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好比谈恋爱,永远不会单相思。”我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学生是万般在意他的老师的。所以,老师也要万般在意他的学生。很多时候,学生习惯不好,或许真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他,没有在意他的感受。如果在意学生像在意你的恋人一样,把学生当作你恋爱的对象,工作就会简单得多。
  一、学会得体地夸奖
  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恋爱中的人,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我喜欢看到学生什么好就夸什么。有一个老师曾经问我,你把学生夸得心花怒放,听起来舒服极了,你是怎么夸出口的?我就夸不出口呢!我说,我只不过是实话实说,说了我眼睛看到的,说了我心里想到的。她又问:“原来你看到的只是学生的优点。难道在你眼中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就没有缺点了?”我笑了,哪个学生没有缺点?比如,姚翱翔期末语文只考了50分,数学基本一位数,平时不做作业,写字乱七八糟,读书永远发不出声来,而且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你骂了他,他像大人一样,会说我去告你。你摸了他,他会说今天你把我弄疼了,我要找你。一度以为,他真的不可救药。可是,从这学期来,他真的很给力,这得源于得体的夸奖。有一次上课,他读书特别卖力,特别洪亮,把我高兴得不得了,忘了他以前的形象,马上夸他:“天啦,翱翔,这是我听到的最响亮的声音,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快快教教大家!”他喜形于色,更加努力地教大家读书。考试时,他总是有几个大题不做,稍好一点我就会夸他:“翱翔,今天只剩三个空没填了,有进步!”今天中午考试,他说:“我只有一个空没做。”我笑着说:“相信你做得完。”他就开开心心做试卷去了。这样的夸奖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读书,包括他的字,他的爱劳动,他的热情,他的考试成绩,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看到了,都表扬他鼓励他,他信心十足。我的学生也学会了我这样的方法,谁有优点,就会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别人。他们也会夸奖:“今天你读得可响亮了,声音比以前大多了!”“翱翔,你好多天没打架了,要继续努力哟!”因为学会了相互欣赏,学会了互相夸奖,班上孩子们幸福了,快乐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行为习惯也慢慢好起来。  相似文献   

2.
“我仅是一个教书匠,恐怕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供你采访。”端木教授一见面就如此谦虚地说。我轻声回答他:“端木老师,我是代表读者来向您请教问题的,希望您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你是从广西来的,我个人和中山大学跟广西的关系都很密切。五十年代我们就有不少好学生来自广西,后来又回到广西工作。  相似文献   

3.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就记住了一个学生的名字,他叫冉讯,是七年级20班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学生,上课特别不安分,时而左转时而右转,时而手里玩着东西时而两腿不停摇晃,眼睛左顾右盼,其间偶尔看一眼老师,一节课下来我至少得提醒他5次。课后我找班主任了解情况,原来他在小学时就自由散漫惯了,家长也将他无可奈何。有一天,我路过20班教室,正好碰到冉讯,我便友好地跟他聊了聊:“冉讯,你的家长是不是经常不在家?没人管你?”,他说“我爸妈都在家”,我笑着说“那就可能是他们管不住你,冉讯,其实你很聪明的,上课时只要认真听讲,你不比其他同学差!”。从那过后,课堂上的冉讯明显规矩多了,可是好景不长,这天我提前3分钟走到教室门口,便发现冉讯手里拿着手机正和一个同学玩得起劲,我顺便说了句“学校不让带手机进校园,快收好!”,冉讯连忙把手机揣进兜里进了教室。我这节课讲练习题,别的同学都在边听边写,就他像个没事人一样,于是我走到他旁边提醒他快写作业,他没理我,我再次提醒他并用手敲了敲他的桌面,这下他急了,眼睛瞪着我,脖子一伸,冲我吼了一声“做哪样吗!”(酉阳方言,意为“干什么!”),我说“你快做作业”,他又吼“做哪样吗!”,脖子上的筋还一鼓一鼓的。他的吼声把班上所有学生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紧接着他把桌上的书本全部推到了地上,气愤地坐在那里,我一改往日的恼怒说了一句“如果你把手机也扔掉,你就是真正的男子汉!”后便离开了冉讯的座位。随着我的声音“同学们,我们接着看下一道题”,课堂马上恢复正常,我讲着,同学们写着,我偶尔用余光瞄了瞄冉讯,我发现他也跟着同学们在写,心里暗自高兴。我没有骂他,更没有狠狠地批评他,但我用宽容告诉了他“男子汉就要学会担当”。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他没有在课堂上表现异常,倒是非常认真地听讲,也不时做着笔记。  相似文献   

4.
星期五下午的第二节课快下课时,二年级八班的同学陆陆续续的从操场上回到教室,准备等待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放学,我也正准备去九班教室布置家庭作业放学。在这个节骨眼上,八班的一个女学生突然呜呜地哭着走进办公室,说:“陈老师,你们班的赵红(化名)把我打了。”说完,又伤心地哭了起来。我朦了,心想:“这节课不是刘老师在上课吗,他怎么可能会在操场上呢?是不是知道他平时比较捣乱,这次被别人打了诬陷他呢?”心里这样想着,但没有表露出来,轻声地问道:“你怎么知道是九班的赵红呢?你在上课他也在上课呀?”  相似文献   

5.
晚年朱德     
“文革”期间,爷爷奶奶的行动也受到了限制,与很多老同志间的消息都隔绝了。因为我和哥哥有许多同学是高于子女,我们孩子之间常常沟通各家家长的情况,谁谁家出了什么事马上就传开来,所以爷爷奶奶还不时地向我问起一些老同志的情况。他们不止一次地问过刘少奇、邓小平、彭真、谭震林、杨尚昆、李富春、林枫等人的情况。每当听到这些老同志的遭遇,爷爷的心情都很沉重,老半天默默无话。有时听我讲完,他还嘱咐说:“以后有机会,你可以带他们的子女到我们家里来玩!”  相似文献   

6.
秦兴玲 《科学咨询》2007,(14):31-31
“老师,我不是不懂那些道理。可我妈妈一天到晚唠口刀,我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她越说做不得的我就越要去做。”这是一个离家出走被找回来的女孩对我说的话。家长会上,家长们也满肚子委屈:“现在的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他要什么我就给什么,可他怎么还是要跟我们对着干呢?”“我们骂也骂了,打也打了,道理也讲了,可他就是听不进去。”……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11,(13):54-54
一文不值甲乙两人招来一辆出租车。甲问司机:“去市中心广场多少钱?”司机:“十元。”甲又问司机:“同我朋友一起去呢?”司机:“也是十元。”甲对乙说:“我早就对你说过.你一文不值!”热情服务与女朋友相识了两年之后.双方家长终于认可了我们的恋情。于是,我们决定去领结婚证。为我们颁证的是一个很热情的小伙子.他谦虚地对我们说:“今天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请你们对我的工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张二江说:“老陈啊,你不是圣人,不可能没有一点问题。我当市委书记还得过一些小钱,你在企业当老总这么多年,难道一点小钱都没有得过?”办案人员说:“打死了就打死了!我们不怕!你知道是谁要搞你吗?是张二江书记和xxx市长。打死你也不要紧,把你送到火葬场一烧完事,说你畏罪自杀,你想告状就到阎王那里去告吧!”尽管如此,他在被宣布无罪出狱后第二天就向天门市主要领导提出请求:“我可以不计前嫌,不用天门市提供一分钱,保证在半年之内使金天公司起死回生。”令人惊叹的是,他的请求遭到了拒绝。莫非这些也都是张二江留下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休息的艺术     
王溢嘉 《领导文萃》2007,(5):160-161
心理学家欧森曾提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锯木工人面对堆积如山的木材,他埋头不停地锯,紧张得不敢休息。好心人士劝他:“我看你的锯子都有点钝了,你应该休息一下,磨磨你的锯子吧!”锯木工人却不耐烦地说:“你没看到我有这么多木材要锯吗?哪有时间去磨锯子!”  相似文献   

10.
曾几何时,我们经常可以在师生之间听到这样的对话:“老师,事情不是这样的,你听我解释好吗?”“你认为我现在还想听你的解释吗?你什么都不要再说了,犯了错误还要狡辩!”其实,诸如此类的对话在我们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层出不穷。曾经,我也是如此“果断”地评判着学生的错误,“雷厉风行”地处理着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脉     
有一次聚会结束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我看到王老师已经坐不上地铁了,于是跟他说不如我开车送他。他说:“你有点绕道啊,不麻烦你了。”  相似文献   

12.
一位从美国考察回来的老师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师让学生画理想中的苹果,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生活中苹果的本来面目精心创作,可有一位学生居然画了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老师先是很惊喜地赞扬该学生的作品很有个性,接着请他谈谈自己的想法。“我们家经常买苹果,但我讨厌那些圆圆的家伙,因为它们老是要从茶几上滚下来,我不得不爬到桌子、柜子底下去捡,太麻烦了,要是有方苹果……”“很好,还有没有别的理由呢?”“方苹果比圆苹果削起来方便多了!”“说得太好了,还有呢?”“圆苹果装在箱子里很占地方,要是有方苹果,箱子可以装得更多!”“好极了,你的设想很有创意,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能培育出自己理想的方苹果来,到时候我们一定来为你庆贺!”  相似文献   

13.
第十六届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出身于一个鞋匠家庭,当时美国社会很看中门第,林肯竞选前在参议院演说,一位参议员说:“在你演讲前,你要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林肯说:“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么好。”  相似文献   

14.
星云 《决策探索》2014,(13):48-48
梁老师是大学时期教我们写作的老师,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饱读诗书,学识渊博,给我们的感觉是他什么都懂,所以我们有什么问题,就会向他请教,他总是耐心地为我们解答。有一回课问休息时,我们围着他聊天,一个同学问他:“梁老师,什么叫作反物质?”梁老师摇了摇头说:“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一会儿上课问一下同学们,看看谁知道。”上课了,梁老师让刚才提问的那个学生站起来把问题再说一遍,那个同学就又说了一遍。梁老师便说:“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有一个女生举起了手,梁老师便让她站起来回答,她站起来说:“正常物质的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构成,核外是带负电荷的电子:反物质的构成正好相反,它拥有带正电荷的电子和带负电荷的原子核。”  相似文献   

15.
某县委书记从一地调往另一地任职,临行前,与他的秘书谈心。他对秘书说;“你为人诚实,干事地道,是一个好人,但你不是一个好秘书。”秘书感到愕然,因为他觉得多年来自己始终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书记继续说:“你跟着我也有好些年了,但你没对我提出过一条建议,对我的要求也没提出过一次否定,每次不管我说什么做什么,你都是好好好是是是行行行,你说你能算是一个好秘书吗?”秘书无言以对。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从事秘书工作的同志来说是颇有启发意义的。秘书的工作职责是什么?简单地说,秘书是领导的参谋助手。一般…  相似文献   

16.
初抵北京 田中角荣是1972年7月7日当选为新一任日本首相的。作为外交部的日语翻译,我记得田中角荣抵达北京是1972年9月25日中午。那一天北京天气很好,但气氛很严肃,下了飞机以后,田中显得很紧张。日本有一个习惯,初次见面都是要介绍自己的名字的。他说,“我叫田中角荣”,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他是田中角荣。他还说,我是54岁当了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语气中强调了54岁,也就是强调他很年轻,很有为。  相似文献   

17.
俾斯麦说道:“当我以辞职恐吓的时候,老头子首先呜咽流泪,说道,‘现在连你也不理我了,我怎么办呀?’”这是俾斯麦对素昧平生的舒尔茨说的,他就是这样很真实地描述自己与君主的关系。他自然另有用意,那就是要所有的美国人都晓得,君主是离不开他的。为此他不惜牺牲君主的威严以达到他自己的目的。他对萨克森的大使说:“我的主人虽晓得以责任为重,却才  相似文献   

18.
刘长柏 《领导文萃》2008,(4):128-130
给你的上司“上上彩” 事件:公司的例行早会上,陈婕用一段精彩的文字将工作报告描述得言简意赅,并恰到好处地在报告资料里加上一些有色彩的标记或是注释。结束时,陈婕微笑着说:“这份报告的出台,我们陈经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很感谢他!”陈婕在赢得了老板和各部门主管称赞的同时,对此事并未过问的陈经理也喜笑颜开。  相似文献   

19.
假期和儿子一起整理玩具,偶然翻到一把塑料的蓝色玩具水枪。刹那间,感觉鼻子一酸,眼泪不禁地夺眶而出,仿佛又回到了四年前高一26班的教室……
  记得那是一次班会课,我正站在讲台上,严肃地向全班学生强调学校对“禁止管制刀具”的相关要求。突然一个男生拿出一把蓝色的塑料枪,在手里得意地比划着,笑嘻嘻地望着我。那目中无人的样子,仿佛在挑战:“你能把我怎么样?”顿时引得全班同学大笑起来。此人正是我班的“老大难”学生陈鹏。说起他来,许多老师都能数落出他的种种“出格”事:课间,他嘴里叼一根用纸做的香烟在同学中晃来晃去以此表示对“抽烟零容忍”的抗议;自习课,他会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翻盖手机”高声地打电话,来显示自己的“无所畏惧”;中午,他经常溜出学校去外面闲逛。  相似文献   

20.
"凡老师,我的孩子要转到你教的班上来."他说了很多好听的话,接着就毫不掩饰地介绍起他的孩子来:"他是有点顽皮.上小学时,经常被老师叫去,每每老师教育他时,我也在一旁接受再教育,我都不好意思见他的老师了,多次说服教育无效后,我就将他捆着打,他被打痛了,我也打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