(李鹏,国务院前总理)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我的父亲叫李硕勋,母亲叫赵君陶(原名赵世萱),他们于1926年8月在上海大学结成良缘,  相似文献   

12.
陈振烨 《经理人》2009,(7):112-113
“当父亲把这家企业交给我时,他就像给了我一个珍贵的盒子,盒子里有家族的传统,有对品牌延续的责任和使命感,而不只是给了我一个制造手表,或者赚钱的工具。”瑞士TITONI(梅花表)第三代掌门人、公司现任CEO丹尼尔·史洛普接受《经理人》专访时说:“我个人的目标,是保持梅花表品牌及公司的长远存在和繁荣,  相似文献   

13.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李光耀总理打了一个报告,报告中认为,新加坡是一个旅游资源贫乏的国家,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新加坡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太阳光外,什么名胜古迹也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报告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新加坡不适宜发展旅游业。李光耀总理看了这个报告后,对旅游局思想僵化、不思进取、无所作为非常生气,他在报告上批道: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有阳光就足够了!后来新加坡真的打起了“阳光”牌,在“阳光”上做足了文章。他们充分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栽树、种花、植草,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把新加坡建设成世…  相似文献   

14.
父爱     
正接到姐姐打来的电话,说父亲快不行了。当时他正在基层调研,忙提前结束行程,急急往姐姐家赶。父亲是个老党员,年轻时曾当过村大队支部书记,官不入品,但声望很高。他当上副局长的那一年,母亲去世了,他便把父亲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可父亲才来不久,就有问题了。一天晚上,一个人提着一条"大中华"和两瓶"XO"来家里拜访他,父亲竟瞪着眼凶巴巴地盯着人家。他让父亲回房间去,父亲就是不愿意,并跟他吵了起来。那人见不对头,赶紧找个理由起身告辞。父亲硬是把那人搁在家里的礼品塞回给人家,弄得大家很是尴尬。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07,(1):68-68
聪明之道父亲教育儿子说:“聪明和守信是你成功的关键。假如你答应了别人,哪怕倾家荡产,也应该实践你的诺言。这就叫守信用。”“什么是聪明呢?”儿子问。“聪明就是你别许这样的诺言。”儿子的“孝心”史密斯在大学读书时不用功,整日贪玩,考试总是不及格。他父亲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如果你能得一个优,我奖给你一辆汽车。”期末考试以后,史密斯给父亲回信:“亲爱的父亲,我决定还是考一个不及格,因为你挣钱很不容易,我不忍让你破费。”“这么说,你声明你偷食品是因为你快饿死了。”法官说,“那么你为什么不拿吃的,却偷光了钱柜呢?”“因为,…  相似文献   

16.
1961年,李开复出生在台湾一个大户人家,生他这一年,父亲55岁,母亲44岁。“老”来得子,父母对李开复格外疼爱,寄予厚望,李开复11岁那年被送到美国读书,指望他日后有出息,荣宗耀祖。  相似文献   

17.
伊笑  韩澍 《领导科学》2000,(3):52-53
胡县长叫胡友福,是副县长。像所有的党政机关一样,县里同样只称呼职务而不分正副,不管干部群众见面都叫他“胡县长”。就像过去电影里描写的那样,真要有一天有人郑重其事地叫一声“胡友福同志”,那就坏了,那就说明他是犯了什么错……  相似文献   

18.
田梦 《领导文萃》2007,(9):155-155
问题159:清初,著名戏剧家李渔生了重病,要请医生。他母亲说:“东村有先生,开方医过的人病都好了,请他来看?”李渔摇手。他的妻子又说:“西村有个先生.只要他开处方、撮药,个个医好。”李渔又摇手。母亲急了:“难道你让镇上那个一年里治死几个人的先生来?”李渔点头。这使妻母二人大为不解,但拗不过李渔,还是把那个治死人的先生请了来。李渔的病便让他给治好了。  相似文献   

19.
正小琪是我的妻子。其实,我是先认识她父亲的,他父亲是我的偶像。入警第一周,我参加了一场英模报告会,做报告的人叫吴世雄,长得高大俊朗,声若洪钟。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小琪的爸爸。那个年代,提倡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政法机关要对其"保驾护航"。吴世雄和同事几人受命参与政府拆迁工作,遇到一户"钉子户"。那户人家里住着母子二人,母亲抱着煤气罐,儿子一只手紧扣在煤气罐的阀门上,一只手举着燃烧的打火机要挟。劝说无果,就在亡命徒开始动  相似文献   

20.
在儿子眼里.陈士榘是一位战功卓著的父亲;一位对妻子缺少关心的父亲:一位誓死保卫毛主席的父亲:一位“大义灭亲”的父亲……因为有了这样的父亲.这个家庭一度生活在“上流社会”;因为有了这样的父亲.这个家庭最后走向破碎。作者在讲述自己的家庭悲剧。也似乎在讲述一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