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达夫《故都的秋》,在字里行间一再表白,他所眷恋的北国之秋,没有“颓废色彩”,更没有“深沉,悠远,严厉,萧索的感触”。然而,在他所描绘和推崇的“北国之秋”里,人们“感受得到底”的,却是一种人生奋斗的惨败和生命价值的失落。  相似文献   

2.
一天,市长到一所小学视察,看见下课后还有一个小女孩坐在教室里写作业,他就走进教室,摸了摸小女孩的脸蛋。一个记者眼疾手快,“咔嚓”一声拍下了市长弯腰抚摸小女孩脸蛋的情景。那是一个特写镜头,非常清晰,连市长和小女孩脖子上的汗毛部照得清清楚楚。这张照片不久就登到报纸的头条新闻上,还得了头等大奖,于是小女孩在一夜之间出名了。  相似文献   

3.
一、案例由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观念有了深刻的变革,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成为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式,教师与学生许多时候会处在同一平台上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启发思维,真正体现教学相长的原理。2003年,我参加了重庆市教委组织的重点中学优质课大赛,竞赛要求贯彻新课标新理念。我教学《故都的秋》,取得成功,荣获重庆市教委颁发的二等奖后,我又两次上本课,都颇有所获,因为在传统经典名篇中体现现代教学观念,这是一次重要的尝试。二、教学活动《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经…  相似文献   

4.
一、“爸爸教我学游泳”还是“我落水了,工作人员在救我”?
  教学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四幅图,以激起他们对暑假生活的回忆,激发口语交际的欲望。当观察到第三幅图的时候,有学生说:“这幅图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在游泳池教我学游泳。”有孩子说:“在暑假里,叔叔带我去游泳。”我正准备指导学生观察下一幅图时,一个孩子把手举得高高的,好像有非常急的问题要问。我叫了他的名字,他说:“这幅图还可以想象成‘我在游泳时不小心落水了,工作人员在救我。’”我心里很不以为然,心想:这幅图不是明摆着“爸爸在教我学游泳”吗?可是为了不打击这个学生的求异思维,又能够让他正确理解图画,我马上问全班同学:“可以这样想像吗?”立马有人举手持反对意见。  相似文献   

5.
“老师,您的天空发绿了!”李老师刚刚打开教案准备上课,坐在阶梯教室最前面一排的男生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李老师回过头,疑惑地看了看投影机的幕布。可不是,原本WindowsXP蓝天白云绿草的标准壁纸,在投影幕上却呈现出一幅诡异的颜色,蓝天几乎成了绿色。李老师马上跟教务主任反应,才发现原来一年多前学校买来的那一批LCD投影机有不少都出现了相同的问题。这可让教西方美术史的李老师伤了脑筋,发黄的画面无法重现出大师画作的精彩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周声音     
“我校沉默”比“我爸李刚”更令人寒心 ——河北大学官二代醉驾撞飞两女生,一句“我爸是李刚!”成为名言。然而老师和学生却被打招呼不能接受采访。作证的孩子不敢承认.目击者也不敢公布事实。10月21日的《新京报》如是评论。  相似文献   

7.
傅允 《科学咨询》2009,(22):18-19
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正颇有兴致地讲解、引导时,有学生突然冒出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当同学正在提出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旁若无人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就是我们常在课堂中遇到的学生“插嘴”现象,由于学生的不经意的插嘴,往往会搞乱教师心中预设的教学程序,于是课堂上我们便常听到老师这样说:“有问题请举手!“你的想法很好,但请等会再说好吗?”  相似文献   

8.
“学生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大多数班主任这样说。“上信息技术课可以上网、玩游戏,不喜欢才怪。”学生也这样说。在学生眼中,信息技术课就是玩游戏。上网,不学也不会影响中考总分。于是,课堂上,同学们有的急不可待地打开网页,有的漫无目的地查看磁盘里的明星照,有的却键盘声声响不停,  相似文献   

9.
每天下午进校后与午会前有大约二十分钟时间,那个时候总是学生十分“自由”的时候,但是“自由”过头了却让教室里一片吵闹声,特别是身在高年级的教室旁,越发显得“声音的洪亮”,如何让学生静下来呢?于是我利用这二十分钟成立了阅读时间,这二十分钟专门为课外阅读而准备,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班级真的“安静”下来了,但是随后我又在思考,如何让课外阅读变得有质量。  相似文献   

10.
悲剧     
布什总统视察一所小学,参观四年级的一个班。这个班正在讨论单词及其含义。老师恭请布什引导该班讨论“悲剧”这个词。于是总统请学生们举出一个“悲剧”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每当听到这首歌,我不由自主地感慨万分,思绪万千。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这一曲曲感恩的乐章,那时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是的,因为感恩社会才多姿多彩;因为感恩人们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让我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花去多少的心血与汗水,默默地操劳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已经为人母亲的我,才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打从我们上学的那一刻起,又有多少老师为我们呕心沥血,燃烧这自己,照亮这别人。已经作老师的我,才领会到老师为我们的无私付出。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曾说过:“假定一种美德,如果他没有。最好是假定,并公开地说,对方有你要他发展的美德,给他一个好名誉去实现,他便会尽力去做,而不愿看你失望。”带领了三年的大额班级,终于要分班了,我和同年级的周老师都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我们也都有些担忧--别班的调皮鬼我们是否镇得住。为此我也了解了一下,他们班的邓华平很聪明,脑瓜子灵活,但很爱接老师的话茬儿,而且说话尖酸刻薄,上课时总会把老师弄得哭笑不得。还有……听到这些,我在心里默默默默祈祷千万不要遇上这个孩子。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向教室走去,刚走到教室外的走廊就听教室里有人侃侃而谈:“我们周老师总是爱管闲事,又爱生气,经常是怒发冲冠,其实她是自作自受。”  相似文献   

13.
画面一:“张老师,今天你们班A上课又捣乱,还不停地把脑袋往后转,招呼多次都不听……”,英语老师气急败坏。“你们班A同学在乒乓球台边乱丢垃圾,还踩踏花坛,被我们抓到了!”德育主任满脸的严肃。  相似文献   

14.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错,这个道理,作为教师,我们都懂。可是在行动中,我们却常常“包办代替”了。就说作文吧,老师们煞费苦心地帮孩子们审题、选材、更不遗余力地下水作文给学生示范,且效果良好。但学生的情感、主动性、创造性却无法真正得到发挥,而“文章不厌百回改”,也是老师的“专利”,费时、费力、效果平平。于是,当“把修改作文的权利交还给孩子们”惊醒了我们这群长期呕心沥血的梦中人时,我认识到我们可以举一反三,更轻松更灵活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了。  相似文献   

15.
网络资源正日益广泛的应用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它以其声,光,形,色,图的神奇结合,为中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有效地促进了英语课堂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笔者运用多媒体课程讲授“Ncwspapers”一课,用网络作为导入新课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学校强推卓越课堂,每个班级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因素分成6人一组,围坐在一起,桌对桌,面对面,便于学生交流、合作,对各个小组实行捆绑式管理。于是,每组都有一个调皮捣蛋或学习特困生,这类同学似乎成了小组的负担,老师又出了新招“哪一组出现不团结的现象就要被扣分”。矛盾小的小组不作声,尽管有想法也不敢告诉老师。规范班级管理,制定加减分细则,每个小组的活动似乎井然有序、风平浪静。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向来有“爱屋及乌”的传统。由于对某个人的喜爱或崇拜,往往对这个人的东西也比较欣赏。因为我们是老师,总要教育学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然也包括“国货”,难得找到这么一个天赐良机,自然要以身作则,好好表现。于是当我们学校决定在第六届田径运动会上给全校300多位老师每人配发一套“名牌”运动服的时候,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邓亚萍”牌。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邓亚萍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的骄傲。另外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在许多国有品牌受到较大冲击的同时也想尽我们的绵薄之力以示对国货的支持。然而就在运动服发下去…  相似文献   

18.
在云端     
《经理人》2013,(10):64-64
当云计算遇上传统医疗行业,会产生怎样的冲击和反应?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天空中飘着许多云,每朵云都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当需要获得信息或资源时,通过操作手中的终端去访问这些云。互联网没有边界,“云”就是对此形象的表述。  相似文献   

19.
中职班主任面临的是初中升高中无望的一类学生,这类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行为习惯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多数人认为难教难管。学生进入中等职校,就必须进行专业选择,要进行技能操作,毕业之际更面临着择业的现实问题。如何管理这类学生,把这批学生引导成人成才,是摆在中职学校尤其是中职班主任面前的一大课题。著名教育专家李希贵谈到“晨会上,班主任老师的脸色,决定着教室里一天的温度,同学间是团结友爱还是帮派林立,师生情是纯洁高尚还是充满铜臭--每一位学生都是在特定的班级和教室里成长的,特定班级和特定教室的力量,决定着我们学校真实的教育成效”。班主任工作的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做好中职班主任的工作十分重要,下面我就中职班主任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集合了声、光、影、图、文等大量信息资源的多媒体课件不但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能提供大容量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能形象直观地演示生命成长等复杂的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有鉴于此,不少教师将多媒体课件当成了公开课的“必杀技”。然而多媒体课件并不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万金油”,恰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促进教育教学,反之则会误人子弟。教师在使用时要谨防“四大代替”现象,以避免多媒体课件成为新的“隐形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