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松龄倒戈反奉事件曾经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怎样评价这次事件?历来众说纷纭:有人斥之为“犯上作乱”;有人誉之为“民族解放战争”;更多的人视其为“军阀混战”。本文拟通过对事件全过程的考察,初步探讨事件的性质,以就教于识者。  相似文献   

2.
东北军将领郭松龄,为铲除封建军阀,投身张作霖军中,借助与张学良的特殊关系,谋取兵机,潜蓄实力,于1925年11月举兵反奉,宣布讨伐张作霖,推荐张学良统帅东北。郭松龄倒戈反奉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郭松龄与张氏父子的关系,使这段历史更富传奇色彩。(一)张作霖出身绿林,乃一介草莽英雄,因其钻营有术,诛杀同类,镇压革命党人,由一清军管带而至巡防营统领。辛亥革命后,一跃而为民国师长、奉省督军、东三省巡阅使,成为威震一方的东北王。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的惨败,使张作霖深切感到:“前此不学无术之军官…  相似文献   

3.
关于1925年底中共领导人与国民党右派首领谈判的原因,传统观点认为,陈独秀等人鉴于郭松龄倒戈失败,吴佩孚、张作霖联合对付国民军等事件的发生,判定革命正从高潮走向低潮,因而同国民党右派首领谈判,以应对北方形势的恶变。实际上,谈判与郭松龄倒戈失败等事件并无关联,真正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国民党走向全面分裂。  相似文献   

4.
1925年12月,冯玉祥统率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在关内的势力直隶(今河北省)军务督办李景林之间曾有一场激战,史称国奉战争。李景林是奉系重要将领,在派系林立的奉系军阀集团中属于新派中的大学派(土派),受到奉系中占统治地位的老派和新派中的士官派(洋派)的排挤。为保有直隶地盘,他曾反对张作霖对国民军用兵。因而,李景林曾经暗中参与奉系重要将领郭松龄联合冯玉祥反对奉系张作霖,扬宇霆集团的秘密活动,并在郭松龄公开倒戈反奉后,于1925年11月25日发表通电,指责张作霖“好争喜战”,劝张下野,把权力交给张学良。然而,仅仅过了10天,风云突变,李景林又通电声讨冯玉祥,从而导致国奉战争的爆发。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李景林在数日内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呢?这个问题还得从考察国奉矛盾和斗争的全局中来寻求答案。发生在1924年秋的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直系将领冯玉祥阵前倒戈,回师北京,另组国民军,而奉军亦趁势猛攻,从热河一直打到天津,致使吴佩孚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战败,于  相似文献   

5.
受国民革命的影响,1925年下半年接连爆发了浙奉战争、郭松龄反奉战争与国奉战争,掀起了全国反奉反帝运动的高潮。浙奉战争爆发后,郭松龄于滦州举兵,意图推翻张作霖的统治,冯玉祥也随之通电讨奉。滦州兵变后,日本政府采取了"暂时静观"之策,大搞外交作秀;军部则采取了"分段干涉"之策,以实力援奉。日本驻华使、领、殖机构力主及时援奉,驻华日军则一开始就竭力阻击郭军。在郭军兵临营口时,日本军政两界干涉政策合流,加藤内阁适机出兵,军部也由"分段干涉"转向了全面干涉。在日本的全面干涉下,郭松龄兵败被杀、曝尸奉天,冯玉祥败归西北、被迫下野,反奉战线彻底崩溃,奉张借日援起死回生,日本藉此进一步加深了对华扩张。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一九二五年秋天的直系军阀浙江军务督办孙传芳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间的浙奉战争,奠定了后来广东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夕全国政治军事形势的部分格局,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这次战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经过如何?怎样正确评价?有待人们研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浙奉战争是由孙传芳首先发动的,他发动反奉战争同当时中国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一九二四年十月的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直系将领冯玉祥阵前倒戈,回师北京,另组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一九二五年秋天的直系军阀浙江军务督办孙传芳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间的浙奉战争,奠定了后来广东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夕全国政治军事形势的部分格局,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这次战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经过如何?怎样正确评价?有待人们研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浙奉战争是由孙传芳首先发动的,他发动反奉战争同当时中国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一九二四年十月的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直系将领冯玉祥阵前倒戈,回师北京,另组国民军,吴佩孚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战败,浮海南逃,战事遂告一段落。国奉双方妥协的结  相似文献   

8.
很早以来,奉系军阀内部就存在很多矛盾,有老派、新派之别,亦存洋派、土派之争。张作霖、张作相、张景惠等“绿林兄弟”属老派,杨宇霆、郭松龄、姜登选等为新派。新派内部,又分成洋派和土派。洋派也称为士官派(日本士官学校出身),以杨宇霆、姜登选为代表;土派也称为大学派(国内陆军大学毕业),以郭松龄、李景林为代表。由本身利益决定,士官派与老派观点一致,对外亲日,对内好战,思想反动,属于守旧派,以张作霖、杨宇霆为总代表。新派,特别是其中的大学派,反对军阀混战,主张励精图治,发展实业,思想趋向进步,属于革新派,以郭松龄和后起的张学良为总代表。随着奉军的崛起和没落,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争斗亦日趋尖锐化。可以说,一九二五年底郭松龄举兵反奉,是两派矛盾发展的一次公开暴露,而一九二九年初张学良诛杀杨守霆、常荫槐,则是这种矛盾的总爆发和总解决。  相似文献   

9.
(一) 李贽(公元1527—1602年)这个被反动儒家骂为“非圣无法”、“异端之尤”的反理学斗士,他的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的理论基础究竟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历来就有不同的评价。有的人认为李贽赞赏过王阳明,晚年又信佛教,是个唯心论者;有人认为李贽讲过“形、神,两物也”,近于二元论;还有人认为李贽早年具有唯物论倾向,晚年堕入了唯心论。今天,深入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中世纪史和近代史的分期定在何时?以什么历史事件为标志?这是史学界争论的重大课题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流行着“英国革命分界”论,亦有人主张“尼德兰革命分界”论。笔者认为,十六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标志着中世纪史的终结和近代史的开端。一探讨中世纪和近代的划分,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将社会生产方式的表征和阶级斗争的表征结合起来考察,以便找出分期的历史界标。人类历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  相似文献   

11.
1924年11月19日,孙中山在上海曾说:“这口曹吴的武力统一,被国民军推翻了,兄弟以为到了讲和平统一的时机”。(《孙中山选集》第884页)孙中山所说的这个“和平统一的时机”,就是当年北京政变后一度出现过的一段非常短暂的时间。10月21日,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从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前线倒戈回京,囚禁“贿选总统”曹锟,控制了北京。这就是所谓北京政变。北京政变之后,奉系成了北方实力最强的军阀。张作霖要求乘胜向鲁、皖、苏发展,为其部下寻得地盘,并为包围北京,控制中央政权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浙奉战争是孙传芳与张作霖两派为争夺江浙地盘而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对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军事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成为全国人民反奉运动的导火线,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反奉的高潮.是导致北伐前夕中国政局转换的关键性事件.它也为北伐战争初期的顺利进行,客观上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四年九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十月下旬,双方几十万大军在山海关长城一线激战正酣,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从热河滦平秘密回师北京,推翻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把持的北京政权,史称“北京政变”.对这一历史事件近来已有人撰文论述,但笔者感到研究得还不够深入.本文试对其再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水浒》第三十九回写了“浔阳楼宋江题反诗”。“反诗”的末两句是“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要“遂”的是什么样的“凌云志”,“笑”黄巢是怎么样的“不丈夫”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的《水浒》评论者就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曾说,宋江是真正“胸怀大志,企图效法黄巢创造一番伟大事业。”果真如此吗?否。只要我们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看一看黄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辨一辨“大丈夫”宋江“创造”的“一番伟大事业”,比较一下他们的“凌云志”,便不难看出宋江究竟是在“效法”黄巢还是在嘲笑黄巢了。  相似文献   

15.
2003年6月23日,27岁的刘国梁被任命为中国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成为中国乒坛历史上最年轻的“少帅”。刘国梁一下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第47届世锦赛的教练席上,我们看到了蓄起胡须的刘国梁,刘国梁成熟了,不仅仅是因为胡子。从退役到执教再到担任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刘国梁仅仅用了1年多时间,有人称之为“火箭速度”。甚至有媒体分析这一事件时使用了这样的标题——为什麽会是刘国梁?  相似文献   

16.
张作霖穷兵黩武,先后发动两次直奉战争,军费大耗,竟至财源枯竭,奉票毛荒,民怨沸腾。张把这一切都归咎于“钱商捣把”,遂于一九二六年八月,将东北著名巨商“天合盛”商号查封,并将其奉天执事人李墨轩等五人枪毙,在东北各地引起一阵轩然大波。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这一事件,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文史资料上的一些回忆录性质的文章中,提过此事,但也多是寥寥数语,几笔带过。本文想就接触到的材料,对这一历史事件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斯特 《社区》2005,(4):36-38
在今天房价高昂和中国房地产被广泛质疑为泡沫的背景下,于凌罡,一位IT工程师,因发起北京首例合作建房事件而备受社会关注。其中,追随者有之,质疑者有之,不看好者亦有之。有人认为,于凌罡合作盖楼是老百姓当家做主的一次尝试,是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标志;也有人认为,在社会分工趋于成熟的今天,出现合作建房是一种反历史潮流的行为。今年1月中旬,“合作建房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于凌罡合作盖楼合作队伍的正式组建,项目也进入实质操作阶段。那么,于凌罡“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成功性有多大?意义何在?前不久记者与他进行了对话。自己的物业和…  相似文献   

18.
2003年6月23日,27岁的刘国梁被任命为中国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成为中国乒坛历史上最年轻的“少帅”。刘国梁一下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黠。 第47届世锦赛的教练席上,我们看到了蓄起胡须的刘国梁,刘国梁成熟了,不僅僅是因为胡子。 从退役到执教再到擔任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刘国梁僅僅用了1年多时间,有人稱之为“火箭速度”。甚至有媒髓分析这一事件时使用了这样的标题——为什么会是刘国梁?  相似文献   

19.
美国第七位总统安德鲁·杰克逊于1832年进行了反对“第二合众国银行”的激烈而成功的斗争。这是人们所熟知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然而,对于这一事件的原因及其影响,多年来,在国内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一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杰克逊发动了对第二合众国银行的斗争?是“为了笼络民心”还是“出于本人的意愿”?或者是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有关第二合众国银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一) 李贽(公元1527—1602年)这个被反动儒家骂为“非圣无法”、“异端之尤”的反理学斗士,他的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的理论基础究竟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历来就有不同的评价。有的人认为李贽赞赏过王阳明,晚年又信佛教,是个唯心论者;有人认为李贽讲过“形、神,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