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高校的党风建设事关高校能否科学高效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事关各个高校能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事关高校能否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高校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能否应对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的挑战。文章通过对党风、校风、教风、学风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认为“强管理、立党风、育校风、优教风、正学风”是高校“立党风、带校风、树学风”的现实有效路径,是吉林师范大学实现“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层次高水平师范大学”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设优良、积极的校风文化,发挥校风的重大作用,本文对已有大学校风的内涵做了初步的总结,并提出了设计校风用语的表述原则和要求。通过简练的语言文字凝聚全校师生,共同创建良好的大学校风,能够切实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3.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在高校建设良好校风和学风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建设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教学环境这一特殊育人环境的概念、特点、功能等概括的基础上,论述了教学环境整体优化的要求,揭示了优良校风对育人的作用与积极意义,从而提出了创设良好校风、促使学校教学环境整体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同源文化”的高校在校风建设中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文化过程。进行以“同源文化”为分类标准的高校校风建设比较研究 ,既可以揭示校风形成的文化基础 ,又可以发掘校风建设的内在规律与文化过程。研究分析“同源文化”校风特点及其作用 ,对于促进当前和今后各级各类高校学风的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的"三风"(学风、教风、校风)建设是关系到育人环境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学风、教风、校风是一个互动的系统,教风是关键,学风是核心,校风是根本,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培育优良的"三风"并使其成为高品位校园文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校风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校学生干部在校风和学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作了深入地分析 ,指出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校风、学风建设的关键 ,并就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 ,促进校风建设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强健体魄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要使高校能够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不仅要靠学校管理有方,而且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优良校风的熏陶。因此,校风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本文就校风的涵义、作用、形成的途径等方面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9.
论校风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探讨高校的校风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关系、心理影响及其特有的心理机制。高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 ,使大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进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0.
刍议大学行为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行为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行为文化是在大学系统中长期形成的、并通过大学各主体的行为活动而展示出来的文化形态的总和,它既具有文化的历时性的特点,又在表现形式及功能上不同于大学文化的其他组成部分。大学人是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大学行为文化体现于大学人为实现大学目标而进行的文化活动中,大学校风是大学行为文化的本质表现形式。进行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大学行为文化建设,倡导优良校风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精神主要表现为:追求真理的无畏战斗精神,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精神,革故鼎新的革新精神,务实有为的实干精神。弘扬王安石的精神,要善于从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借鉴,积极推进当代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大业,从传统与时代的结合中创新,造就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应从知识、精神、能力三个方面同步进行、全面发展,而其中“精神”的培育则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它本质包含着探寻自然、求真的科学精神与探寻人世、求善的人文精神:两者交融互补,保证了人类实践发展的正确取向和成功,是创业者开拓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与培育是当代大学创业教育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又是未来人才所必备的基本品质。地理教学中必须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本文主要从二者结合的内在基础、结合的内容以及结合的途径三方面作出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关于"魂与身"的故事。细加区分,可以将这些故事概括为两种类型:一是人死后灵魂脱体的故事;二是生魂离开活体的故事。文章对这两类有原型结构模式的故事的发展作出简要概括,并试图从文化学批评中的宗教批评和原型批评两种视角对其形成背景作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对立的实质是 :科学主义以自然科学为惟一的文化模式并以之改造其他文化 ;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以人文主义“规范”科学主义。二者各有其合理之处 ,亦存在偏颇。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即 :科学精神是人文主义 (精神 )的基础 ,人文精神规范科学精神。在深刻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基础上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首先是科学 ,而更重要的是 ,马克思主义在人文层次 ,是关于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  相似文献   

16.
论文艺的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精神在实质上体现为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这种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在人史关系、主客关系和天人关系相对立的情境下往往表现为美学意义上的崇高精神 ;在人史关系、主客关系和天人关系相统一的情境下往往表现为美学意义上的和谐精神。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和和谐精神总是通过弘扬人的崇高精神逐步地加以实现的。我们需要描写壮美和崇高的人物、事件和现象 ,以感召和呼唤的激情 ,用壮美和崇高的精神培养和增强人们的不畏艰险和追求光明的信心与勇气 ,推动我们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与共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产生分野与对立的根源,提出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与共建的前提是正视科技进步与人文发展的现实对立,在克服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片面理解,重塑当代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基础上,通过观念互启、方法借用和学科整合等途径和方式,达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交融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是探索世界奥秘和追求真理的科学实践和认识活动。科学的整体架构主要由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构成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科学精神的本质就是一种求真精神、怀疑和批判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十八大用24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要求。文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理解和阐释: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土壤和根基,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创新,这两种精神相辅相成、相融相生。通过民族精神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凝聚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特点;进行时代精神教育,弘扬和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改革创新的时代步伐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受教育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真正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20.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高校可以融通的关键是如何总结已经取得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如何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通这个系统工程中寻找一个提升的切入口。这个提升的切入口在专业教育,只有在专业教育中充分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通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