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人才交流》2010,(3):39-39
近几年,在赣工作外国专家人数呈不断增长态势,2009年达到30001人次,同比增长20%,外国专家已成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江西省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后,省外专局通过构建外国专家参与机制,积极发动外国专家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服务。2008年,组织外国专家参与“苏荣书记与省内外朋友共商加快江西发展大计”活动,  相似文献   

2.
生态行政是政府围绕生态环境管理和服务发生的行政行为,是更能推动生态文明进步的创新行政模式。从“九五”开始至今,河北省实施生态行政最大化地助推了生态文明建设。然而河北省仍需继续强化生态行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支持、组织保障、法制和制度保障,为生态文明健康快速地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欠发达地区在资源条件、生态基础、产业结构、发展路径上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要求,实践证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最佳路径和现实选择。针对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本文探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是蓬莱市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全新战略构想。经济发展,人才先行。如何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程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制定规划,加快实施,建设一支符合“经济文化强市”要求的蓝色经济人才队伍,成为蓬莱蓝色经济区建设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目前生态日渐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首先解决教育问题,而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生态文明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一九七八年开始至今短短几十年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发展势头之猛,速度之快让世界为之震惊,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让我们头疼不已,许多专家学者呼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但是继续这中工业发展模式我们无法让环境污染得到改善,只能是愈演愈烈,最终失去我们的家园。于是生态文明理念被提出,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发展历史,以及对生态文明理念做出了很好的解释。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滨湖新城为研究区,概括说明吴江滨湖新城研究区的基本现状和历史情况,指出吴江滨湖新城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吴江滨湖新城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我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的严峻形势,人们希望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中寻求解决途径,从而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将科学技术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推动力,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公众参与结合起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从而实现建设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本质上是对生态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指明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完善奠定基础.基于这一思考,本文着重从大学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校园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从而为我们在参与大学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提出具有借鉴性的建议.搞好大学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对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对党和国家号召和政策的一种响应.  相似文献   

9.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和科学管理水平,是各级党委政府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理论界正在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机制 1.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要在顶层设计框架下,进行系统安排。当前建立以及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是加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原动力之一。政府有关部门要突出在政策指引、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参谋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具体就是要在三"管"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原经济区"已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河南"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成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要事,各地区、各行业都在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整体框架,积极谋划自  相似文献   

11.
而今中国强调科学发展,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凯恩先生的设计理念和经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是把城市和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一起来加以规范,通盘规划、整体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全面实施这一建设,可以实现城乡生态文明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消除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非均衡、非协调.近年来,河北省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需要以一体化发展观为指导,进行省一级专项规划的顶层设计,健全乡镇、村级的领导机构,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监督机制、建设制度,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促进河北省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一直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以来,更是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近年来学术界对什么是生态文明及其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也都提出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看法。本文拟对这些观点作一简要概述,以深化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农村未来发展的稳定性和整体质量,而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为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和优化提出合理思路。是实现农村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项。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受到认知偏差、资金不足、执法不严和教育不畅等问题的影响。为给乡村谋求更文明的未来,建议从完善制度以优化村落生态认知入手,提升农民对生态的基本认知,强化经济并加大融资力度来解决资金问题,彻底加强执法手段来保障生态相关政策完善落实,健全生态教育以实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各种生态问题的出现以及人们对环境的追求越来越高,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是整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建设生态莱芜,提升环境竞争力,是每个人的共同心愿,也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大势所趋。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为发展生态莱芜,绿色莱芜,提升莱芜社会经济发展的软实力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6.
赵光辉 《人才瞭望》2016,(19):18-20
国家出台了包括《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在内的系列政策,人才队伍建设是重要的政策执行保证。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导向,将为云南省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创新人才政策、引导人才市场供求、建设面向东南亚的人才高地提供客观性、科学的决策依据,为生态企业、生态产业、生态经济确立正确的人才策略。一是对提高云南人才队伍整体竞争力、创新力及推动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有基础作用;二是对发展云南生态企业、加强培育新型特色产业、促进云南生态经济产生有引领作用;三是对加快形成云南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加快推进云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有推动作用;四是对增强云南人才队伍引领发展及推动云南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后人类新的文化伦理形态。高校是社会的缩影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的校园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社会的文化气氛和潮流走向。因此校园文化在现代高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校校园文化中构建生态文明内容是很有必要的。而高校本身又有所不同,各有其特征和差异,综合性大学更是如此,其构建生态文明校园文化的过程也不能简单的单一添加,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和具体实际来构建。本文以佳木斯大学为例,希望给其他高校一个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是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通过对日本学者岩佐茂的生态思想和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分析比较,对践行科学发展观,解决我国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元堂 《人才瞭望》2007,(11):36-37
国家“十一五”规划已明确把支持海峡西岸发展作为国家战略,这就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提供科技、管理的支撑。而老年人才是蕴藏着巨大能量的群体,如何挖掘发挥他们的潜力和优势,是推进海峡西岸繁荣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涵盖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方式、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等多方面的内容。要建设好生态文明,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的状态发展必须做到包容性发展,通过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来包容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个体各不相同的发展需求和生活方式、生态文化,包容生态系统内不同物种、不同生态景观和不同生态群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