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郁达夫认为“艺术的最大要素”,是“美与情感”.在郁达夫那里,美与情感互为表里、不可或缺,彰显了小说现代化的品格.美与情感的交响,带来郁达夫小说抒情艺术的三大特征:其一,以抒情的方式刻画人物;其二,用抒情的笔调描绘景物;其三,按抒情的要求安排结构.郁达夫抒情小说以独特的审美形态,表现出一种创造的活力和新鲜的风貌,为现代小说文体的革新和构建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巴金是位出色的抒情小说家。他的小说,不仅中、长篇散发着浓郁的抒情味儿,即使是短篇,也从多方面表现了作家独特的抒情才华。标志着巴金创作最高成就的固然是其长篇杰作,但就考察小说抒情特点而言,他的十三本短篇小说集倒是很值得注意的。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由鲁迅开创,经过“五四”时期新文学作家们的努力,很快就在格调繁复、流派纷杂的新小说中占据了一席显要位置。抒情,不仅仅是浪漫主义小说家的创作特征,许多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里也融汇了浓厚的抒情色彩,构成了多种抒情风格:郭沫若是以诗的才情构思小说,落笔激昂姿肄;郁达夫作着大胆的自我暴露,直抒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的作家,由于面对酷烈的社会现实,大多选择以倾诉作为短篇小说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从讲述变成倾诉,短篇小说侵入了诗的范围,这是五四短篇小说的一大创举。不过,因作家个人体验及抒情的心理动因各有差异,这些小说在表现方式上千姿百态、个性斐然。最能体现出五四时代特征的抒情短篇小说形式,当属以郁达夫为代表的主观宣泄式、庐隐为代表的日记书信式、鲁迅的手记式、废名的田园写意式等。抒情的介入,使传统短篇小说的叙事重心发生了彻底的颠覆。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长河里,涌现出了一系列卓有成就的作家,如鲁迅、郁达夫、沈从文、巴金等。这些作家都以自己特有的歌唱促进了中国抒情小说的成熟和发展,都用自己独有的抒情手段丰富了千恣百态的小说园地。鲁迅善于在回忆的氛围里抒写童年的情趣和过去的悔恨,或者把童心与乡情天然地融为一体,或者让往事的回忆漂浮在心理的流程上。抒情强烈而自然,感情深沉而蕴籍。郁达夫则不然。他的小说可以说是一系列感情的大展  相似文献   

5.
论郁达夫与沈从文的抒情小说李夜平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曾建立起两种最主要的浪漫主义抒情品格──自我抒情品格与乡土抒情品格,郁达夫与沈从文分别是其最典型也最优秀的代表性作家,他们的文学史地位和意义以及对后来小说创作的重要影响,皆是由此奠定的.因此,运用比较...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曾被人称为“中国的佐滕春夫”。郁达夫与佐滕春夫一度友情甚笃 ,后因佐滕春夫发表反华小说《亚细亚之子》 ,两人反目成仇。但佐滕春夫作为郁达夫最崇拜的日本作家 ,在创作上仍然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他的“私小说”《田园的忧郁》 ,更是以其大胆的自我暴露和抒情式的表现手法影响了郁达夫的《沉沦》等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作为创造社的干将与从东北作家群走出的萧红不论是人生经历还是各自的小说创作都有明显的区别,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相通之处:坎坷困苦的人生经历使得两位作家都将小说创作的视点集中在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方面;他们都与鲁迅有着深厚的友谊,小说创作也都得到了鲁迅的肯定,并程度不同地受到了鲁迅的政治观与文艺观的影响;他们在小说创作上具有相似的美学追求,在小说的艺术表现上也都具有散文化、抒情化和绘画化的特征。他们的前期小说创作都得到了进步作家的肯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两位作家依照自身对人生的理解进行的创作却招致了众多的批评和否定。  相似文献   

8.
庐隐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坛,并一度以她独特的浪漫抒情方式获得声誉的女作家。她运用浪漫抒情的小说体式来写小说,使其小说偏离传统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结构紧凑等因素构成的稳定范式,以有别于传统小说的体式增加着她自己小说创作的艺术价值,从而展露出她独具魅力的浪漫抒情小说体式特征。  相似文献   

9.
废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尔不群的作家,以诗人的气质创作小说,是我国现代诗化小说的鼻祖之一。小说的诗化,其实质是小说的抒情化,废名的诗化小说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质。本文将从诗化小说的艺术特质出发,着重探讨其前期创作的诗化小说的情感特征及缘由。  相似文献   

10.
我们现在来研究主题和人物,主要是探索郁达夫笔下一系列“零余者”形象的外来源渊。我们研究的绞索是:俄国文学中“多余的人”→英国文学中“拜伦式的英雄”→和德国文学中“忧郁的人”→俄国文学中“小人物”和日本文学中的“自我形象”。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我们在体裁和样式中还会进一步研究,这里主要探讨郁达夫小说中系列自我形象的共同特征,目的是为了找出这些特征的外在来源。郁达夫很受法朗士的文学主张的影响,认为文学作品最主要的价值是表现自我。他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①于是他提倡写日记文学,不同意第三人称写作品。他自己也常常以自我为取材,甚至将自己的恋爱日记写成作品供于读者,这曾在文坛上引起过争论。然而,有人在论及郁达夫这种文学主张时,却将之引入歧途,完全把他笔下人物当成了作家自己生活的实录,抛开了艺术加工的成分,  相似文献   

11.
唯美的抒情风格、优美的意境、口语化的语言构成了孙梨早期作品的写作特征,而孙犁早期创作又是个体经验写作与政治抒情写作的糅和,且在政治抒情写作大背景下实现了个体写作。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他对现代文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尤其是"自叙体小说"的创作。郁达夫受到"私小说"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又使得他超越私小说,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风格。本文意在通过对郁达夫与"私小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与阐释,为郁达夫研究提供一个向度。  相似文献   

13.
隐逸,是郁达夫最典型的人格特色,几乎囊括了现代隐逸的各种形式。他"隐于自然",认为欣赏自然,欣赏山水,就是人与万物调和,人与宇宙合一的一种谐合作用。他"隐于酒色",几乎把"酒色"当成了他的精神家园。他"隐于书斋",读书、买书、藏书、著书成为他终其一生的爱好。他"隐于宗教",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淡泊出世、放达超俗的佛道意识。他"隐于死亡",在"杀身成仁"的民族大义中实现了生命的完满与超越。在郁达夫的"隐逸"中,"隐于自然"和"隐于酒色"是其最突出的表现。爱欲和自然构成了郁达夫小说中人物生命的两极。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深受屠格涅夫影响,这已成为学界共识。在"零余者"与"多余人"上,在情感基调与创作手法上,郁达夫都主动地向屠格涅夫进行了学习。本文通过对郁达夫早期小说《南迁》对屠格涅夫《罗亭》的借鉴的分析,更加确证了这些观点。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小说创作中充斥着“零余者”形象,这不无颓废主义气息的文学形象,向我们呈示的是在中国现代伦理变革过程中,现代个体从传统道德构架和文化范式中脱胎而出,寻找、建构自我的艰难心理历程的一个侧面。同时,郁达夫笔下的性描述与性欲话语表达作为中国现代伦理变革这场影响深远的价值范式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了对自我、族群以及现代伦理道德的重构。这是以一种弗洛伊德式的“影响的焦虑”记录了现代个体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一种美学反抗。某种意义上,郁达夫小说的颓废书写是中国现代情感伦理变革历程中的一个显著文学事件,为现代感性自我这种全新的主体模式提供了一种存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运用尼采与舍勒等人的怨恨理论分析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创作与生平 ,我们首先从对《沉沦》主人公的性心理与民族情绪开始着手 ,分析《沉沦》的主人公由性压抑而引发的民族情绪。以此为契机 ,我们分析现代民族主义的心理机制。进而 ,根据现代性陌化空间的特点 ,将这种现代性陌化空间与古典的亲和性空间进行比照 ,解读郁达夫一生创作行迹 ,由此概括出他徘徊于沉沦与隐逸之间的现代性人格。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新马时期文论着重阐述关于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文学创作艺术性等问题的观点。他对文艺的本质与功用、创作主体的社会性等的论述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其新马时期文艺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郁达夫认为,抗战时期任何文艺家都不可能置身于时代潮流之外,文艺创作要尊重文艺自身的规律,注重文艺作品的艺术表现,并从创作主体、体裁与题材的选择以及艺术美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抗战时期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认识从早期对日本文化的喜爱和弱国子民的悲哀诉说到20世纪30年代对日本文化和国民性的理性评价,包含着爱与憎的感情纠结。他以日本为镜子参照本民族文化和国民性,进而对之进行批判,这正是明治大正时期留学日本的一代中国人认识日本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的小说独树一帜而自成高格,呈现出鲜明的文本特征。显示出自己区别于理性主义及传统小说的独特个性和强大生命力。这是作家非理性创作倾向的内在促发结果。在20世纪末的当代文坛,我们发现郁达夫的灵魂又回到了我们中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