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发言人在一月三十日发表谈话,严重警告美国政府立即停止对我国在台湾文物的盗劫行为。谈话全文如下:去年:二月十二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说,美国同蒋介石集团已经达成所谓协议,准备把蒋介石集团在解放前运往台湾的我国珍贵文物运往美国展览。这是美国企图假借“展览”之名,实现它劫夺这批文物的一个阴谋。对此,本部曾奉命在一九六○年二月二十一日发表声明,向美国政府及蒋介石集团提出  相似文献   

2.
1949年7至10月间,蒋介石曾先后三次入闽,到福州、厦门召开军事会议,进行"守闽固台"的部署。本文通过对蒋介石日记和相关的其他历史文献资料的考辨,澄清近年来出版的历史著作和历史回忆录对1949年蒋介石福建之行的诸多不实记述,并探析蒋介石入闽难挽败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就将蒋介石的中国视为其远东地区的主要基地之一,因此,除了政治上设法将中国拉入大国阵营,军事上更是卖力地扶持蒋介石政权,甚至亲自出兵中国沿海一些要地,帮助国民党军队抢先接收日军投降、占领战略地区。赫尔利大使更是在1945年4月2日公开声明,美国只与蒋介石合作,并在经济、军事、政治上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中国国内战争爆发后,美国从各方面援助国民党,企图支持国民党从军事上“彻底解决共产党问题”。然而,当蒋介石面临军事上彻底失败、行将被逐出大陆的绝境时,美国并未将“大规模地…  相似文献   

4.
何应钦与“史迪威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夫·华伦·史迪威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驻华军事全权代表、中国战区参谋长。1944年10月19日,出于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目标由争取战胜日本转向抗战胜利后扶蒋反共的需要,又迫于蒋介石、何应钦与史迪威之间矛盾已不可调和,史迪威被召回。这就是台湾及国外一些史学家所讲的“史迪威事件”。 “史迪威事件”是抗日战争后期中美关系史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美国对华政策战略目标发生转变,也是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方针的又一次暴露。但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的冲突,认为蒋史矛盾是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之争,却忽略了何应钦在引发“史迪威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拟就何应钦与“史迪威事件”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对事件本身及何应钦在其间的作用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六至八七年,我在美国威克森林大学执教期间,曾参加美国各种学术会议三次,深感他们的这类会议和我国的很不相同,为了互相取长补短,有向我国读者介绍之必要。我参加的三次会议是: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在阿特兰大参加美国南大西洋现代语文学会年会;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在纽约参加美国全国现代语文学会年会;一九八七年三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又去阿特兰大参加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年会。会议期间,我了解了美国学术界情况,与美国同行交流了科研成果,结识了一些美国学者,会见了不少新朋旧友,收获甚多,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改变初衷,李白决定苦挣到底7月13日蒋介石由军事委员会任命李宗仁、白崇禧为广西绥靖正副主任。意示他在解决广东问题后,依旧保持广西现状。当时黄旭初、刘斐正在广州同陈济棠举行了两天的会议,准备即日返邕。白崇禧特电告黄旭初。  相似文献   

7.
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蒋氏梦想创建一个地区性"反共军事联盟"--一个远东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来增强台湾、南朝鲜和菲律宾的合作.这既体现出蒋介石对缺乏美国支持的失望,也是对来自共产主义政权或运动的现实安全威胁的反应.为此,蒋介石先后会晤了菲律宾总统埃尔皮迪奥·季里诺、南朝鲜总统李承晚.但美国政府并不仅仅是坐等尘埃落定,而是积极致力于暗中破坏蒋介石的努力,多边军事联盟胎死腹中.学界既存有关冷战时期蒋介石的军事和外交战略研究重心几乎完全集中于蒋氏与美国利益的绑结,而实际上,蒋介石与美国也存在深度互不信任和矛盾冲突.美国破坏蒋介石倡建地区军事合作的努力即是具体实例,对此的考察也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当时远东地区开展多边合作障碍重重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采取了比较积极地支持中国抗击日本的政策,以取代参战前对日侵华妥协的政策.为了使中国继续有效地抗战,加强中美军事合作和对蒋介石政府的监督控制,美国政府派史迪威担任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于1942年1月来华.约瑟夫·W·史迪威(1883—1946),是美国西点军事学校毕业的职业军人.1920—1923年美陆军部派他为语言官来北平学习华语,1935—1939年任美国驻华武官.他通华语,识华情,不但有深刻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而且是一位忠实于美国利益、处事认真、性格刚毅自信的军官,是(?)军中有名的“中国通”.因此,美国陆军部部长史汀生和参谋长马歇尔认为他最适合担任蒋介石的参谋长这一繁重而复杂的任务.美国政府想借史迪威之手控制蒋介石集团,以美援为手段促使蒋介石政府全力以赴地抗战.按照蒋介石的意图,这位参谋长是国内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影响、又只是一个在别人的授意下盖橡皮图章的顾问,他只是帮助催促援助而不过问中国的现状.这与史迪威的使命恰恰相反.因此,史迪  相似文献   

9.
重评冯玉祥与中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祥的政治道路是曲折的,他和中共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合作——分裂——再合作的离合变化的过程。以往史学界已有关于冯玉祥与中共关系的论述,但笔者在第一次合作的主要原因、“徐州会议”开始追随蒋介石“清党”的主要原因、追随蒋介石“清党”期间政治态度的特点等问题上,持有不同见解,敬请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10.
1945年后,美国军事占领琉球、钓鱼岛,依据《旧金山和约》,单独对琉球实行托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权益。退据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对美国准备将琉球交给日本管辖,未敢公开抗议。1970年,围绕东海大陆架的划界及石油勘探、钓鱼岛主权争端,蒋介石政权与美国、日本发生争执,动员台湾民众,反对美日的私相授受,维护钓鱼岛的主权和实际使用权,引发了全球华人的保钓运动。  相似文献   

11.
1942年3月,史迪威肩负着美国政府的重托,第五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然而他在中国期间与蒋介石的矛盾始终无法调和。1944年8月,罗斯福一纸勒令将其召回。这就是史迪威事件。史迪威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他与蒋介石的矛盾已不是个人之间的矛盾,而是美蒋...  相似文献   

12.
论中日双方在淞沪战役中的战略褚家渊淞沪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大战役,关于它的著述颇多,但从战略角度加以探讨的文章似不多。本文拟就中日双方战略作些探讨,以使国人对这一战役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一、蒋介石的“总战略”与在淞沪战役中的战略蒋介石在整个抗日...  相似文献   

13.
由北京大学、杭州大学联名主办的“中国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已于一九八五年五月十四日至十七日在杭州市柳莺宾馆召开。 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六年来在祖国大陆上举行的第一次宋史国际会议,也是中国断代史中第一次召开这样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外学者共67名,其中教授和相当于教授学街的24名,副教授23名。这些学者中,有我大陆学者39名,香港地区学者3名,美国学者8名,联邦德国学者  相似文献   

14.
4月8日至4月13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在洛阳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门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等代表一百六十余人。我国著名学者程千帆、胡国瑞、霍松林、傅璇琮等参加了这次会议。美籍华人学者、美国密执安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珍华教授专程从美国赶来参加这次会议。 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联,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中州古籍出版社等十几个单位联合发起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负责会议的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0月25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天津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等国内外  相似文献   

16.
原因主要以下几点: 一、在关贸总协定中举足轻重的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外贸和政治制度尚存疑虑。1992年10月和12月在日内瓦举行的中国工作组第11次和12次会议,可以说是事关中国“入关”的两次关键性会议。按照会议日程安排,主要讨论议定书,但首先遭到美国代表的反对。美方  相似文献   

17.
桂系参加淞沪会战经过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进一步暴露日本帝国主义者企图并吞我国的狂妄野心,也进一步激起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愤怒。蒋介石于事变后在芦山召开军事会议,公开作了“九一八”事变以来第一次表示准备抗战的谈话,会前曾电邀李宗仁,白崇禧上山共商大计,但李、白想到蒋介石过去扣留李济深、胡汉民事件,心有余悸,不敢赴会,只派了黄旭初和夏威为代表去观察动态,同时电复蒋介  相似文献   

18.
上海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中心,蒋介石对其重视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从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到1937年的"八·一三"抗战,蒋介石基本是执行了"以战求和"的策略,但是仔细考察这一策略的前后,可以发现他两次"以战求和"的程度有所不同,1932年他对日策略消极成分更大;1937年蒋介石感觉到已经无路可退了.在仓皇中决心应战,虽然其策略依然是被动的,但已有积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1月22日,“七君子事件”发生。消息传到美国后,旅美侨胞和美国学术界均为之震惊激愤。各界人士当即发起援救运动。相对论的创立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也与其他著名人士一起,拍发电报给蒋介石、孔祥熙、冯玉祥等,营救被捕七领袖。电文说:  相似文献   

20.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共在抗战后期提出的政治主张。由于中共力量的增强、民盟的支持、国内人民对和平的渴求,加上美国对国民党政府改组施加的压力,在当时的中国的确出现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可能性。然而蒋介石集团反民主的本质以及美国对华政策重心的变化,使"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最终未能成为现实,从而使中国政治发展失去了一次良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