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字句生成过程中的条件与制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比”字句是“比”字结构“比y”充当状语的句子,表层结构一般采取“x比yz”的格式,如: (1)我比他大。 (2)这篇文章比那篇文章短。 在这个格式里,除了“比”作为比较范畴的标志是定项(或常项)以外,x、y和z都是变项,也就是说它们没有固定的值,可以代  相似文献   

2.
古代书籍,多无书名。有的甚至连篇名都没有。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汉代以前的古书,它的书名,多出自后人的追题。这是由于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有关,那时“作之君,作之师”,“人王”即是教主”,连“先师”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在“教权文权”下移以后,还只能是“述而不作”地整理《诗》、《书》,编辑“鲁史”(即《春秋》)。所以余嘉锡先生说:“春秋以前,並无私人著作,其传于后世者,皆当时之官书也”(《古书通例》)。古代不少书籍大部分是由集体劳动写成的,例如留传今世的编  相似文献   

3.
《高老头》(1834年)是巴尔扎克《人間喜剧》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关于《高老头》中的“父爱”問題,历来为許多人所爭論。归納起来,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高老头》中的父爱,“表现了人类的崇高至性”;也有的人贊賞高老头把他的“全部人类感情都集中在女儿的慈爱上”,有的甚至把高老头的父爱捧为“父爱的基督”,竟以高老头自命,說什么“我就是高老头!”  相似文献   

4.
一“是”的意义“于是”在现代汉语中是连词。各种大学教材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张志公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都指出“于是”是表示承接关系(有的叫顺承关系、有的叫连贯关系)的连词。但是具体意义和用法在各教材中均未涉及。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对“于是”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5.
在一般的《高等数学》教材中,曲线y=f(x)的水平渐近线是由极限定义的,即,如果limf(x)=A,则直线y=A是曲线y=f(x)的水平渐近线.该定义以及它的一般求法在实际问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定义中所包含的一种情形在教材中并没有得到明确,以致于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此产生困惑。  相似文献   

6.
<正>《聊斋志异》揭露和抨击了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弊端,这是很多评论者公认的.但是,对它揭露的广度和深度,认识就不一了.有的说,它的批判锋芒主要是指向“耳鼻并盲”的主考官:“做好文章的考不取,做坏文章的考取了”.有的说,蒲松龄的思想达到了他“那个时代能够达到的高度”,《聊斋志异》中揭露和讽刺科举制度腐朽堕落的某些篇章,“连《儒林外史》也不及它痛切”,以致可以说,《聊斋志异》中有一部“儒林外史”、“儒林丑史”、“儒林痛史”…….这种种说法都不无道理;但我觉得  相似文献   

7.
在群体决策的诸多法则中、“多数决法则”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法则。设群体由n个个体组成,x、y是方案集里的任意两个方案,用N(x,y)表示群体中认为方案x优于方案y的个体数。则“多数决法则”指的是: 群体认为方案x优于y,当且仅当N(x,y)>δn, (1/2δ<1)。当δ=1/2时,即通常所说“少数服从多数”的简单多数法则,当δ>1/2时,即“超多数法则”,例如δ=2/3即“2/3多数通过”法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写的两种汉语口语句式都是在“刺激一反应”语境下使用的句式。说话人在受到对方刺激的情况下,使用“让(叫)”字句来发泄愤怒,且伴随着可能影响对方的人身、财产安全的激烈行为;使用“你/你们 再 动词/其他词类的活用形式 动量短语”的格式,向对方表示警告和威胁,但并不一定采取具体的攻击性行为。两种句子都是比较简短的非独立句,通常都不能单独使用,而必须出现在对话的应对方的言语里;两者都是“表里不一”性质的句子—表层语义和深层语义完全对立。  相似文献   

9.
<正>有关点与直线间的对称(简称“点线对称”)是平面解析几何中应用较广泛的问题。它常见于下列四个方面。 1 点关于点的对称 1·1 点关于原点的对称:此问题较简单,只需要将已知点的坐标“纵横符号都改变”就可以得到其对称点的坐标。如P(x0,y0)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0,—y0)。  相似文献   

10.
文献〔1〕,中学数学问题栏中第1题:设x,y,z都是正数,求证:x/(y z)~(1/2) y/(z x)~(1/2) z/(x y)~(1/2)≥(3/2)~(1/2)(x y z)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六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门肯(Henry Louis Mencken,1880—1956)发表了一篇作品,题目叫《美国语》(TheAmerican Language).这种提法很特别,颇具迷惑性.我们都知道美国人讲的是英语,也知道美国人使用的英语与英国人使用的有些差异,所以称其为“美国英语”.可门肯提出了“美国语”一说,似乎美国人使用的语言已经不是英语了,而是独立于英语的另外一种语言.其用心确实良苦.  相似文献   

12.
论“动啊动啊”及其有关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中,由两个单音节动词后面分别缀以助词“啊”,并列组成“动啊动啊”结构格式。本文讨论这种结构格式以及和它有关的格式,着重分析它们的意义和句法功能。 “动啊动啊”中的两个单音节动词有相同和不同两种形式,分别写作“A啊A啊”和“A啊B啊”。和它有关的格式主要的有“A啊A”、“A啊A的”和“A啊B的”。它们都是动词性结构。 一、“A啊A啊”和“A啊A” A啊A的” “A啊A啊”和“A啊A”、“A啊A的”中,两个动词迭用,是迭词式并列结构。后两种格式与前者相比较,只有细微差别,可看作是前者的变体。 (一) “A啊A啊” 1 “A啊A啊”这种结构格式表示同一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反复绵延。例如: (1)有时候他读呀读呀,好象记住了单词,可默写的时候,又错了。(《为革命勤奋学习》8页) (2)范郎死了,她坐在长城根下,哭啊哭啊,哭倒了万里长城,自己也跳海自尽了。<《杨朔散文选》213页) (3)小江想呀想呀,果断地做出决定:不管怎么着,先去看看贾老板留下暗号没有。(胡正言、阎世宏《鸡鸣山下》205页) 这种结构格式多用于第三人称陈述句中,在句中经常充当误用语。如例(1):也充当复句的  相似文献   

13.
历代评论陶渊明,总是冠之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歌之祖”的称号;或者对他的《归去来兮辞》及其得意而忘言的诗作大加赞赏。而他作品中独具一格的《闲情赋》往往被冷落一边,有的甚至把它列入不屑一提的伤风败俗的下乘劣作。清人方东树对《闲情赋》就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昔人谓正人不宜作艳诗,……如陶渊明的《闲情赋》可以不作。后世循之,直是轻薄淫亵,最误子弟。”①就连最先全面认识陶渊明作品的萧统,也把它看作是“白璧微瑕”②,并将它摒弃于《文选》之外。  相似文献   

14.
语音和语义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任何语言在它形成之初,语音和词义没有必然联系。因此不同民族的语词也就各不相同。如“父亲”这个词,汉语有的地方叫爹,有的地方叫爸,有的地方叫“大爷”“二爷”,按父亲的排行叫。但当一种民族语言已经约定俗成之后,其种语音表示某种意义也就固定下来。如“鹿”就不能说成“马”。在创造近义词时,往往在语音上有一定联系,这种出于同一语音渊源的近义词叫做同源词。同源词的词义相近,是以声音为纽带的。《说文》九千多字中,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  相似文献   

15.
“AB了AB”格式与“AB了-AB”格式在《醒世姻缘传》中就出现了,其余少数明清白话小说中也可见到这种用法。在现当代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偶尔可以见到这两种格式。目前,“AB了AB”格式仍在使用,“AB了-AB”则基本上看不到了。  相似文献   

16.
<正>歧义(ambignity)指的是一个句子结构有多种不同的意义,每个意义都可以独立地作为一个语言单位出现在实际话语中。如“你们六个一组”,既可以理解为“你们六个人是一组”,也可以解理为“你们这些人,按六人一组来划分。”歧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它几乎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歧义在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能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性。如英国著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Qscar Wilder)在他的作品《认真的重要》(The Impor tance of Being Earnest)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主谓词组中间加“之”字,构成“主之谓”格式。对这种格式的主谓词组,杨伯峻先生《文言语法》中说:“之又可以置于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的用法是把主语似乎变成了与领属性同型的附加成分而句子变为子句。”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称之为“组合式词结”,吕先生说,组合关系(即偏正关系)所形成的词群,叫词  相似文献   

18.
《木兰诗》是我国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但是,它和《孔雀东南飞》一样,也有一个产生的时代问题为历代学者所争议:有的主魏、晋,有的主齐、梁,有的主隋唐;有的主名曹植(宋人魏泰云:“世传为曹子建作”,见《临汉隐居诗话》)有的主名韦元甫(宋人黄庭坚《题乐府木兰诗后》说:“唐朔方节度使韦元甫得于民间”。);  相似文献   

19.
§1动词“连”和“带”后头带上宾语可以连用而构成固定格式“连A带B”,表示A、B两项相加,或表示A、B所代表的动作同时或交替进行,前者相当于“A和B”,后者相当于“边A边B”、“又A又B”、“一会儿A,一会儿B”等。例如: (1) 连货价带翻译费我一齐给你,晚上给你。(《老舍文集》第一卷533页) (2) 秋雨向大家笑着点点头,讲起了花筐的尺寸规格,他连说带比划,花筐在他手里翻过来倒过去。(《小说月报》1982年第8期52页) (3) 孙德龙连醉带累睡了一觉,在梦里就跟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了:“若y=f(x)存在反函数x=φ(y),且f~′(x_0)≠0,则φ′(y_0)存在φ′(y_0)=1/f′(x_0)”这一结论是不成立的,并给出了证明,同时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方便、实用的反函数求导定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