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瞿林东 《学术研究》2002,(12):20-22
梁启超的《新史学》发表100年了。100年来,中国史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史学”的倡导,历史考证学派的重大成就,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及成为中国史学的主流,构成了20世纪中国史学的辉煌画卷。 《新史学》的发表,在20世纪最初的三四十年间,曾经对中国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倡言“史界革命”,关注历史哲学,推重历史教育等思想,至今仍有可资参考的价值。但是, 《新史学》同历史上的许多事物的出现一样,也有其片面性。对此,我们都应以历史主义的态度看待。本刊为纪念《新史学》发表100周年,约请史学界朋友撰写一组文章,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中国最早以资产阶级史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其史学研究在中国学术领域里具有开创性的地位。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史学》,该文首次打出“史界革命””的旗号,对中国封建史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初步树立起了新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哲学。一梁启超在《新史学》里开宗明义,提出“史界革命”的口号,主张建立新史学。梁启超赋予史学以崇高的地位:“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①梁启超认为中国旧史学貌似极其发达而实则弊病层累,衰朽不甚,不能起到史学应有的功能。他对封建史学提出猛…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民主思潮日趋高涨。在这股思潮中,批判旧史学,创立新史学,是一支冲击封建传统观念的巨大力量。当时,活跃于论坛的梁启超,既是封建旧史学的掘墓人,又是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奠基者。他首倡“史界革命”说,对中国新史学的创立和发展,进行了有力的推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越 《学术研究》2002,(12):32-34
作为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宣言之一,《新史学》除了呼吁“史界革命”、倡导“新史学”外,还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以进化史观为指导阐释历史撰述的性质和目的;激烈抨击中国传统史学。 对于前者,梁启超指出,“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把史学研究认定为寻求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并求得其公理公例,这样明确的认识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他特别强调指出: “夫所以必求其公理公例者,非欲以为理论之美观而已,将以施诸实用焉,将以贻  相似文献   

5.
由梁启超1902年发表《新史学》而启动的“史界革命”至今历时一百一十周年.这场革命对历史学研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负面影响,却至今未能得到学术界清算.基于这一事实,本文对《新史学》所信奉的“线性进化论”及其“四弊二病”说作一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6.
〕1902年梁启超写的《新史学》打起“史界革命”的大旗,对封建史学展开猛烈批判。他在历史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新史学的历史观,建立起历史哲学,论说历史有客观的公理公例。五四运动后,到了本世纪20年代,梁启超否定自己的新史学理论。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同志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中国历史和近代社会,提出建设现代史学的主张,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年代中国新史学发生的变化,留给人们的启示是:要发展新史学,就应当处理好历史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史料的关系,处理好输入新学理与史学理论创新的关系。五四时期的科学与民主的要求,对中国新史学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吴怀祺在《东岳论丛》2 0 0 1年第 1期撰文指出 ,史学史是史学近代化过程中的一门学科。史学史是在史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又是史学发展的需要。近代史学史的出现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是近代史学是传统史学总结的延伸 ,而古代史学理论、史学总结又为近代史学产生、发展打下了基础。近代史学的内涵与古代史学的总结有着内在的联系。不能把近代史学与古代史学打成两截 ,当成是毫不相干的学术。二是对旧史学批判的需要 ,也是史学创新的需要。 2 0世纪初 ,有的史学家自称是史界的陈胜 ,要进行史界革命 ,提倡新史学。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新史学与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年以梁启超、章太炎、黄节、邓实、马叙伦等为代表的晚清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史学进行了激烈批评,以“新史学”为中心进行了一场史学革命,其最初的意义不仅仅表现在中国现代史学之建立上。笔者认为在20世纪初史学革命中,新式知识分子借“史学”的革新,对“民族”、“国民”等近代概念进行了界定,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梁启超颇有志于史学。1901年,他发表了《中国史叙论》,1902年又发表了《新史学》一文,从而揭橥了“史界革命”的旗帜。他认为,要激发民众的爱国精神和民族主义意识,团结其合群之力,使中国能自立于世界万国之林,必须创立能“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的新史学;新史学必须蕴含着哲学的理想,否则就不能成之为良史。为此,梁启超着意于“历史哲学”的研究。他大量涉猎西方的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著作,广撷博采,特别是汲取了西欧地理学派的一些观点,伸衍挥发,连续撰写了《地理与文明之关系》、《亚洲地理大势论》、《中国地理大势论》、《欧洲地理大势论》等一系列的论文,集中表达了他的地理史观。本文拟就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程群 《河北学刊》2004,24(5):183-18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迄今的六十年来 ,美国史学的多元性发展引人瞩目 ,大体可以概括为研究主体多元化、研究客体多元化、研究理论多元化和研究方法多元化等四大表征。美国史学多元性发展之所以如此显著 ,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新史学的倡导和实践、史学研究体制方面的多元性以及高等教育的平民化等 ;二是文化的多元性提供了参照系和动力来源 ,使得美国的史学多元性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史学多元性发展有所区别 ;三是新技术革命造成的日新月异的大环境对美国史学提出了多元性发展的要求 ,也为多元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美国史学多元性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也显露出“碎化”与“综合”、相对主义及重新认识政治与历史的关系等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