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并用肯定的态度去欣赏这些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关于如何写好一篇作文,我们会教育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增加阅读积累,要收集好词佳句……但是却忽略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求知欲,才能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会主动去观察,去阅读,去积累。学习如此,作文亦如此。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应该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忽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了解、积累,作文教学远离学生实际,多是传授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导致学生丧失写作兴趣。“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本文介绍了“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的现实背景、理论依据以及“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并从四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充塞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一名语文教师,特别是在从事作文领域的教学活动时,格外需要一种普罗米修斯的精神,通过四个台阶,用智慧和热情将抒发和书写的火种播入孩子们的生命之中。在认识上还原作文教学的生命原态:重积累、重激发、重赏识,重真诚、重灵性、重妙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写作是彻底的主体行为,要靠自己即自己积累,自己领悟。教师则要最大限度地设计学生的积累形式,创造千奇百怪的写作理由,用真心实意的激赏和恰到好处的评析帮助学生实现最佳的写作形态,保持旺盛的写作热情。  相似文献   

4.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  相似文献   

5.
我们所进行的小学作文教学应做到“两要两忌”。作前指导学生要勤观察、分析,不要生搬硬套;作后要多修改、多锤炼,忌重写不重修改。教师在教学时应著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积累、构思、修改、评赏的能力。一.作文要勤观察、分析、积累、忌生搬硬套。“作文始于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材料,这和“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一样。而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文时也经常“无米之炊”,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米之炊”呢?生活是写作之源泉,我认为语文老师要注意,留心引导学生勤观察,多分析,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宋代画家文与可,擅长水墨写生,…  相似文献   

6.
作文很有特色.积累写作素材,还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报刊,接触电影电视,收听广播,参加智力竞赛活动以及社交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愉快地毫不费力地摄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来充实自己.学生积累的材料让他们自己互相交流和激励推荐,教师评讲,如怎样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每位语文教师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渴望获得成功的一个热门课题.传统的教法强调"多写多练",认为多写笔下自然会生花.然而传统在学牛中的反应是"越写越怕,没有乐趣",作文教学除了强调学牛适当练笔外,还应该在其它很多方面作相辅训练.其中,在积累方面也应列为重要强凋内容.  相似文献   

7.
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妹。阅读好象蜜蜂采花,作文好象蜜蜂酿蜜。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读,让读带动作文教学中的写,是很多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读写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并加强课外读物的阅读训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以读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文字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教师的教学感到难,而学生的学习更感到难。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必须抓好作文教学,突破这一难点,培养写作能力。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给自己的作文教学定了三条原则:紧密联系阅读教材,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多读、多写;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和改革批改方法。  相似文献   

9.
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妹。阅读好象蜜蜂采花,作文好象蜜蜂酿蜜。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读,让读带动作文教学中的写,是很多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读写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并加强课外读物的阅读训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以读  相似文献   

10.
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妹.阅读好象蜜蜂采花,作文好象蜜蜂酿蜜.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读,让读带动作文教学中的写,是很多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读写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并加强课外读物的阅读训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以读悟写,以读带写.  相似文献   

11.
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更需要“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只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获得“源头活水”。在阅读教学中积累“源头活水”,在习作指导中“源头活水”激活,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丰富中年级学生“源头活水”,积累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乐于、勇于书面表达,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十八年的语文教学生涯告诉我:语文教学是一个繁杂庞大的工程,其中的两个重要板块--阅读和写作,是学生和老师最为头疼的。经验告诉我要想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就要做到“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一直以来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高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给房屋夯基础,作文好像目的明确地搭建房子,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作文很有特色。积累写作素材,还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报刊,接触电影电视,收听广播,参加智力竞赛活动以及社交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愉快地毫不费力地摄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来充实自己。学生积累的材料让他们自己互相交流和激励推荐,教师评讲,如怎样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每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体育专业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语文基础不牢、阅读积累不多、素材运用不当、观察生活不细等问题,提出了提高其写作能力的对策:(1)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与强化;(2)要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3)要重视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4)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也再一次提出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所以,作文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素材积累.学生有了材料,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彻底改变"无米下锅"的局面.那么,如何帮助高中生广撷博采,积累写作材料呢? 一、优化积累方式 (一)学生自主积累 1、善于观察生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中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叶圣陶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用的,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由此可知,观察是积累素材的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针对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着重阐述了写作中自己的几点看法:要想写好文章,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然后才是材料的积累,要积累材料,就要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再加之多练,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其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这一中介来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激励学生创造潜能、帮助学生提高人文修养呢?笔者认为在写作教学中以下三点至关重要:多积累、多观察、采用多向思维,这是中学作文的根本要求,也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传统教学的模式中,阅读教学就是阅读,作文教学就是作文,我们老师常常割裂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滞塞了读写的渗透融合,没有把阅读教学和作文联系起来。如此,就白白浪费了一个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练习机会。读写结合,对改善课堂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1阅读课,引导学生领会学习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没话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倡导正确的写作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改批改方式为赏识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作文水平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真实乃作文的生命.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了解学生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叙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