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和谐医患关系的社会学分析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医患纠纷事件,这些医惠关系紧张的原因是由于政府、媒体、医方和患方沟通出现了问题。现阶段我们不仅要做好健全医疗体制改革、发挥媒体正向舆论导向作用、实现医惠双方良好沟通等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在医院设立医务社会工作这个职位,来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最终推动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施志民 《南方论刊》2013,(10):71-71,88
医患关系紧张、矛盾尖锐,会削弱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力量,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使医患双方的利益都受到损害。消除医患关系紧张状态,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除了在体制、机制、管理监督等方面上下工夫,医方在同患方沟通时还要重视方法技巧。巧妙地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沟通,能够增强医患双方信任,减少误解,创造最佳心身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人身心痛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3.
覃国慈 《江汉论坛》2014,(3):140-144
近几年来,我国医患纠纷此起彼伏,医患关系每况愈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医患纠纷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冲突。这种社会冲突本来是社会运行中的常态,不可避免,并且低烈度的冲突对社会系统的运转不但不会造成太大冲击,反而由于释放了适当的紧张而有利于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发展。但如果社会冲突的激烈程度超过了社会系统的忍受限度,将会导致社会系统的失衡甚至瓦解。因此,对社会冲突不可放任自流,否则小冲突会演变为大灾难。当前,我国医患关系恶化,医患矛盾不断升级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如医患纠纷发生频率上升、对抗形式多样、处理难度加大、社会影响恶劣等。究其根源,是体制机制缺陷、医患信任下降、双方沟通不当及媒体炒作误导等原因,导致了本来在社会地位、资源占有、利益分配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差异较大的医方和患方之间的严重失和。为了推动医疗事业健康发展、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需要通过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组建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构、设立强制性医疗损害赔偿保险、发挥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等途径来重塑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医患纠纷中,患者常以其知情同意权被侵犯为由,要求损害赔偿。因此,在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必须对知情同意权及其构成要件有个正确理解,同时,医方又要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只有如此,医患双方才能正确行使或履行知情同意权。对患者知情同意权构成要件进行分析与梳理,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西南宁市具有代表性的10所医院630名医方人员和626名患方人员进行调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现状、性质、发展趋势及医务人员社会地位、医疗环境及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的认知状况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的基础。目前医患关系出现了一些危机,医患纠纷已经影响了部分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基于社会工作理论,从医务社会工作角度探讨解决医患沟通问题、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社会照顾,对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与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需要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沟通是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和知识的互动,医患关系是围绕人类健康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信息传递,它使医患双方能够充分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调整双方的医学观念,促进相互理解,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一、医患沟通的意义1.医患沟通是为了满足医疗服务的需要,是特定的人际交流。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决定了医疗活动中医患角色的不对称,这主要体现在对医学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拥有上存在明显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患关系主要结成于陌生的医患之间。情感交流对这一情境下的医患信任的作用,已因医学知识的生物学化和医疗活动的职业化进程而隐退,使得现代医患信任主要体现为患者对医疗制度的信任和对医务人员的客观资质与医疗能力的认知信任,而非发自内心的情感信任。这在事实上蚕食了医患信任的社会根基。重视“缘情结信”的信任模式,使医方情感支持在医学教育和医学执业的层面得到制度性的认可,使医患信任重新得到情感信任的浸润与维系,是重建当下脆弱的医患信任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梁旭光、周日光二同志撰写的《医德与社会》(1992年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一书,是我国医患关系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该书对医疗实践中医生与病人这两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引人深思的问题。可以说,该书的出版,为促进医方与社会的双向理解架起了一座桥梁。 系统性、全面性是构成《医德与社会》一书的主要特点。该书围绕医患关系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  相似文献   

10.
医患和谐.是发展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05年初,市人民医院院长汪志光提议成立社会医学科.构架起医患之间直接沟通的桥梁,社会医学科的职责是,从病人和社会的角度出发,广泛征求对医院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加以分析与研究。以达到改进医院各项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目的.实现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11.
医患沟通现状调查背景下的医学生医患沟通培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某市几家大型医院的医务人员医患沟通现状调查问卷的结果,探讨如何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希望能为医患关系的改善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医患关系的复杂性恐怕最为人们低估,时下医患关系的紧张状态也证明了这点.除了医方、患方外,法院在我国的医患关系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法院能够解决其中的部分问题,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要留给其他角色.其中需要一个客观中立的医疗事故的"鉴定者",还需要一个成熟的医疗责任保险的"风险分担者".只有医方、患方、法院、"鉴定者"和"风险分担者"的一应到场和各司其职,方能奏响一曲和谐的交响乐章,仅有前三者的到场恐怕演出闹剧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3.
当代医患沟通的意义与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医患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医患沟通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并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服务质量的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探讨当代医患沟通的意义与技巧,力图使医务工作者以良好的心态从事医疗事业,推动医院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在医疗体制改革的特殊时期,各种伤医、医疗暴力事件等医患关系紧张事件频发。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固有的认识导致的信任危机,而缺乏有效的医患沟通加剧了这种信任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加强医学生的沟通教育,提高其沟通能力,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医患关系是指“医”与“患”之间的关系,“医”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包括病人、病人的家属以及除家属以外的病人的监护人。医患关系紧张是多种深层次矛盾作用的结果,有医疗体制问题,也有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以及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的问题,还有医院医生方面的问题。因此,政府、媒体、医方和患方需共同努力,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医疗纠纷的投诉逐年呈上升趋势。卫生人负责任心不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卫生立法滞后,医疗事故鉴定程序不合理是产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防范对策是:①加强卫生立法、执法工作,创造良好的卫生法制环境;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医院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③加强医患交流,尊重病人自主权;④实行医疗风险保险制度;⑤深入开展卫生法制宣传工作,提高医患双方的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17.
十年文献回顾研究SP在医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患沟通是评价医生临床工作能力的一个核心问题.采用文献分析法,简要分析标准化病人的研究状况及在医患沟通教学中的实施情况,阐述了目前在医患沟通教学中运用标准化病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医闹”事件有其爆发的前提、基础、助燃物、催化剂、导火索和爆炸点。防控“医闹”事件须建立健全我国“医闹”事件的法律防控、医患沟通、医疗风险分担、“第三方”调解和事件现场处置等机制,减少医患纠纷和“医闹”事件发生,达到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一种法定权利,包括知情权与同意权。根据马克思“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的思想,患者的这一权利既伴随着医方的义务,也伴随着患者自身一定的义务,因而该权利的真正实现需要医患双方辩证地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并积极地履行各自的相关义务,当然主要依赖于医方义务的积极履行。  相似文献   

20.
石恩林 《兰州学刊》2007,(12):112-113
解读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是一个迫切的社会课题,医疗服务是一种商品,医疗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