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才能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笔者认为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和认真思考中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其具有抽象性,且逻辑性强等特征。而小学数学更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基础,为了能让孩子们理解掌握数学学科,小学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着重让孩子们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可以服务于生活”。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们的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演绎等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学习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一节一节的数学课实现的。“打造有效课堂,向四十分钟的课堂要质量”这是每位教师所追求的,但是怎样才能打造有效课堂?怎样才能在短短四十分钟内求得质量?课堂是师生互为主体地位的课堂;课堂是师生互利互惠的共赢模式;课堂是师生互相尊重,具有良好氛围的课堂。因此,笔者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关注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总之,数学课教学应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浅述: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懂得发现问题、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因此,数学的教学就是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有助于真正提高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探究学习时,其聪明才智才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探究了,就理解了.可以看出,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探究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培养与数学学习潜能的开发。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情趣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教育如何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数学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其一、教师要实现由"师长型"向"学长型"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以及更新知识的能力.其次要交给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中获得的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成功、自我快乐的愉悦.  相似文献   

8.
如何使探索性学习成为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好问题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让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第五章这一单元中的一个内容.通过钻研<标准>和教材,研究学情和学法,我力图通过教学实践达到以下目标: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学习,体验到数学课堂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充实愉悦;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经历探究数学和获得数学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师生、生生合作交流中建构自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认知,在"碰撞"中自主发展;渗透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正>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只重视知识的教学,传授知识的过程往往是将人类经过长期探索多种锤练而得的间接经验让学生以知识记忆的特征快捷的掌握,而省去了其中的环节。这样以听讲、记忆、模仿为主要标志的接受学习,更容易导致学习者的被动、学习过程的消极,学习结果指向知识与技能,从而造成了学生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学习是一个  相似文献   

12.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对农村小学生来说同样十分重要。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既要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数学素养,让学生终生受用。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便于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那么,在数学自助学堂中,如何提出有效问题,使所提问题多一些思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使人受益终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能使学习事半功倍。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总认为阅读是语文的事,其实不然,数学学习同样不能离开阅读,在数学阅读中才能让学生亲近数学,理解数学。但在我们教学中有很多现象却令人遗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叙述能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课堂有效的目的。教师通过让学习内容回归生活、让学习活动回归生活、数学与生活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重视数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是符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既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数、形及其空间结构的认知过程,智力发展的过程,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又是学生主动学习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呢?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探究学习时,其聪明才智才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探究了,就理解了。可以看出,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探究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时代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观念,更新教法,遵循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习者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有效方法。如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体验是学习个体在数学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体验中的数学活动包括合作与交流;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学习中体验,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邱祥 《科学咨询》2004,(18):34-35
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与灵感,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人们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实现了认识上的转变,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特别是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对数学的本质造成误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同时对数学的学习也缺乏取得成功的信心,从而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过多的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