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种色调,自古以来就是建筑艺术中积极的装饰手段之一。在蒙古的建筑艺术中,颜色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蒙古建筑艺术的民族形式,是在特定的自然气候条件下,遵循着一定的艺术传统、颜色心理作用及象征意义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蒙古的自然界,有着非常丰富的色彩和色调组合,它们促进了蒙古民族色调的形成。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有机联系以及与空间上的统一,正是由色彩决定的,在建筑物的表面上积极地涂以各种颜色。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对世界各民族文化和艺术的认识视野不断扩大。且不说早已熟知的欧洲文化和艺术现象,就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文化和艺术在今天也得到深入研究。我们是靠这些国家的学者、欧洲各国特别是苏联研究人员的著述来了解他们的文化和艺术的。可以确切地说,今天我们对东方许多民族文化史的了解并不亚于对西方民族文化史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4.
5.
蒙古地区的古突厥葬后遗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突厥人的葬后遗存长期以来便吸引着学者们的注意。今天,构成这一研究对象的还包括经过精心考证过的石人。然而在专家们中间仍有许多有待争议的问题。例如,此类遗存的作用及雕像的意义就是长期争论的热门话题。现已证实,此类葬后建筑与古突厥人有着确凿无疑的联系,并且突厥兵士雕像是为纪念死者举行葬后仪式所建。近年来的研究使我们 相似文献
6.
7.
8.
洪玉范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
历史上的蒙古族妇女,不论是在连年的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的日子里,都显示出她们的聪明才干和坚毅性格,对蒙古族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就这方面作一介绍,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教。一、辛勤的家务劳动 据有关史料记载,古代蒙古“女子颇辛勤,助其夫牧养家畜,缝衣制毡,御车,载驼,敢於乘马,与男子同”。“妇女们的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的事业和家务上,如准备家庭所必须的食品,管理仆役,看护小孩,这些都是她们的日常事务”。我们还从成吉思汗的一段话中,可以看到古代蒙古族妇女们在家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男人不 相似文献
9.
王惠德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我国北方最早的青铜文化,创造这种文化的先民们在赤峰地区生息繁衍了一千多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近年来,夏家店下层文化考古进展迅速,特别是大规模防御设施“城堡”的不断发现,为我们探索这种文化的内涵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历次的考古遗迹,对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周代文化遗存和战国一汉代文化遗存进行了梳理,其中,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均为聚落遗址,有五河县韩村遗址、台子山遗址、大程村遗址和固镇县垓下遗址等11处;周代文化遗址基本没有独立存在的,均是叠压于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之上,采集到明确周代文化标本的遗址有五河县小张庄遗址、台子山遗址、刘李村遗址、固镇县沱河1号遗址等4处;战国一汉代遗存有聚落遗址、建筑遗址、古战场遗址、古墓葬等,已调查发现大粱庄汉墓群、刘余村汉墓、固镇县孙庄1号墓群等124处。这些遗址都分布在沱河沿岸的台地或高地上,沱河为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C·B·吉谢列夫领导下的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和外贝加尔地区的考古调查,不仅雄辩地证实了蒙古古城的存在,而且指出城市作为行政管理和商业手工业的庞大中心在蒙古社会发展中曾起过重要作用[1]。哈剌和林就是这样一座城市,该城是成吉思汗于 相似文献
12.
13.
论蒙古古代战争中的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世纪末至15世纪初,蒙古民族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下,以锐不可挡之势,冲上世界历史舞台,踏遍了北自贝加尔湖,南至中南半岛,东自鄂霍次克海,西至亚得里亚海的广大地区,取得了震撼世界的战绩。对此,古今中外研究者颇多。军事评论家万耀煌说:“中国之兵学至孙子集理论之大成;至元太祖成吉思汗,而呈实践之巨观。此两人者,遥遥相距千祀,一则援笔以言,一则仗剑以行,卒以造成历史上中国军威轹亚欧之伟业,发扬数千年中国兵学蓄精养锐之奇辉。”但是,以往的研究忽略了蒙古古代战争中女性的作用。在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之际,笔者怀着浓厚的兴趣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4.
陈永国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2):22-25
英雄崇拜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文化传统,作为蒙古族的缔造者,曾经创下震惊世界伟业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广大蒙古族民众引以骄傲和自豪的英雄,成吉思汗崇拜无疑成了蒙古族社会的流行。成吉思汗崇拜是在蒙古族特殊的发展进程中形成,它对早期蒙古国家、民族的发展以及统一元朝的建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谢尔盖·弗拉基米洛维奇·吉谢列夫1905年7月4日生于麦蒂希市(现莫斯科州),1962年11月8日在莫斯科逝世。他是苏联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53年),青铜时代、南西伯利亚及蒙古古代与中世纪史考古专家。吉谢列夫1926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30年起任国家物质文化史研究所(现苏联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39年为莫斯科大学教授,1946年获历 相似文献
16.
反映国家关系的史料文献,揭示了由闭关锁国发展到对双方都有益的信息和经验交流这一文化关系转变的辩证过程。苏联社会学家波尔什涅夫成功地提出了由“吸引”与“排斥”两力均衡构成的社会民族体系。作为这种交流的机械模式,这种力量对民族心理产生影响,调整文化发展的趋向、文化交流的形式和范围。当然,这里指的是从属的,随经济改革自行调整的及在与之 相似文献
17.
18.
从1969年起,苏联和蒙古两国学者根据两国科学院之间的科学合作计划,组建苏蒙历史考察队,对蒙古境内古代和中世纪各个阶段的考古遗存进行调查发掘。截止到1983年,参与考察的苏蒙两国学者共发表有关论文二百余篇,有关著作十部。《蒙古的古代文化》是第十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19.
包朝鲁门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8-94
畜牧业经济生产方式是人类适应干燥、寒冷的草原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属于上层建筑。马克思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畜牧业经济决定了古代蒙古地区法律制度的内容,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依法保障公共卫生、防控疾病传播的早期尝试。及时隔离病患、依法规范丧葬活动、注重食物安全、严禁通奸行为、预防牲畜之间传播疾病,是古代蒙古地区疾病防控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系统研究古代蒙古地区疾病防控法律制度,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政治、经济、法律发展演变史。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