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是中国人为人处世、办事兴业的行为准则",和谐"能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和利益。作为领导,要高度重视和谐的价值,激发和谐力,致力于构建和谐组织。一、构建"和谐组织"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和谐思想"随社会历史不断深化发展,它总是存在  相似文献   

2.
心治则天下治,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要想达到天下治与自我管理的理想状态,必在于人心得治。人心的状态影响个人价值观、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的和谐。要构建和谐社会与幸福组织,必先和谐我心即重视"心理管理-道心"。本文通过对于中华经典智慧"道"以及"道心"的剖析,力求通过阐述"道"与"道心"为实现身心和谐、人生幸福、组织幸福与社会和谐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3.
和谐者,和睦协调也。在中国的古代史上,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曾设计过和谐社会的方案,影响最大的首推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在这里他们要求人与人之间重诚信、讲仁爱、求友善,修和睦、选贤能、富庶安康,财产共有、人人平等、安宁和谐,构建一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没有阴谋、没有战争的理想社会。后孟子又设计出一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相似文献   

4.
"村改居"社区作为农村向城镇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应依托在小城镇宜居性建设背景下,自觉与之进行匹配性建设,致力于人与环境、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打造社区建设中观层面与城市整体宏观层面相匹配的宜居空间。  相似文献   

5.
最近,听了几节课,参加一些讨论,读过了一些文章后,竟然有了想说说"和谐"的冲动。尽管时下大家用"和谐"说得多的还只是社会与家庭的问题,但它却实实在在是一个独具时代意义的字眼。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人才,和谐人才出自和谐教育,所以,和谐既是社会的追求,也必然是教育的追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构建和谐,才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主题。和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本文从"和"的校园文化建设出发,从什么是"和"的校园文化、为什么要建设"和"的校园文化和怎样建设"和"的校园文化三个方面,论述"和"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家陈染运用近乎呓语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呈现的身体写作,撕开女性锁闭自我、顾恋躯壳的内心世界,挖掘出现代女性"无处告别"的优雅孤独,这种孤独萌于内心、源于俗世,是调动女性的感觉与知觉来诠释的一种生存之痛,是男权主导的社会模式与危险的同性之爱,给女性带来巨大压力和生存困惑的独特反应。  相似文献   

8.
张悦玫  迟国泰  许龙安 《管理学报》2009,6(8):1047-1055
根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基于经济发展环境、社会发展环境、生态环境、人力资本环境、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评价准则,利用客观赋权的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建立了基于熵权法的人的全面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对中国"十五"期间人的全面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特色与创新体现在:①根据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原则建立指标体系,使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评价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克服了现有指标体系及其选取规则不合理的问题;②通过熵权法赋权反映了客观数据所体现的指标间的差异,且在对未来数据的推断中反映客观权重的变化,避免了主观赋权法存在人为分配权重不合理的现象;③通过对中国"十五"期间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给出了中国"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内人的全面发展的针对性政策建议,建立了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的有机联系,有利于评价对象的自我管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既需要组织的大力培养,更需要自己的勤奋修为,内因的努力与外因的"给力"有效结合,才能更好更快地成熟起来,担当起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基层从政中,年轻干部莫当"七手"人。群众面前莫当"指手"人。少数年轻干部习惯于在群众面前指手画脚,以居高临下的做派显示自己的权威,缺乏与基层群众平等交流的谦虚情怀。肢体语言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在群众面前指手画脚,是不尊重群众、不信任群众的外在  相似文献   

10.
程媛 《经营管理者》2013,(31):331-331
中国传统文化对后人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孔颜乐处"。"孔颜乐处"表现出对美好人生的认同和追求,启示我们应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注重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启示"和"启事"混淆,曾成为《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的"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之一,时至今日,这个错误仍然是很多人常犯的。"启示"和"启事"至少有三点区别:一、表现形态不同。"启事"是一种公告性的应用文体,是为了说明某事而在公众中传播信息,一般采用登报或张贴的方式,其形态是显性的;而"启示"则是启发提示,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启迪思想或激活思维,其形态是隐性的。二、语素意义不同。"启事"用的是"启"的陈述义,即开口说话,它和"启禀""启奏"的"启"同出一辙;而"启示"用的  相似文献   

12.
"和谐"政治思想内涵可分为"贵和""守和""持和"三部分。社会主体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困境具体表现在"和谐"的社会治理理念尚未有效贯彻、缺乏稳固的社会治理结构、社会治理方式缺乏有效性导致社会发展失衡三个方面。"和谐"政治思想对提升社会主体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贵和","和谐"治理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守和",形成稳固的社会治理结构。三是"持和",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社会组织作为连接政府和民众的桥梁与纽带,其健康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注定会成为政府"名副其实"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4.
苏俊  顾佳 《经营管理者》2012,(23):20-21
成都彩虹集团现有员工1600人.去年,彩虹实现销售收入6.7亿元、利税1.2亿元.多年来,彩虹之所有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稳步发展,与刘荣富的"和谐企业观"有着很大的关系.他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做到基业常青,最根本的一条在于紧紧依靠广大员工,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员工互利共赢." 事实上,也正是这种"和谐企业观",为刘荣富当选十八大代表加了分.  相似文献   

15.
<正>相比于其他人群,官员对于心理疾病更加讳疾忌医。究其原因,"官心病"主要来自人际压力与工作压力。在官场法则面前,个人的挣扎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而一旦对这些现象提出质疑探究,又恐会被人误读成"意志薄弱","思想出了问题"。许多人往往选择"隐忍不发","一扛了之",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治",勇敢面对内心世界,培育高尚的官格,才是解决之  相似文献   

16.
何为"和谐"?"和谐校园"是什么样的?借用莎翁的一句名言:"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无论是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都离不开和谐精神的熏陶、和谐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13年第十七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主要参会的学者观点及提交大会的论文进行了综述。本届论坛以"人与人、社会(组织)、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管理模式的融合创新"为主题,与会者围绕"东方管理的创新发展及实践运用"、"中国管理模式的内涵及研究策略"、"人与人、社会(组织)、自然和谐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与会者认为,中国管理模式的形成是一个融合创新的过程,体现了东方管理与西方管理的融合发展,体现了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价值导向性要求,其目标就是要不断促进人与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春节回来,偶见网上热议廖新波副厅长遭遇"打伞"风波,话题甚是有趣,话题之兴奋点绝非"打伞"本身,而是就此事折射出来的目前种种社会和谐之现状与民众不同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思想并非是舶来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就有之,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都涉及过。先人们的这些思想在以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今天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更应继承和发扬古已有之的"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核心,关注民生,使社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传承文明、开创未来的重大使命,肩负着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在21世纪中国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崛起与发展过程当中,更应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经济的和谐贡献自身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