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对象和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对象和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l中的地位问题,现在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对象是认识和认识所反映的客观物质世界。我对这个观点有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对象是研究人们认识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不研究客观世界本身。  相似文献   

2.
社会评价论问题在社会认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社会评价问题是进一步深化社会认识论研究、追寻社会认识科学化途径的一个必要环节。为此,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生围绕社会评价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两次研讨,现将研讨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研究社会评价论问题的意义欧阳康教授指出,对社会的评价之所以必要,一般说来在于人与社会之间的特殊互动关系。一方面,人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归纳和演绎同属于理论思维的组成部分,是认识客观事物间接联系的基本推理方法。对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人们曾做过许多研究,但直到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才对这个问题给予科学的解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归纳和演绎是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是理  相似文献   

4.
进化认识论是西方 2 0世纪 6 0年代末~ 70年代初出现的一股认识论思潮 ,代表人物有福尔迈、坎贝尔等人。进化认识论首先是一种认识理论 ,因此 ,它所要解决的问题 ,大多可以从近代认识论中找到。但是 ,作为一种认识理论 ,它又主要依赖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它力图从进化的观点去理解和说明人类认识结构 (能力 )的起源及其发展。它不仅对一系列的经典认识论问题 (认识的本质、客观认识的可能性、天赋观念等等 )作出新的解答 ,而且试图对许多科学理论问题 (科学理论的评价、科学的进步和客观化、归纳问题等等 )作出自己的解答 ,此外 ,它也充分地考虑到了语言问题在认识论当中的重要性。进化认识论具有历史性、实证性、跨学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促进了虚拟实践这一新的实践形式的崛起,它使人类从现实的思维认识方式进入了虚拟性的思维认识方式。因此,从哲学层面科学地概括和深入揭示虚拟思维的认识方式的新特点和新的社会功能,既是当代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对象、来源以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发展史上的崭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在认识论上,它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贯彻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它不仅认为人们对自  相似文献   

7.
认识论中的主体能动性问题,是当代哲学关注和争议的焦点。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既要以现实的认识过程为对象,又要以哲学史为借鉴。研究认识能动性的诸种性质和规定,可以从它的一种历史形态——费尔巴哈的直观认识论谈起。在哲学史上,费尔巴哈哲学具有重要的历史功绩。它正确地批判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集大成者黑格尔的错误。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认识论的错误在于它的抽象性。这种抽象性一方面表现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脱离了认识的感性基础,甚至脱离了自然现实的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不是别的,只是抽象的与自己分离了的所谓有限精神”。“抽象就是假定自然以外的自然本质,人以外的人的本质,思维活动以外的思维本  相似文献   

8.
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创立的发生认识论在认识论研究方面开辟了一条别开生面的新途径,较有成效地回答了一系列带根本性的认识论问题。可以说,发生认识论在许多方面支持、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时,发生认识论也有许多违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地方,暴露了它的不足,缺陷和错误。因此,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只是一个初步的探讨。关于认识的对象任何一种认识论,都不可避免地要回答和说明认识的对象问题,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也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科学的认识论和思维方法。哲学思维方法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方法,是适用于一切认识领域和一切认识活动的普遍方法,任何一门具体科学的研究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法的原则指导。当今社会经济生活成了社会活动的主线。如何认识社会经济活动?如何认识经济规津?这与哲学思维密切相关。本文试就哲学思维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功能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认识如何可能?”这是近代认识论史上的重大问题。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机械性和消极性,决定了他们无法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康德认识论凸现主体能动性的伟大作用。从而唯心地在主体自身达到主客体的同一.只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实践观去说明人的认识活动,才真正解决了主、客体的同一。唯物主义认识论经过的认识论的中介环节,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走过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才成为科学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学好哲学这项具有战略意义任务的提出,势必触及到人们对哲学的社会功能的再认识,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研究引向更深层次。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和任何一种科学体系一样,具有认识论、方法论的作用,但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又高于具体科学,它不仅有认识论、方法论的作用,而且具有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科学认识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研究论呈现新的局面,其特点是力图吸取现代科学及其特有的思维方法的成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对之作出说明,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体系适应于新时代的要求,在此过程中,认识论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课题和方面,传统的课题也开拓出了一些新的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西方哲学传统本体论的根本特征在于从主客二分的思维结构去探讨存在问题,这在就造成了关于主体与客体无法统一的认识论难题。从而引发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不可调和的对立和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出发去看待人的认识问题,以实践为中介将主体与客体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在批判性和否定性的辨证逻辑中使主体与客体不断地达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在对感性与理性相互关系的辩证理解中,超越了经验论与唯理论的片面性。这种实践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论中的革命性变革,也是重构传统本体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理论物成上年,是由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部分构应的;从认识过程上看,是由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实践论.传统观点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它体现在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和思维能否认识客观现实世界的问题,而忽略了思维对存在的反作用体现出的辩证法思想和实践论思想.因而是不完整的.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全过程看,思维对存在是否有反作用也应属哲学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直觉思维形式的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深化。但是,人们对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直觉思维形式——佛教的顿悟说却注意得不够,对它与现代科学直觉思维的关系问题更是被忽视了。本文就这个方面作点尝试性的探讨。佛教所说的“顿悟”是相对于“渐悟”而言的,是中国佛教史上关于成佛的步骤与途径问题上的一种观点。所谓“顿悟”就是指主体通过一种直观体悟的方法一下子触及佛教的所谓“真理”“佛性”的一种认识的飞跃。它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直观体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认识主客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必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过去,由于对认识主客体缺乏研究,因此影响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深入发展。近几年提出并探讨的认识主客体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新领域,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我们切不可抹煞它的积极作用。但在前一个时期的研究中,比较重视对认识主体的研究,而忽视对认识客体的探讨。实际上,认识客体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之一,是认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因此,要将关于认识主客体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必须要加强对认识客体的研究。本文试对认识客体的涵义、类型、特性等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识过程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条思维逻辑运动方向相反的"道路",而传统的认识论和单向度的认识论都取消了"第二条道路"。自然认识过程包括科学认识和技术认识两个思维逻辑运动方向相反的阶段,社会认识过程也包括理论认识和社会试验两个思维逻辑运动方向相反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正> 形象思维是认识论的重要内容。人类的审美意识除情感等心理因素外,其主要方面是形象思维。因此进一步研究形象思维,是探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可缺少的方面,也是探讨审美心理奥秘、促进文学艺术发展的基石。(一) 思维的根本特点是抽象,这是长期以来在哲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按照这种观点,人类只存在一种思维方式,即抽象思维,人类也只有靠抽象思维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产生这种观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问题》一书中的有关论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考察和说明主体与客体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之中具体展开的。客体决定主体;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基础是实践;实践的程度受实践的条件制约。我认为这是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三个紧密的”链条”。紧紧抓住了这个“链条”,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本文试对此作初步探讨。客体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是用来标志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的对立面。所谓主体,是指能够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人;所谓客体,是指能够被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客观物质世界。在解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马克国主义认识论坚定地把客体第一、客体决定主体,作为首要的、根本的观点,作为整个认识论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体性原则是以人的内在尺度为核心去认识、改造客体,使其满足自身需要的原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客体原则是以物的外在尺度为基础去认识、改造客体,使客体主体化的原则。主体性和客体性原则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是对立统一的,其对立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实践既是主客体产生对立的根源,又是实现主客体统一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