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萝卜寨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雁门乡境内。它是羌寨中人口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但又没有碉楼的一个古羌寨,这里遗留着见证古羌族文明历史的文化宝藏。萝卜寨地名有四次大的变更,最后是沿用至今的萝卜寨。萝卜寨地理条件恶劣。全寨有216户居民,人口超过千人。但人均纯收入仅有903元。去年7月才竣工的长9.87公里的盘山公路的开通,让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得以重现其魅力,萝卜寨的优美正是在于它的孤绝和自然。萝卜寨:云朵上的羌寨@魏欣  相似文献   

2.
《民族论坛》2013,(5):64-64
4月29日9点50分,乘坐长沙(衡阳)至通道旅游专列的500余名游客顺利抵达通道。接下来的两天,这些游客们踏上“侗乡好运之旅”的行程,分别游览恭城书院、芋头古侗寨、皇都侗文化村、万佛山景区、独岩民俗风情园等景区。  相似文献   

3.
通道县坪坦河流域是侗族文化遗存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域之一,寨门是侗族村寨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体边界上最重要的景观节点。在对坪坦河流域6个典型侗寨的15个寨门调查研究后得出侗寨寨门具有建筑形态的多样性、建筑材料的生态性、营建方式的仿生性、社会功能的综合性等多维特点。侗寨寨门是在适应自然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淀积下来的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4.
正从通道县城往南,沿坪坦河逆流而上,走10公里后,前面的一座大山让清清的河水转了一个大弯。当汽车慢慢爬到山顶时,眼前霍然开朗——山的那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皇都侗寨就完整地呈现在眼前。皇都是通道县的一个纯侗族村寨,由头寨、尾寨、盘寨、新寨4寨组成,总人口2373人,其根据4条龙脉的走向形成独特的居住环境。皇都侗文化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民俗独具特色,语言、建筑、服饰、节  相似文献   

5.
建国前,广西大瑶山瑶族的社会组织是石牌制度,其头人叫石牌头人;大苗山融水苗族是"寨老制"或竖岩组织,寨老是这一组织的首领;三江侗族的是款组织,款有款首,也叫寨老.根据文史资料,石碑头人、寨老和款首,是村寨的自然领袖.何谓自然领袖,如何看待其权力和地位,及其对民区域自治的意义,本文就这些问题谈点看法.自然形成,这是村寨自然领袖的总特征.具体说:(1)他们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世袭的,而是在村寨群众信任基础上推举的.(2)被推举为村寨首领条件,除了苗族、侗族中有是否长者的资历限制外,不受财产多寡的限制,凡带头遵守本民族村寨的法权习惯,办事公道,有判断力.能言善辩,并  相似文献   

6.
人口增长“零记录”在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的从江县,有一个侗族的自然村落叫占里。它隐身于海拔380米的都柳江沿岸四寨河口北上的山谷间,距从江县城仅20公里,土地面积大约为16平方公里。然而就是如此区区弹丸之地却创造了建国以来两项令世人惊叹的零记录: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几乎为零,二是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可堪称是一大奇迹。翻开贵州从江县档案局所藏的关于占里户口的资料,我们看见自从建国以来有人口记载文献的1952年开始截至200O年,整整48年里,占里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几近为零。资料显示,1952年,侗寨占里有168户人家,人口总数为729人。20…  相似文献   

7.
<正>鼎罐寨是湘西自治州花垣县董马库乡板栗村的一个自然寨,寨里有25户人家,共120人。地形为四周高、中间低。这里有"来到鼎罐寨,难揭鼎罐盖"之称,言下之意是边远偏僻、交通不便。进入21世纪,它的穷困面貌一直没有大的改变,即使来了客人,也难得吃饱饭。  相似文献   

8.
<正>侗寨防火一直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而这次骆团侗寨的火灾则将这个问题凸显了出来。在过去,侗族村寨历来就有相当严密的防火、救火习俗,侗寨的防火工作是做得很好的,这是侗族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千百年来,侗族同胞把防火作为头等大事来管理。每一个村寨都经常用通俗易懂的侗歌宣传国家相关法律,建立村  相似文献   

9.
融安县壮族约占全县总人口275,864人的35%.该县的沙子乡古益村南弄寨,沙子乡沙子村塘头寨和泗顶镇吉照村喇寨屯,是古称"四十八弄"的一部分.三个村寨之间互距10公里左右,由南向北延伸而形成一字形.这里是融安县壮族聚居区,周围数十里全部是壮族居民.三个壮族村寨壮族居民具有壮族的各种特点与传统习俗.1989年3—4月,笔者对三个壮族村寨共162对婚例的  相似文献   

10.
青春,如诗如梦、如画如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而李春兰的青春是在西藏高原度过的,准确的说,是在西藏拉萨度过的。她1972年8月进藏,同年9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参加工作,1983年起先后任心血管科、干部病房、内科护士长。在西藏,李春兰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16个春秋。进入暮年的她,每每回首人生,总忘不了那段艰苦难忘的青春岁月。  相似文献   

11.
杨旭 《民族论坛》2012,(5):33-35
<正>2012年2月13日下午3时许,通道火灾发生时,在山上造林的乡亲们看到寨中浓烟滚滚,纷纷丢下手中的锄头、柴刀迅速向寨中火灾现场奔去,端盆提桶、上屋拆房,留在家里的女同胞们也纷纷参与救火的队伍,尽管此时大火已经冲起有十几米高,黑烟笼罩着上空,但谁也没有想到要回到自己家里去救人搬东西,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赶快救火、赶快疏通隔火带,如果不及时将火势扑灭,那将危及整个骆团侗寨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保安四屯     
闻名遐迩的“五屯艺术”的五屯,并不是一个村子,而是同仁县隆务镇以北呈带状分布在河东西两岸的五个自然村。在历史上不称作五屯,而叫做四屯或四寨子。乾隆时《循化志》称“保安四屯”,有吴屯、季屯、脱屯、李屯。李屯又分上李屯、下李屯,故民间习称五屯,但当地藏族一直称“汉四寨子”。1929年设同仁县后,称“同仁四寨子”,解放初仍这样称呼。五屯的居民是土族。  相似文献   

13.
易巧君 《民族论坛》2012,(23):18-21
<正>上堡为一处山环水复的村庄,近百户人家挨在一起形成一个棋盘式的侗家院落,院落里,两条清亮小溪迎面直下,与幢幢多层木屋,条条青石古道依偎温存,好一个悠然自在天地间的度假佳处。11月17日,位于湘黔交界群山中的这个古老侗寨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上堡侗寨申遗"中考"成绩合格。这个成绩的  相似文献   

14.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彭家寨,以其保存完好而集中的土家吊脚楼群而著称。寨中主要建筑依自然地势地形选址,完整地保留了形成于清朝末期的土家吊脚楼、凉亭桥等传统干栏式建筑群。现存48栋吊脚楼等干栏建筑,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35000平方米,集土家吊脚楼群整体美、空间美、层次美、轮廓美于一体,具有鲜明的  相似文献   

15.
枫香寨位于贵州省黄平县重兴乡,距县城30公里,距重安江古镇10公里,有柏油公路通达。枫香寨是目前已知的苗族支系亻革家人聚居村落中最大的一个自然村寨,全寨有600多户,2000多人。全寨以廖姓为主。由于地处偏远,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比较完好的保存。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凯里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苗族同胞聚居地,也是苗族山寨最为集中的地区,比较著名的有雷山县西江千户寨、郎德上寨、大塘寨、开觉寨、从江县岜沙寨。2007年5月,我们课题组人员一行,先后来到上述五个苗家山寨对其民居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地了解苗族民居的建筑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湖北两省三个民族旅游村寨为典型个案,从共性与差异性两个视角分析了三个村寨旅游开发模式的异同,提出了两个核心命题: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实质是文化开发;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利弊并存,但利大于弊。提出实现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良性互动的对策为:构建有效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从文化产品与文化空间两方面把握好文化开发的"度";因地制宜地选择实地民族文化村模式或异地民族文化村模式。  相似文献   

18.
翠色池塘     
在峰峦叠嶂的湘西北风栖山中,有两个鲜为人知的山寨。靠左的那个寨子叫古悠池寨,住着一支从云南大理过来的熊姓白族人。靠右的那个寨子叫岩滩寨,住着覃姓土家族人,是这山里最原始的居民。两寨子之间夹着一洼绿茵茵的池塘,被当地一个有学问的人命名为“翠色池塘”。 60年代早期,古悠池寨和岩滩寨刚刚结束大饥荒袭击,他们就在两个寨子间的深涧修筑了一座约十来亩面积的山塘,蓄起一洼水,以解决威胁了一代又一代白族人和土家族人生存的水源问题。三年飞雪,三年春雨,古悠池寨和岩滩寨的山民挑断数不清的桑木扁担,磨穿  相似文献   

19.
<正>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单位实施,将在北京雁栖湖建设”中国民族文化城”,占地280公顷,这是迄今规模最大的民族经济、文化展示。它将增进国内各民族的相互了解,有利于民族团结,也将为各国朋友了解我国各民族提供最便捷的途径,增进各民族对外经济文化联系。笔者受托草拟其中的侗寨展示构想,并对展示内容作必要的说明。笔者本着“立体、全面、高层次和生动活泼”的原则,提出了下列构想。鉴于展示是否全面,准确对本民族来说是个敏感问题,而且民族村寨展示还可能在其他旅游城市修建,如何全面、形象、生动地介绍一个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故不避浅陋,将构想列后,以供讨论,恭候读者、专家的赐教。侗族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连地带和湖北西部一些县市,现有人口250多万,是古代越人后裔。侗寨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传统文化颇具特色。多声部合唱的侗族大歌、不用一钉一铆的鼓楼和风雨桥建筑艺术、有九个舒声调六个促声调的侗语,有“侗族三绝”之称,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20.
易巧君 《民族论坛》2012,(12):18-21
上堡为一处山环水复的村庄,近百户人家挨在一起形成一个棋盘式的侗家院落,院落里,两条清亮小溪迎面直下,与幢幢多层木屋,条条青石古道依偎温存,好一个悠然自在天地间的度假佳处。 11月17日,位于湘黔交界群山中的这个古老侗寨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上堡侗寨申遗"中考"成绩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