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湘西民间印染是一个大的民族工业范畴,包括原料、扎染、蜡染、蓝印花四大体系。它们的发展形成过程是建立在"原料来源广泛、工艺实用装饰性强、加工工艺简单有效、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2.
南通蓝印花布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制品,其早期印染技艺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但真正成型于宋朝,并于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明清时期四大名绣风靡中国,南通蓝印花布以其独特又鲜明的艺术特色在百家争鸣的织绣印染中一枝独秀,并由江南传至北方,影响范围非常大。当代南通人对蓝印花布印染工艺仍有着较好的继承和发展,南通已成为"中国蓝印花布之乡",南通蓝印花布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将从南通蓝印花布染织工艺的发展轨迹入手,对清朝南通蓝印花布动物纹的艺术特点做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南通蓝印花布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制品,其早期印染技艺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但真正成型于宋朝,并于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明清时期四大名绣风靡中国,南通蓝印花布以其独特又鲜明的艺术特色在百家争鸣的织绣印染中一枝独秀,并由江南传至北方,影响范围非常大。当代南通人对蓝印花布印染工艺仍有着较好的继承和发展,南通已成为"中国蓝印花布之乡",南通蓝印花布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将从南通蓝印花布染织工艺的发展轨迹入手,对清朝南通蓝印花布动物纹的艺术特点做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蓝印花布是湘西地区民间工艺美术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遗产,而且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永放光芒的艺术珍宝。湘西蓝印花布作为我国民问印染的一种加工工艺,由于蓝白分明、花纹清新、运笔自然,朴素美观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蓝印花布,具有丰厚的本土性,浓重的民族色彩,正如湘西人的朴素平淡、纯洁自然而又使人觉得古朴清雅,韵味无穷。湘西蓝印花布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印染技术之一,据史料记载,蓝印花布是宋元“药斑布”、明代“浇花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蓝印花布“以布抹灰药而青,候干…  相似文献   

5.
蓝夹缬是唐代彩色夹缬的遗存,是我国雕版印染的活化石。本文是作者在浙闽山区独立坚持五年蓝夹缬田野调查的结晶浓缩,全面而扼要地介绍了蓝夹缬的工艺流程、戏曲纹样及民间应用文化圈等。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12,(11):49-50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从西汉长沙王夫人辛追,到今日蜂拥来到"中国最美小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的游客,都对一种经印染而成的蓝白相间的布料情有独钟,这就是我国历史源远流长的手工技艺奇葩蓝印花布。凤凰蓝印花布是中国蓝印花布中兴起较早,持续兴盛较长,近年逐渐复兴的印染传奇。凤凰的民间染业大约起于宋初,盛于明清两代,到民国末年和新中国成立初年即逐渐衰落。之后,由于凤凰刘氏一脉的薪火相传以及凤凰旅游的逐渐火热,这种朴拙优雅、颇具文化韵味的蓝白布  相似文献   

7.
正湘西苗族银饰是湘西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展成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其品种丰富,形式多样,造型精美,色泽洁白明亮,让人们从头到脚,无处不饰,体现出完美的整体装饰效果,承载着苗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深刻的民间崇拜和信仰,成为民族文化的独特象征,是苗族先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淀的文化结果,也是苗族民族性的重要表征和苗族的一种普泛性文化现象。湘西苗族银饰的产生和发展与苗族本民族发展的历史性和现实性不可分割,其制作与工艺明显带有浓厚的湘西区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湘西民间印染传统悠久,花样繁多,流传甚广。用天然植物树叶沤制而成的染料,在家织的土白布上染成花鸟、龙凤、麒麟、雄狮等各种图案,制成门帘、被单等花布用品,特别精致。制作技法有印染、扎染、腊染、拔染等种类,它们各自充分发挥不同工艺手法的特殊效果,疏密、虚实、点线巧妙结合,简洁明朗,朴实大方。在湘黔边陲古城凤凰,有一位神奇的苗族印染大师刘大炮。凤凰刘氏“染匠世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刘大炮是“刘氏染匠第四代传人”,今年六十七岁,本名刘贡鑫,祖籍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岩坳村。祖辈为了躲避匪患,迁到苗族聚居的凤凰县城,以柒…  相似文献   

9.
《民族论坛》2013,(5):51-53
正遗产发现地:麻阳苗族自治县花灯戏,是湖南地方小戏剧种,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在湖南,它主要包括以平江为代表的湘北花灯戏、以嘉禾为代表的湘南花灯戏和以麻阳为代表的湘西花灯戏。湘西花灯戏的前身是"花灯",因脱胎于灯节赛会而得名。湘西花灯戏首先出现在今麻阳、凤凰一带,后逐渐流传到整个湘西地域,并影响邻近的湖北、重庆、贵州等省市的  相似文献   

10.
正苗族锉花,是以独特的工具和加工工艺在纸上锉出具有纹样图案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是不同于汉族民间剪纸的独特艺术样式,它是用凿刀锉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苗族锉花的出现不仅成为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成为苗族文化传承和传播最直观的物象媒介。湘西苗族锉花,传承着苗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示着锉刀下的湘西风情。  相似文献   

11.
民间蓝染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瑰宝。本文就其发展起源、图形特点和艺术内涵作了详细分析和论述,这对于多层次、多方位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四川藏区"跳锅庄"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瑾 《中国藏学》2002,(4):79-84
"锅庄"是藏族民间歌舞,它流行于四川、云南等省的藏族地区及西藏昌都一带.本文通过对四川藏区传统民间歌舞娱乐方式--"跳锅庄"的探析,试图探讨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的发展演变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过程和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正>新型工业化是湘西自治州实现富民强州的第一推动力,也是全州加快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湘西作为工业化后发地区,近年来虽然在发展工业上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从总体上看仍远远落后于全国乃至全省的发展水平,推进工业化任重而道远。新时期如何加速湘西州新型工业化进程笔者认为,必须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和加大综合推进措施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5月,在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深圳文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参展的湘西民族特色工艺产品再次引起海内外客商的关注。早在2011年,第七届深圳文博会首次推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湘西龙山县民间竹雕艺人王仕辉老人带去参展的竹雕作品《毕兹卡捋尤》(土家语,毕兹卡意为土家,捋尤意为山寨)《土家族冲天楼》就在闪光灯下频频曝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和观众的目光。  相似文献   

15.
踏虎凿花是湘西苗族人民用心灵和挫刀创造出来的具有湘西特色的艺术,它是以独特的工具和加工工艺在纸上凿刻出具有湘西民族特色纹样图案的民间手工艺,传承着苗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文章从踏虎凿花的背景分析切入,对踏虎凿花的传承谱系与发展加以深层探究,通过对踏虎凿花几代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介绍以及对其代表性作品题材、工艺特征进行描述和解析,展现踏虎凿花艺术在纹样、构图、内容、应用等方面的演变历史,探索其折射出来的人文内涵,为泸溪地区踏虎凿花的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6.
踏虎凿花是湘西苗族人民用心灵和挫刀创造出来的具有湘西特色的艺术,它是以独特的工具和加工工艺在纸上凿刻出具有湘西民族特色纹样图案的民间手工艺,传承着苗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文章从踏虎凿花的背景分析切入,对踏虎凿花的传承谱系与发展加以深层探究,通过对踏虎凿花几代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介绍以及对其代表性作品题材、工艺特征进行描述和解析,展现踏虎凿花艺术在纹样、构图、内容、应用等方面的演变历史,探索其折射出来的人文内涵,为泸溪地区踏虎凿花的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民族地区书院的创建对民族地区的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清代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成为湘西发展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对湘西苗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认为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过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民族文化互动交流的产物.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顺应了湘西苗族地区特有的文化生态,满足了湘西苗族社会对文明进步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8.
<正>湘西雕花床,在湘西民间,又叫"滴水床"或"千工床",之所以名之日"滴水床",并非是床头水滴淋漓,而是指雕花床的外观类似于一般屋宇的层进式结构,每一层床檐均取屋檐滴水之意;一般有"两滴水"、"三滴水"、"五滴水"、"七滴水"之称,最多的竟然达到"九  相似文献   

19.
改土归流以后,为了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清朝统治者逐步改变了历代封建王朝对"苗蛮"所采取的单纯的军事镇压和消极封锁防范的政策,开始注重"教化"。在湘西苗疆兴办各种教育,其中义学作为当时的启蒙教育,受众是全部的湘西苗民,再加上它是完全免费的,所以对于改变湘西苗疆苗民"野蛮愚昧"的思想有重要意义。中央政府为了加强义学的发展,从师资力量、经济补助、政策优惠等方面发展了义学。本文就从湘西苗疆义学的特点与影响两方面介绍清代湘西苗疆义学的发展,为清代湘西苗疆的教育发展做一定的整理。  相似文献   

20.
正摄影,光与影成像的艺术,评论家们却多乐道于其表现的味道、神韵、灵魂。可能,也应了类似定律。因为"湘西民间技艺摄影"的由头,我们坐在了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武吉海先生的办公室,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听其谈摄影,而我们却处处看到了这位生在湘西并从湘西走出来的政府官员的家乡情怀。放松里的学习劲头武吉海,湘西吉首人,苗族,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吉首市、湘西州、常德市和省直部门任职,现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用武吉海先生自己的话说,"以前主要在湘西做基层工作"。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具体复杂,千头万绪,要让这根针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