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意是文章的命脉。王夫之亦云:“无论诗歌或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写好议论文,较高或较新的立意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题目、对材料进行综合思考(即“全方位思考”),深入开掘,善于发现事物的矛盾,从而提炼出富有启发意味的新颖深刻的议论中心。  相似文献   

2.
立意是文章的命脉。写好议论文,较高或较新的立意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题目、对材料进行综合思考,深入开掘,善于变向分析和多向分析,从而提炼出富有启发意味的新颖深刻的议论见解。  相似文献   

3.
“写作思维就是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写作思维中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件:‘写什么’和‘怎么写’。前者是写作立意的思维……后者便是写作结构的思维。”“立意思维的任务是在某种生活现象中或给定的写作材料中,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这本质就是所谓的‘立意’,或称‘中心’、‘主题’等等。结构思维的任务就是将内容(主题、立意)化为形式(文本、结构、篇章),它包含材料积聚(组织)、结构谋篇、语句组织(表达)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可见,写作思维训练最重要的就是“立意思维”和“结构思维”的训练.其中.“结构思维”训练包括材料组织、结构谋篇和语言表达的训练。而写作思维训练是很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写作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思维活动.如何让写作思维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依托优秀文本,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没有积累,思维会枯竭,凝滞,写作思维训练就成为“空中楼阁”,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4.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面对一段提示语或一段材料,要分析题目设计者的意思,明确中心句子的含义,紧扣写作题旨,准确把握范围,来表达自己新颖独特的思想。立意创新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学会逆向思维,从一般材料中挖掘新意。例如:以半命题“我渴望——”为题写一篇文章。如果写成是“渴望成功”、“渴望沟通”、“渴望理解”等,一看就感到平淡无特色,立意也不会有新意。但如果是逆向思维,反向立意,写成是“我渴望受到批评(有感于个别老师对优秀生的偏爱)”、“我渴望做个差生(中等生被忽视后渴望得到关爱)”、“我渴望吃苦(反对父母的溺爱渴望…  相似文献   

5.
作文在中考语文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审题立意又是关系到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性步骤。立意,“意”就是指中心思想,也称主题或主旨,指的是在写作时中心思想的确定。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而这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对文章的高低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何文章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没有这个中心意思,文章就如同一盘散沙,失去了灵魂。由此可以看出,主题与文章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制约了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如把握不助主题,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使人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6.
一、文题设计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人”字字形简单,但内涵十分丰富。请看一些人的人生体验:一撇代表理性,一捺代表情感,理智应当置于情感之上;一撇代表义务,一捺代表权利,要行使权利,就必须尽好义务;一撇代表成功,一捺代表失败,成功建立在失败之上。请以“理智与情感”或“权利与义务”或“成功与失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所写内容必须在所选话题的范围内。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二、话题阐释何谓“多头型话题”?像上述材料一…  相似文献   

7.
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国家要创造一个好的创新环境。这就是说,要从上至下进行更深层次的观念转变;要少一些宪法和法律之外的条条框框,少一些理想和爱国之外的清规戒律,鼓励思维的开放性,增强思维的弹性,给人的思维限制越少越好;少一点“创新非一般人可为”的智慧神秘感;认识到创新教育最原始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提倡实心、实言、实行和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至于创新,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心理学上认为:“创新思维是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写作中的创新思维正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概括、分析、综合,借助一系列的联想、想象,从而创造出文章的过程。笔者在创新写作教学实践总结出“三提高”“四方法”,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9.
主体的思维创新活动系统作为一种信息化运动过程,可分为外部环境信息的输入、思维系统对外部信息进行变换的储存、重组创造和成果信息输出等主要阶段,并具有思维信息同化与顺应相统一、无序与有序相统一和解构与建构相统一等内在运动机制。人的思维创新活动系统具有自身信息活动的反馈回路。这种信息反馈表明了它是一个由“实践”再到“认识”的深化过程。思维创新活动系统信息的反馈并不是在原有层面上的简单重复或回归,而是在更高基础上或新的层次上的丰富与深化。思维创新活动系统的信息反馈运动特性要求我们进行思维创新活动时必须坚持信息反馈的适度性、准确性、及时性与随机性等科学活动原则。  相似文献   

10.
教师对作文的命题本应该是命“论题”,然而由于老师由于体制、观念、命题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命题时往往“命意”,强制规定和提供命题的立意(观点或主题),结果使得学生写作“被立意”。目前,在中学教育中,由教师“授意”,学生“受意”写作的“命意式”命题比比皆是,学生“被立意”写作的现状甚为严重,呼吁必须予以克服和严加避防。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大智慧:“一枝黄花”变身杀虫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沫沫  阿友 《华人时刊》2010,(2):46-47
从学生时代步入社会,是绝大多数人必须经历的过程,就业抑或创业是每一个学子必须面对的课题。但是学生是不是要等到步入社会之后才去思考创业的问题呢?本次《创业》版块有典型例子说明,其实在学生时代我们就可以努力养成创造创新思维的习惯,不仅仅是埋头于“啃”书本;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古代园林与中国的古代诗画,尤其是与唐诗宋词和宋元山水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古人对于诗画,讲求“以意为主”,“意犹帅也”,“贵先立意”,对于园林,古人刻意将自已的“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和绘画所描写的意境溶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以表现生活意趣、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因此,园林的构造总是具有某种“立意”的。没有“立意”,园中设置的各部分景物就很容易因缺乏艺术灵魂的统率而难以成为情意贯通、风格和谐的艺术整体。苏州古代园林名扬天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它筑园有“立意”。下面,试就沧浪亭、网师园,拙政园的“立意”和“置景”略作论述,以俟来者。  相似文献   

13.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写同一个话题,用类似的题材,有的立意平庸,有的立意脱俗,文章的优劣高下立见。归纳立意的“平庸”,主要有下列三种表现:一是“老调重弹”;二是“人有我有大家有”,言人所已言,千人一面;三是浮光掠影,思维停留在表层,缺少深度。怎样使文章的立意闪出亮点,胜人一筹呢?方法是:一、深入一层,在思想性上闪出亮点。四川省2003年考“交往”话题,不少考生写作时跳不出“因某件事友谊破裂——后又恢复——悟出交往需要宽容(或真诚)”这一圈子,缺少个性化的思考。有位考生拟题“君子之交”,立意新颖,文思层层深入:一是从“身在乱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荀子思维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思维直觉性是其思维方式中的重要特征,现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直观体验:“天官意物” 世界是否可以认识?这是任何哲学必须首先问答的问题。荀子明确地回答:“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承认并肯定人具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也有被认识的“理”,即规律。人之所以能够认识客观事物,就在于“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指人的主观认识能力与客观对象相接触就出现认识与智慧,形成了人的主  相似文献   

15.
作文的立意     
文章“立意”的优劣,是写作成败的关键。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是评定文章“质量”和“价值”的决定因素。作者不管写什么,都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内容上,坚持从“主题”为主,力求主题正确、深刻、新颖、有益于读者,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 我国古代写文章的人,早就认识到“立意”的重要性。南朝的范晔说:“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义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清代的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这里所说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写诗为文都非常重视立意,对立意的论述颇多。他们强调意的统帅作用,主张意从己出,清新有创见,不要抄袭前人;意要鲜明集中,切戒庞杂混乱;意要深刻,要才、学、识三长,才能立意中要;意要含蓄,给人有余味无穷之感。  相似文献   

17.
文章的选材立意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大问题,古人讲“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王夫之《姜斋诗话》)。高考作文如何选材立意,这要取决于《考试说明》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近年高考《考试说明》强调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注重对创新思维的考查,提高考生的思维品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节中写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心  相似文献   

18.
论“医者意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者意也"是医生在诊治中运用创新思维的概括,这种"意"的思维方式与<周易>的"意象"、<老子>的"意想"、<庄子>的"意也"一脉相承,<内经>称之为"意"或"悟"."意"有时可以理解而难以表述,"医者意也"以其创新思维能出奇制胜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是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考作文作为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其立意无疑关系到该科的成败。在人人都有话可写的情况下,竞争的热点很大程度上就落在立意能力的高低上,谁的文章立意深刻、新颖,谁的作文就能胜人一筹。笔者纵观近年中考满分作文并结合同学的学习、生活实际总结出几种作文立意的方法,不妨一试。一、以小见大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作者从生活中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或一个小问题入笔,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挖掘,引申和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提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旨,把意义浓缩成为大事、大问题的结晶。换句话说,“以小见大”就是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滴水…  相似文献   

20.
《诗文自警》辑佚十五则,系统地反映了元好问的散文审美理论。儒家的“中和”思想是元好问散文审美理论的基石,“不随人后,自成一家”是元好问散文审美的创新追求。在立意与遣辞的关系上,元好问凸显“意”的表达。同时他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处理散文写作艺术技巧问题,提出许多精辟见解,表达独到的散文审美接受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