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在理性官僚制基础上的现代行政管理无法适应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的现实,因而作为对以往行政理论进行矫正的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等理论也无济于事。正是面对这样一个客观现实,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麦克斯怀特的合法性话语、法默尔的反行政话语以及福克斯与米勒的话语民主等理论都是一种理论谋划。麦克斯怀特的理论更激进,持一种彻底的批判性立场,当他以一种批判性的姿态来回溯以往的行政理论时,就意味着所有都是需要怀疑的。法默尔居于中间,先解构以往的行政理论,然后再建构,但其贡献仅仅是提出想像与他在性,因而其理论是不彻底的。福克斯与米勒的话语民主理论具有建设性,尽管他们只是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但毕竟提出了建设性的方案。后现代话语反映的是后工业社会的现状,上述三种话语尽管属于后现代阵营,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存在话语独白的倾向,他们的共存共在说明公共管理学科本身的自主化程度还不高,还不足以有力地解释现实。  相似文献   

2.
3.
福克斯和米勒曾指出:"作为一种可接受的治理模式,传统的治理已经死亡。"思考公共行政的建构,我们势必要以一种新视角、新方法来对待。后现代的视角能为我们的政策执行和行政建构带来诸多有益反思,这也是现代公共行政的必经之路。我们需要打破陈旧框架的束缚,打破某种思维定式,打破官僚制的束缚,这样,才能真正为公共行政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利益多元化的复杂时期,公共政策制定对利益的分配使得公民开展利益表达的热情高涨。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利益表达却遭遇了与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相背离的话语障碍:封闭单一的话语思维、单向沟通的对话途径、直线式官僚制话语模式和非规范化的话语场域。为此,我国要寻找公共行政与社会参与相契合的途径,构建一个公共政策制定的"利益话语能量场",建立良性互动的公民利益表达话语网络,实现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利益表达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美国学者福克斯等人提出的后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是一种所谓的对话性指向、结构与重构及公共行政能量场的理论。把握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实质,要重新解读现代社会公共行政的危机——范式危机、价值危机、政府运作模式的危机。在后现代的研究视角下,重构公共行政的价值,通过话语与解构两条逻辑主线解读中国公共行政的价值,构建起中国特色后现代公共行政理念。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公共行政:一个批评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公共行政学界存在着这样一种研究思维路径:以西方公共行政的个性来代替中国公共行政的个性,进而以西方公共行政的个性来代替不同国家公共行政的共性。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盲目推崇就是基于如此的逻辑。后现代公共行政实际上是基于质疑、批判的立场对现代公共行政的一种反思和警醒,这绝不意味着后现代公共行政可以与现代公共行政分庭抗礼、并驾齐驱,更不是以否定和取代现代公共行政为目的。从本质上讲,后现代公共行政仍然没有脱离理性认知和官僚科层制的框架。在研究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时,应切入现实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7.
解构与重构:后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考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波林·罗斯诺曾说过“后现代主义像幽灵一样时常缠绕着当今的社会科学。”当今主流学科与思想几乎均成为后现代主义批判的对象,公共行政领域亦不例外。当然,这固然有后现代主义先天的质疑和否定本性之故,不过现代公共行政的种种危机更是其受到冲击与挑战的内在原因。面临着价值将亡,公共行政进行后现代价值重构成为其获得新的合法性的唯一方略选择。本文试从一般后现代理论开始,经过对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危机的论述,然后过渡到后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重构,最后落脚到后现代公共行政之于中国的价值意义,希冀能通过解构与重构两条逻辑主线来将后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作一番全面考量。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公共行政领域中一种具有批判和建构意义的先锋派理论。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哈贝马斯的日常语言和交往行为理论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奠定了语言哲学基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学家借鉴当代西方哲学成果,吸收了胡塞尔和梅洛-庞蒂现象学的思想内容,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找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合一的哲学基础,从而完成了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的建构,实现了对传统西方行政理论的全面解构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建立在政治一行政二分法基础之上的现代公共行政,以效率作为最高价值取向,强调公共行政体系的工具理性,在民主政治中承担间接民主责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行政逐渐成为国家治理当中的核心角色,这就使得传统的民主责任链条断裂,现代公共行政的发展面临困境.重振公共服务精神,并以公民参与为基础,建立现代公共行政更为直接的民主责任,才能化解现代公共行政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传统公共行政是指19世纪社会工业化开始形成的以“韦伯官僚制”为典型特征的公共行政范式。这种范式以理性为中心,强调单一的权威中心和严格的等级制度。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公共财政危机和保守主义的崛起,“新公共管理”运动掀起了公共行政的后现代转型。虽然这种转型对发展中国家没有十分典型的意义,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也不能忽视这些转变,而应该积极寻求应对。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学者福克斯等人推出的后现代公共管理学说,是一种以所谓的"对话指向"为实质的和作为"第三条道路"的全新的行政理论。该理论的积极意义表现为,其一,提供了一种消解"基础主义"的哲学范式;其二,展示了一条"居间"的行政体制改革的道路;其三,建立了一种"构成主义"的新的决策方法。凡此种种,使该理论不仅为克服西方行政理论的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两难选择而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且同时也对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当今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民主行政是民主与行政的耦合,是一直拘囿于政治领域的民主价值在行政领域的拓展与渗透,它是学者们对代议制的立法权衰落、责任脱节、参与不足以及官僚制的行政权扩张、责任缺失、排斥参与的回应。民主行政的建构切入点有组织制度、伦理责任、行为活动三个层面,形成了以行政权的分立与制衡、竞争与合作机制的分权视角,以官僚机构承担宪法、公益、公平、代表性等伦理责任的责任视角,以公民和下级官僚直接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活动的参与视角。三个视角之间既有差异,也有共识,共同致力于解决代议制和官僚制的双重困境与缺陷。  相似文献   

13.
以效率为中心目标的传统公共行政学 ,忽视了公共行政的价值层面 ,并引起了一系列问题。随着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 ,民主行政便有了存在的基础。在西方 ,倡导民主制行政范式的主要实践背景是民主模式的转变———即由保护型民主转向治理型民主。在我国提倡民主行政 ,实际上是在党政不分情况下的一种现实的替代选择 ,也是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举措。民主行政的具体价值向度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利益表达上的平等性 ,二是为实现表达的利益而扩大参与。  相似文献   

14.
民主行政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奥斯特罗姆正式提出民主制行政,在80年代因新公共管理的兴起而走向沉寂,直至90年代末新公共服务的提出而再次引起了学界的讨论,该理论经历了发展、成熟、低谷与再发展四个阶段。民主行政不断变迁与发展的脉络,说明了民主价值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民主保证了公民之自由、独立之精神。  相似文献   

15.
网络视域中的高校民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主管理是高校民主管理的新形式.从分析网络在高校民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和高校网络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高校加强网络民主管理的对策:高校管理者和师生员工应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挑战;建好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网络民主管理工作机制,推动高校民主管理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不断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同时要建设好网络民主管理的专职队伍。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教育思想,是对现代教育的一种反思和超越。后现代体育课程材的选择应该重视课程价值的多元化,尊重个体的价值体验,反映在体育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取长补短,避免现代体育教材内容选择与形式选择的缺点,体现后现代教育思想多元性的特点,突出教材内容选择的针对性、创新性、丰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论高等学校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是学校工会的重要工作内容,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基本组织形式.学校应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发挥工会和教代会的作用,提高领导的民主意识和教职工的参与意识,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参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近年来世界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趋势。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主张:参与是民主的核心;参与的主要功能在教育;公民参与的范围不应局限于政治领域,而是与公民自身利益相关的各个社会领域;参与的形式不仅有直接参与还包括间接参与;参与应贯穿整个决策活动的全过程。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以参与式民主理论为指导,推动大学生民主参与,可以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推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民主化建设。大学生可通过学生组织、学生代表、网络平台等途径民主参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19.
公共事务是与社会公众整体利益、共同利益相联的各种活动。公共事务属于社会事务的范畴,它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共享性和非营利性等基本特征。公共事务的范围界定标准是多维的。社会公共需要是界定公共事务范围的根本依据。公共事务的内部结构可分解为不同层面或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