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理想主义的理性基础在于人们确信理性能够获得真理性的认识,并由此建构人类的理想世界。尽管理性获得真理的能力遭到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质疑,理性也确实无法获得绝对真理,但理性在经验世界认知能力则得以确认。而对超验世界的追求,虽无法达到绝对真理,但对人类探寻至善的理想世界,为人类建构价值世界也是有意义的。此外,人类理性功能的多元化,则为理想的建构和实现提供了更好的理性保障。  相似文献   

2.
公共理性是当代英美政治哲学一个核心观念,它关涉着现代西方社会多元化导致的冲突之解决。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公共理性概念可以追溯到康德哲学。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主张给予人们以不同方式运用理性的自由,通过理性的批判产生公意,"批判"就象"公共意志",根据全体有理性的人的同意来进行裁决。在《历史理性批判》和《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中,康德明确了"公共理性"是法治社会所给予个人的自由权利,以及解决冲突的基本态度。康德对"公共理性"的这种理解,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政治哲学,特别是其与罗尔斯的"公共理性"观念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系和意味深长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康德主体性道德哲学及其教育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全新 《文史哲》2003,(6):109-114
18世纪的康德哲学在道德哲学中实现了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革命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树立了主体性在道德生活中的地位。康德的道德哲学是从作为人本性的理性和自由出发去寻求一种具有普遍必然性的道德法则。康德强调,人的理性是道德原则的基础,人是道德活动的目的,人的意志自由应体现为对客观的道德法则的遵循,对绝对命令的服从。康德的主体性道德哲学在教育学方面仍给我们以富有意义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这篇论文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指出西季威克(Henry Sidgnick)对康德的自由的区分是不正确的;第二部分分析了康德的先验自由和实践自由,先验自由是实践自由的基础,但是先验自由只是说明实践自由具有可能性,并不能保证实践自由的实在性;第三部分指出西季威克与康德二者的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要说明的问题是不同的,所以西季威克认为自由意志的形而上学探讨对于一般伦理学体系没有必要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5.
自由理念和纯粹原则的"实在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先验存在形式在康德哲学中的地位和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可能性的前提:首先,这样的"实在"不可否定,它是"自我"与世界如此被区分的必然;其次,这样的"实在"就是人的"此在"过程的真实,它不但是自然的,而且是自由的;第三,这样的"实在"含义区别于普通理性下的经验对象存在,它是关于智性存在的肯定判断,是关于纯粹概念自身非经验进程的确实发生.总之,这里的"实在"是作为纯粹形式规定的存在,它因为理性的实践或意志而将自身的"实在性"必然地转换到被规定的自然现实之中.  相似文献   

6.
奥古斯丁意志哲学的出场导源于他对摩尼教"恶的来源"问题的辩驳,它是奥古斯丁基督教(道德)哲学体系的理论前提。自由意志理论包含着两个向度:一是自然理性向度,二是神学恩典向度。神学恩典向度是自由意志理论的建构前提。在《论自由意志》文本中,奥古斯丁由于着力解决"恶的来源"问题而忽略了对神学恩典的细致阐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否定神学恩典向度的存在,恰恰相反,自由意志理论的建构正是基于神学恩典向度。为了纠正其在《论自由意志》文本中对神学恩典向度的忽略,在《恩典与自由》中,奥古斯丁理论上将神学恩典从"隐"之状态中凸显出来,并彻底与贝拉基派划清界限。从《论自由意志》到《恩典与自由》,奥古斯丁自由意志理论神学恩典向度具有前后一贯性。  相似文献   

7.
理性总是力图超越经验世界,追求至善的理想价值,这种追求源于人的本性,即人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体现的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创造性,这种至善的理想,固然对人类具有价值和意义,但它并不能在经验世界实现,而只能作为形而上的理想在超验世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理性和自由是近代西方社会理论与时代的精神精华,康德作为一代哲人构筑了自己庞大的批判哲学体系,用理性的力量为人类的自由找到了根基。本文将着重从康德的道德哲学角度分析他对理性与自由的阐发,揭示他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理性和自由是近代西方社会理论与时代的精神精华,康德作为一代哲人构筑了自己庞大的批判哲学体系,用理性的力量为人类的自由找到了根基.本文将着重从康德的道德哲学角度分析他对理性与自由的阐发,揭示他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伟涛 《学术论坛》2013,36(1):6-10
传统伦理思想中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有感性主义幸福论、理性主义自我实现论以及宗教禁欲主义,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幸福与道德相割裂的疑难。康德坚持"道德不是幸福,但道德是配享幸福的条件"。德性幸福观,是对传统物质主义幸福观的批判,也是对传统理性主义自我实现论者道德即幸福以及宗教德福轮回思想的审视和提升。康德的幸福观与其实践理性的理念是密切结合的,知性和理性、自然和自由的区分以及形而上学的道德自由指向,构成其实践理性理解的前提;德性幸福观是其实践理性的贯彻和道德自由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纺织品进口配额的取消与中国面临挑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2005年纺织品进口配额的取消,WTO成员各有思考,无论是处于成本相对劣势的发达国家,还是处于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潜力都特别忧虑。实际上,中国的出口环境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只要配额取消就可以长驱直入各国市场,因为各国对自己市场的保护措施是多方面的。中国要转变出口追求标准,即从单纯的追求创汇总额向追求出口利润或净利益转变。为此,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要追求企业和国家高效益,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有效地组织产品生产,形成本国企业对特定产品市场的垄断,以便靠价格控制,而不是数量激增获得最大限度的出口收益。  相似文献   

12.
在<长夜>的整个艺术想象系统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再现、类比和变异三种想象方式.这三种想象方式从记忆形象、象征形象和理想形象上将姚雪垠的江湖世界打造得色彩斑斓而又别具一格.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没有哪个作家能像姚雪垠这样在长篇小说中以建构在个人经验之上的想象力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如此完整、集中、系统化的江湖世界.  相似文献   

13.
14.
阿尔弗雷德.许茨作为追溯生活世界意义构造的思想家,把日常生活世界看作是意义构成的世界,认为个体对"生平情境"的经验是日常生活世界的基础,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主体间际的世界,是人行动的领域,把社会行动定义为有意义的经验,日常生活因此是意义构成的领域。日常生活由于其主体性意义而成为社会实在,而且是人的多种实在中的最高实在,是其他各种实在的基础。对于这个世界,人们对它具有的是突出的实践兴趣,实用动机支配着我们关于日常生活世界的自然态度。  相似文献   

15.
简论建设和谐世界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和理论。2006年5月12-14日,由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和菏泽学院共同主办的“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菏泽学院召开。与会学者以“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为主题,围绕着建立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内涵、目标、价值与原则、历史意义、途径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目标、原则、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推动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建设和谐世界”这一重大课题,本刊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择以下6篇发表,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学者对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共运重大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16.
“意象征”——现代诗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义 《学术研究》2002,(11):119-123
本文通过对“意象”与“象征”的整体把握 ,寻求双方的亲和性 ,推导意象与象征可实行“联姻” ,证明“意象征”是现代诗掌握世界的一个基本的、主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是一个西方主导的世界.在西方主导的世界上如何进行中国思考,是中国学术研究、特别是政治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历史高度上,基于对中国方位的历史与逻辑的梳理和把握,对中国意识、中国思考、中国视角进行政治哲学的诠释,提出在西方主导的世界上进行中国的政治哲学思考的理论框架和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10多年来,俄罗斯政府除了应对国内一系列矛盾问题、北高加索地区的战争和周边颜色革命的不断挑战以及世界秩序重建过程中的大国博弈等,更加致力于以“人类文明”的方式和形象“重返世界”.无论是积极主动展开与世界的对话、举办重要论坛和大型的国际活动以及加大输出文化服务力度,还是依托独特的历史和传统优势,再度寻找和确立自身文化和精神定位,打造崭新的现代文化空间,都凸显出俄罗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努力和迫切感.虽然遭遇内外种种困境与挑战,短期内不容乐观,但长远来看,俄罗斯独特的历史轨迹能否再创奇迹?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当代可能性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郁建兴 《文史哲》2003,20(1):75-81
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得以兴起的最深刻根源 ,就是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今天 ,市民社会作为一个可欲的目标 ,它的达成 ,仍然不能离开发展市场经济这个基础。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工作 ,不但论证着在国家能力和市民社会同样弱小的中国实现二者之间正和博弈关系的可欲性 ,而且也展开着某种可行性 ,那就是 ,提高国家能力 ,重构国家机器 ,是以合理界分国家与社会的职能边界、合理确定国家的合法性基础为前提的 ,而有限政府并不会自动成为有效政府 ,国家又必须充分发挥其支持和增进市场有效运作的积极作用 ,以使具有自主性和多元化的社会确保统一和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