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部分原因与因果关系的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 要:人类关于因果关系的理解有一个缺陷,这限制了人们决策思维的合理与有效。在中国,这一思维缺陷部分地源于形式逻辑,特别是形式逻辑中关于假言推理的理论。传统形式逻辑中关于假言推理的理论把“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分成四种下,即充分、必要、充分必要条件(隐含的)非条件。传统的假言推理分类形成一个事实上的因果分类体系,把原因分为充分、必要、充分必要原固及(隐含的)非原固这四类。这一传统的因果关系分类遗漏了一个重要的原因类别——部分原因。这一遗漏可能部分地导致了思维、讨论、争辩、决策中的许多歧义、混乱与缺失。有鉴于此,笔者提出了一个新的因果分类体系,把原因分为充分、必要、充分必要、部分原固及非原因这五类。下一步的研究应当论证这一新体系的完整性,即它的包容性与互斥性,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各类因果关系出现的概率。笔者认为,探讨这一问题直接目标在于给因果关系分类,而给因果关系分类是为了建立更为科学的决策思维方式。由于形式逻辑传统上不把因果关系或决策思维方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以,就其目标而言,所探讨的问题不属于形式逻辑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说,笔者是旨在思维方法、形式逻辑、科学方法论、决策科学以及各个涉及因果判断的实证学科等许多学科之间的一个跨领域  相似文献   

2.
无论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刑法实践上,刑法因果关系都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问题。而刑法偶然因果关系能否成立的答案则存在于内外因对立统一原理、必然性与偶然性对立统一原理、因果性与必然性、偶然性辩证统一原理、原因与条件的区别之中,并在刑法实践中得到最终验证。如果刑法偶然因果关系难以成立,则刑法必然因果关系本身也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传统决策理论回避因果关系,纽科姆难题的提出构成了对它的严重质疑。同时,关于纽科姆难题的讨论推动了因果决策理论的进步。如吉伯德和哈珀基于因果关系的反事实理论为主观因果决策理论辩护;斯科姆斯不使用反事实理论,而在概率论基础上建构因果关系理论,并为主观因果决策理论辩护;索贝尔的决策理论是基于因果关系的概率性反事实理论;刘易斯则基于模态逻辑提出了因果反事实的观点。这些理论的共同特点是使用因果关系来解决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决策问题。然而基于决策逻辑的这种共同基因,导致它们仍然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推进决策问题研究中关于概率、效用以及分区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弄清了刑法的因果关系,即弄清了犯罪行为因果关系的本质,在确认犯罪问题上就能更好的判断一个人对其行为结果负什么样的刑事责任。同时刑法的因果关系也是一个争论最多的问题,对于因果关系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条件说与原因说,都是现在中外刑法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正确的区别及认识它们对于研究刑法因果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民事责任中因果关系的条件与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尤其分析了条件与原因的区别和联系。对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也作了论述,对于确定多因一果的民事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论中休谟将因果知识定位为或然性知识;进而认为必然性是因果关系不可缺少的前提,从中引发出为何凡事必有因,为何特定因必有特定果,以及何为因果本性,何为因果推理信念本性等问题。休谟认为因果关系产生于思维习惯,因果信念产生于心灵对恒常会合的感觉印象有一种强烈和活泼的知觉,因果必然性是我们想象的习惯性转移。  相似文献   

7.
因果关系是人工智能实现从感知到认知需突破的关键问题,因果推理对于构建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模型至关重要。用概率解释因果关系是一种自然主义观点。因果贝叶斯网络的运用表明,发现因果关系的人工智能归纳法面临因果马尔可夫条件的客观性解释难题。为保证归纳的因果模型符合我们理解的因果关系,因果认知理论体现了一种认知转向的非实在论立场。因果推理的认知进路昭示着概率理论从单一向多样化发展,主观与客观从对立到融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论自然界层次结构的双向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果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由现代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的特点所决定,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双向的,具体体现为上向因果链、下向因果链及二者的统一即双向因果链.揭示自然界层次结构的双向因果关系,对于现代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和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9.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对待幸福采取了一种"先抑后扬"的思路。在道德法则和德性的概念中,单纯基于自爱的幸福绝不构成意志的规定根据,但它毕竟可以作为德性的结果而被统摄在纯粹实践理性的至善对象中。这种作为德性结果的幸福就是配享的幸福,这种幸福不是从每个人自我的角度去促成的,而是从人们的交互关系中实现的。道德法则要求每个人将他人的幸福作为自己的德性目的来追求,促成他人的幸福就是合乎理性的和具有德性的,仅仅基于自爱去促成自己的幸福就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历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果关系的认定直接涉及刑事责任的追究(归责),是行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条件说、原因说以及相当因果关系学说都是将因果关系问题(事实问题)和归责问题(规范问题)混同在一起.而新近的客观归责理论则将二者分开,在因果关系上采用条件说,而在归责问题上采用一系列的排除规则,从而为相当因果关系中"相当性"的判断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作为功能翻译理论创始人之一的莱斯,在其《翻译批评——潜能与局限》一书里提出翻译策略的选择和翻译批评都必须基于分析原文的文本类型。本文旨在阐述该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翻译界对不同文本类型翻译的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12.
国内教材对类型学的定义大多只强调对跨越时空、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的文学现象作类同性的研究,而忽视对异质性的关注。而苏俄历史类型学是既求同,也求异的,只不过是偏重于求同而已。曹顺庆先生提倡类型学应该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和规律的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彰显民族文学的异质性。这是对苏俄历史类型学求同存异的研究思路的回归,但是又与之不完全相同,而是更偏重于寻求不同文化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有着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傩戏,并有一条从原始神巫之戏到有现代人文性、审美性内容的傩戏的完整链条,并且有多样的平行表现,所以,这样的傩戏文化表现,是阳戏类型学,以及贵州傩戏类型学的坚实基础。我们在贵州省傩戏类型丰富表现的背景下,展开了阳戏的类型学研究。贵州有六种大类的傩戏,而阳戏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它的意义是有着与“傩堂戏”系统完全不同的神性背景,是贵州省学界关注得比较少的一种傩戏。也是一种处于中间发展状态的傩戏。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研究中 ,一般采取两种途径 ,或者从翻译过程的视角 ,或者从翻译结果的角度 ,却几乎很少有人从翻译功能的角度加以研究。而功能问题 ,就翻译而言 ,自然与文本类型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国内 ,虽有不少文献论述某一具体文类的翻译问题 ,如科技、医学、旅游之类 ,但就翻译方法论意义而言 ,则似乎鲜有论者从相对宏观的角度对此问题加以探讨。文章尝试在国内外现有的有关研究的基础上 ,整理出一条相对清晰的脉络 ,希冀给翻译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观察角度 ,进而促进这种研究  相似文献   

15.
显化概念一般被理解为表达出原本隐含于源语篇中的信息,在翻译研究受到关注。但显化概念因研究方法不同而异,如基于话语和基于传统的编码/推理之分的显性概念,不同研究难以比较。基于关联理论,可以提出基于显义/含意的级阶性显性化/隐性化这一分类法,以更好地解释显性化/隐性化现象,也可能在未来研究中融合所有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信息有三类 :1、价值目标类 ,即关于个人或集体的最高目标的信息 ;检验这类信息的最终标准是目标主体的主观感觉。 2、描述解释类 ,即关于客观外界的信息 ;检验这类信息的最终标准是客观事实。 3、建议主张类 ,即关于行动选择的信息 ;检验这类信息的最终标准是行动结果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理论乃较为复杂或意义较为重大的信息。真理乃优秀的理论。像信息一样 ,理论与真理均可分为上述的三类。  相似文献   

17.
七、“信息三分”理论应用之一:“理论”与“真理”的再定义真理是一个常用词。但是,什么真理?请看中文文献中不同年代的几种流行词典的定义:195 5年、195 8年、1973年:真理是“概念、观念与客体的一致;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知识。”[2 2 ] (P4 0 1)1979年、1980年:真理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 3] (P14 1)1983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概念、观念与客观事物的符合。”[2 4 ] (P6 30 )1984年:真理是“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2 5] (P14 6 6 - 14 6 7)1994年:真理是“…  相似文献   

18.
19.
从Talmy运动事件类型学的缺陷入手,认为现有修补方案并未触及其症结,即对概念化主体的识解维度的忽视,因而未能对主观性语义特征给予类型学上的重视,导致对指示范畴的处理不当.作为言者主观性在运动事件中的编码,运动指示理应被视为运动事件语义学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主张将指示范畴从原有类型学参数中析出,作为运动的主观识解维度.探讨不同语言中运动指示的编码差异,有利于纠正Tamly运动事件类型学的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化专制制度发端于军事民主制晚期,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到明清时达到登峰造极的状态。尽管其表现形式屡经变化,但基本可以归结为垄断型、暴力型、诱导型三种类型。这是一种逻辑上的概括。在历史过程中,它们往往互相补充、互相包含,不能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