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企业竞争策略分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过于重视价格竞争,给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带来诸多消极后果,而在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非价格竞争已跃居突出的地位.加入WTO,出口企业必须转变竞争观念,调整竞争战略,不断提高出口企业的非价格竞争实力,使我国成为经济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化,各类企业都在想方设法运用价格竞争策略,以求在竞争中占居优势地位。但令人担忧的是,不少企业在价格竞争过程中步入种种误区。企业只有通过合理和适度地运用价格竞争策略,将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策略结合协调运用,才能赢得竞争优势,使自身得以稳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非价格竞争是商品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商品质量又是非价格竞争的重要内容.由于商品的某些品质具有隐性特征,质量信息在买卖双方之间不对称,这种信息不通畅的市场环境将引至商品的非价格竞争失序.因此,市场信息制度的选择和建设是目前商品非价格竞争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由政府制定的商品市场准入质量标准、以及企业的商誉机制,可以作为解决非价格竞争中信息不对称的两种制度选择.本文采用均衡分析法,对这两种信息制度的作用机理、运作成本、福利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影响质量信息传递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和企业界都认为,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永恒的主题。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早期市场经济以价格竞争为主导的营销模式,已让位于现代市场经济以非价格竞争为主导的营销模式。WTO以反倾销为核心的自我保护规则,只是这种变化趋势的客观反映。由此,本文基于国际社会以反倾销为主的对中国产品出口多重阻击,对我国企业一贯坚持的低价营销策略进行了博弈分析,力图寻求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符合WTO宗旨与规则指导的最优营销与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非价格竞争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质量是农产品非价格竞争的基础。农产品质量特性不仅具有多维性,还具有隐蔽性,而隐蔽性的质量特性往往又是农产品非价格竞争中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农产品质量特性的隐蔽性造成了市场信息不对称,如果缺乏必要的信息传递与质量保障机制,就会造成农产品非价格竞争失序,从而在长期内降低地区(国家)农产品非价格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理性的分析和正确的竞争策略对于开展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极其重要.结合现实情况,深入分析了企业跨国经营的四种动因:绕开贸易壁垒扩展出口市场,寻求资源和技术进步,全球区位选择,树立国际品牌.通过竞争地位的模型分析、价值链分析和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三条途径来识别企业的竞争优势.提出了集中策略、回避策略、技术当地化和产业集群策略建议,以启发中国企业灵活运用竞争策略有的放矢地发挥和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个人数据的竞争重要性和人格属性,近年来关于隐私保护与垄断行为规制的交叉问题颇具争议.数字经济中,隐私与数据保护水平是重要的非价格竞争因素,隐私与数据保护水平的降低可能构成反垄断法意义上的竞争损害并对消费者利益造成伤害,将其纳入反垄断法进行分析考量具有理论和法律基础.在将隐私与数据保护问题纳入到反垄断法分析框架下进行评估和考量时,应当重点分析消费者对隐私与数据保护的重视程度,评估经营者是否就隐私与数据保护展开竞争,将相关的隐私与数据保护法律和原则作为评估依据和标准并内化于反垄断法的分析框架中.  相似文献   

8.
零售商家主要是通过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种方式来实施竞争策略,无论是通过何种途径展开竞争,都是一个对策过程。采用对策论的分析方法,建立了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的对策分析模型,并在对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竞争商家间的合作条件。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著名的<新闻报>在与实力强大的<申报>竞争中取得巨大成功,其主要原因是定位精准,实行差异化竞争.重温<新闻报>的成功之路,对当今的报业竞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尽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关系到我国企业生存和国家安全的大事.我们应抓紧优化配置科研资源,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技术资源,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迅速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使我国企业尽快摆脱经营困境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从技术现象学的视角看,身体和技术并非二元对立的客体性的存在,而是双向地交互影响着。一方面,身体以其结构和功能影响着技术,表现为“身体化的技术”;另一方面,技术愈加贴近身体,甚至内化于身体之中,表现为“技术化的身体”。技术是身体的第二自然,身体是技术的有机构成,身体与技术相互交融,彼此互塑。身体与技术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跳出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从实体性思维转向关系思维,从概念思维转向实践思维,从静态思维转向动态思维,从名词思维转向动词思维。  相似文献   

12.
德鲁克以国际管理教父而著称,但同时也是一位地道的技术哲学家,他对技术的本质、社会作用以及技术创新诸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德鲁克把技术看作是人类作用在具体事物上并与人类劳动相关的综合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他认为评价技术的测度是其绩效,创新是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德鲁克的技术哲学思想补充了传统西方技术哲学对技术发展动力机制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今天是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企业在科技进步中不断获益和成长的同时,亦面临着全球化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企业化解这诸多挑战的法宝之一是不断创新技术权利。发展和构建技术权利是企业生存之道。企业技术权利在价值分配中成正比关系。因此,企业发展技术权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技术问世至今已有20多年,正日趋成熟。转基因技术渗透到工业、农业、医疗等诸多领域,给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它存在着许多安全性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的争议。这就需要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它的发展,用社会控制手段去规范和引导它的发展,使它朝着有利于人、社会与自然相协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技术观是某一时期人们对技术的总体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归结为对技术活动有效性与合理性相互契合关系的不同看法.技术观的演变经历了顺应型技术观与征服型技术观,我们要重构的是和谐型技术观,和谐型技术观强调以人为本、以技为用,强调通过人、技术、自然、科学、社会之间的协调均衡、共存共进以实现体现它们系统性与整体性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6.
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之争缘于对技术本质的不同理解。技术工具论者片面地把技术理解为单纯的工具、手段,必然得出技术中性论的观点。技术决定论及社会建构论者从社会层面反思技术,得出技术负载价值这一结论也有其逻辑必然性。技术过程论把技术理解为过程的存在,在过程中实现了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因此,成功地消解了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现代技术正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力量并使人类社会变成一个"技术的社会",它深刻地影响、决定和控制着人类的现在与未来。在获得巨大的技术成就的同时,各种技术问题却层出不穷甚至威胁着人类未来的命运。为此,需要控制技术的负面效应问题,并以控制的理念来发展和应用技术。尽管对技术进行控制存在着一定的困境,但以控制的理念对待技术可能是一种积极地救世之路。  相似文献   

18.
技术是一个过程——略谈技术与技术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史研究中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怎样理解技术.人们总是先有一个对技术的基本看法,才会有对技术史的研究.对技术的基本看法及其本质的探讨就是技术论.技术本身是发展的,技术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人们对技术的理解是随着技术形态、组成技术的各种要素、技术的社会功能的变化而变化的.对此,技术史研究工作者应该从技术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对技术的不同理解.技术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技术是客观的手段同主观的能力相结合的产物,技术是主体与客体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动态过程.没有过程便无所谓技术.对技术的这种理解,将给技术史的研究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思想.一方面,给技术史研究明确了对象和范围; 另一方面,有可能使技术史的研究不仅仅限于技术发展的外在形式,而且可以深入到技术发展的内容,深入到技术的体系和结构.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技术差距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人力资本水平所致的绝对吸收能力和国内外技术差距所致的相对吸收能力对其单独影响和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我国OFDI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有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同时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并且以上逆向溢出效应受国内人力资本和国内外技术差距的影响:其他因素不变,技术差距变小时逆向溢出效应增大;其他因素不变,人力资本(在门限值以上)提高时逆向溢出效应增大;两者的综合作用是人力资本只在技术差距小时才影响逆向溢出,技术差距大时,其作用几乎不显著。结论表明,只有同时改善人力资本和技术差距,即同时提高绝对吸收能力和相对吸收能力,才能促进OFDI产生更大的逆向溢出效应,特别是对技术效率的逆向溢出。  相似文献   

20.
论科技进步的非对称性对科技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是科学进步与技术进步的有机融合。科学技术之所以成为第一生产力,就在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但是,科技进步非对称性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只有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科技进步的非对称性进行矫正,才能使科技进步对经济系统发挥更大更持久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