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泛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的机制、模式与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探讨泛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分别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地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可归纳为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和中心城市集聚因子,由此导致区域内部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泛长江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并对该地区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宁夏沿黄城市带作为后起的城市化地区,面临着城市化发展的高潮,同时也面临城市化发展的诸多问题与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城镇化推进呈现出如下趋势:发展中社会城镇化加速发展,大都市带和城市群的活力强化,生态城市和公民社会思潮倍受关注。宁夏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应该汲取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处理好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共存共生、人居环境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村落社会与都市社会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宁夏县域经济发展受频繁的自然灾害、较低的产业层次、突出的区域差距等因素的制约。文章主要探讨了宁夏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如在政策导向上要分类发展,要发展县域工业以增加工业反哺农业的积累,要防止城镇化成为“城建化”,转移剩余劳动力,等等。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我国各种类型区的共同发展方向,贫困地区也应走这一条路。但同发达地区比,贫困地区在推进农村城镇化上难度要更大一些。本文以宁夏固原市城镇化金融支持为研究对象。对这一问题作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乡镇企业在我国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严重脱节 ,由此产生诸多弊端。本文根据产业经济发展规律 ,结合国际经验及我国国情 ,阐述了乡镇企业发展与城镇化联动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着重提出了乡镇企业发展与城镇化联动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东晓  刘兴鹏 《天府新论》2014,(3):103-108
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至2013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提升到53.7%,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于我国城镇化建设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城镇化由此进入战略调整期。在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中小城镇的发展成为了关键。然而中小城镇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资源能源无序利用、区域性环境问题集中爆发、生态失衡、环境群体性事件所产生的环境风险。对于中小城市城镇化的环境风险的防范,需要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破除对于GDP的盲目崇拜,切实发挥环境管理机构实效,搭建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宁夏固原市是全自治区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全市现有人口153.5万,城镇化水平为20%左右,农业人口过剩,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严重制约农民增收。因此,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要按照重点发展中心城市,逐步发展县城城镇、小城镇、重点集镇的发展梯次,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稳步扩张。到2020年,使全市的城镇化水平达到45%以上,实现经济结构比较合理,支柱产业特色明显,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解安  林进龙 《河北学刊》2023,(1):115-126
自2013年党中央将“人”确立为城镇化的核心以来,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这十年,人的城镇化建设创造了历史性成就,“四化同步”建设取得了重要突破,城镇化空间布局持续优化,绿色转型迈出了坚实步伐,文化建设成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开创了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进入了城镇中国时代。2035年能否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质量。充分借鉴过去十年的成功经验,由此可提出未来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城镇化的共同富裕效应;二是推进“四化同步”,着力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三是因时因地制宜,抓住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的窗口期;四是加快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五是在推进文化城镇化进程中,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就近城镇化与就地城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异地城镇化"和人口向特大城市集聚的特点,由此也导致了"农民工"和"留守现象"等一系列问题。应该依托地级市和县级城镇,促进人口集聚,并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和村庄就地改造,探索就近就地城镇化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城镇化的制度障碍和成本,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农业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同时,就近就地城镇化也符合当前农民工的城镇化意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就近就地城镇化符合城镇化人口流动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镇化的制度变迁模式及绩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镇化是以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就业结构非农化  重组的一系列制度变迁过程。中国城镇化进程出现了由政府主体依靠行政集权强制推行的自上而下式城镇化和以农民主体在市场力量诱导下自发创造、自行组织和自我实行的自下而上式城镇化两种基本模式。前者使中国城镇化长期滞后 ,后者把中国城镇化引入了快速推进的轨道(但短时期内也没能改变中国城镇化严重滞后的局面 )。现阶段 ,中国城镇化不但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 ,而且也落后于世界整体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的滞后带来了难以弥合的城乡差距 ,也使得中国过早地遭遇了工农产品的买方市场和经济过剩 ,并极大地制约了农业部门的发展。大力推动城镇化已成为解决中国一系列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