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家庭 《城市》2007,(11):18-23
一、引言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2007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正式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建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2.
王家庭  季凯文 《城市》2007,(9):17-20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本质是制度创新,但制度创新并不是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主要目的.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通过"先行先试",进行制度创新,并探索制度创新向周边区域的空间扩散机制,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仁开  罗良忠 《城市》2008,(6):9-11
一、总结历史经验是进一步推进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出发点 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经过将近3年的探索和实践.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跨过了起步阶段.共计推进各类改革43项.新开展项目30项.涉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科技体制、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4.
唐启国 《城市》2009,(9):3-5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随着南京、合肥、南昌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构建宁合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条件已经成熟。因此,对构建宁合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必然性、战略构想与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曾万涛 《城市》2009,(7):33-36
一、长株潭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行政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一)行政成本高,行政效率低国外实践经验表明:行政效率高的国家其行政成本较低。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降低行政成本就可以使行政效率变好.行政成本与行政效率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义、政策设计和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寿义 《城市》2008,(6):6-8
在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之际.国务院先后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市和成都市、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进一步深化改革.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的重要举措。正确理解和把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义、政策设计导向和动力机制.对搞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戴学来 《城市》2007,(10):22-25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各种改革开放措施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新举措的试验场,是国家顺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内在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的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全方位改革试点为特征,以科学、和谐、持续、快速发展为表象,对全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的试验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被认为是国家给予天津滨海新区最大的特殊政策,也是国家对滨海新区给予的巨大期望.  相似文献   

8.
李欣欣  马梅 《科学发展》2016,(12):85-89
上海自贸试验区未来应继续矢志不渝地贯彻国家"先行先试"要求,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配套环境建设,打造"风险可控的金融改革试验区",为金融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及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刘东涛 《城市》2008,(11):82-84
一、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将滨海新区提到与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党和国家对加快天津发展最大的关怀与支持.同时也对天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高丽同志在中共天津市委第九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指出: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决定天津的前途命运.牵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全盘.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和改革创新事关重大.任务光荣而艰巨.若要取得决定性进展迫切需要强而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0.
周长林  邢卓 《城市》2009,(4):24-28
《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颁布后.天津滨海新区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滨海新区成为继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中国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成为带动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按照国家对滨海新区的战略定位.滨海新区应探索区域资源整合、产业集聚、利益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构建开放、弹性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1.
滨海新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坤  肖绮芳 《城市》2006,(4):13-15
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目前对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从总体上看,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一个全国性的改革试验区.其综合配套改革的核心在于先行先试的试错权.通过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体制性方面的实质性突破,为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起示范作用.第二,改革的综合配套性.是指改革不再是若干分散的单项改革,而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交互关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制度创新必须相互协调、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2.
王振坡  王丽艳 《城市》2006,(4):9-12
一、引言 新兴特定区域(特区、开发区、新区)的城市管理模式研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这种新兴区域到底是保持一般功能区的特性还是纳入行政区的管理范畴?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先驱地位还是并重于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验田?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战略规划,科学发展观引导下的优化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创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改革的发展演变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提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良瑜 《城市》2006,(4):16-19
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预示着进入攻坚阶段后改革战略和思路的调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历史的逻辑演变规律.因此,要理解当前新的改革举措,有必要对过去改革发展演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这将使我们对改革的整个推进脉络和发展趋势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肖林 《科学发展》2016,(7):51-55
当前全球结构性改革和治理体系重构处于关键时期,新一代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正在加速形成,谋求实现更高水平的市场准入,焦点从传统的边界措施拓展到边界内措施.这些趋势将对中国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国应审时度势,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试验田,下阶段应在更高层次对标国际经贸规则,聚焦若干核心制度和基础性制度,以更大勇气推进开放试验,积极推进一揽子措施的压力测试,为我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5.
曾翔 《科学发展》2016,(10):38-41
我国法律法规体系已日臻完备,对改革先行先试地区,如何兼顾改革的时效性和程序的合法性,实现依法创新而不是违规创新,是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上海在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改革创新实践中,形成了法律“因地调整”的新模式.先行先试地区优化法治保障,一是简化法律法规常规调整程序;二是推动对新兴领域实行概括式授权;三是探索扩大地方立法权;四是争取对地方特定区域实行国家立法.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TPP等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新特点,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开放政策选择、监管制度选择、综合性评估和反馈机制方面,建议考虑:对金融服务行业的监管;对接TPP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规则,建立生物医药的数据排他权与专利连接制度;提高对信息数据跨境传输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便利化;全面清理有据可查的国有企业特殊待遇与政策优惠;从贸易便利化到营商环境的全面提升,加强事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