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广东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发表了香港黄甦先生《粤东方言的形成及其有关问题的探测》一文(以下简称“黄文”),认为:“粤东方言比以厦门话为代表的晋江地区的方言(或者仍称为闽南方言)更早形成,流布的更广(包括大半个龙溪地区在内),使用的人口更多,只有它影响后者的形成,决不会是后者影响它的形成.只有后者是粤东话的次方言,决没有颠倒过来的道理.”这种看法很是新鲜,但无论如何,笔者是不敢苟同的.因而不揣浅陋,一陈管见,就教于黄甦先生及其他读者.一、广东闽语的先民是由闽入潮的黄文以大量篇幅,引用不少历史事实来证明从秦代开始便有中原人南戍五岭,与越杂处,并认为这是“粤东方言所以形成的客观条件”.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闽南方言是汉语方言中源远流长、多姿多采的一支,流行于闽、粤、台、琼、浙等省,在海外华人社区也是主要交际工具之一。几十年来,在汉语诸方言中,闽方言是研究成绩较为突出的方言,而闽方言的研究成果中,属于闽南方言的又占了80%以上。台湾省的语言学者对岛内的闽南方言(台语)早就有了相当全面的调查,整理出版了不少有关闽南话(台语)的著述。闽粤两省通行闽南方言的闽南厦、漳、泉地区,粤东潮汕地区和海陆丰地区,粤西雷州半岛地区等,多年来也先后开展过一些调查研究,发表过一些著述。浙南地区的闽南话通行范围不广,但自50年…  相似文献   

3.
闽南方言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刻了解闽南方言的历史和现状,以便对闽南方言今后的走向、保护策略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深入闽南方言核心区——福建泉州、厦门、漳州和台湾,以及潮汕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调查显示,年青一代闽南方言能力明显趋弱,许多传统基本词汇逐渐消失;城镇化地区普通话和闽南话已经是双语并行。调查结果认为,作为强势方言,闽南方言不会那么容易消失,但会随着闽南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方言作为族群的标记,是社会沟通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政府主持的电台、电视台开播闽南语频道,给了民众传承闽南方言必要性的信号,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最具体的举措。应该继续把闽南方言纳入学校的乡土教材中,组织开展以闽南方言为载体的文化竞赛活动和文艺表演活动,以确保方言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莆田方言属于闽方言的莆仙方言区,俗称“莆田话”,旧与仙游话会称“兴化话”。莆田地区通行的活在语音上如文白异读系统和闽南话基本上一致,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如有声母。由于地理位置处在闽东、闽南交界地带,所以又吸收了许多福州话的特点,如鼻音韵尾归结为一种,声母在连读中有许多音变的现象等,因而形成了特殊的、具有过渡色彩的方言。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也构成了莆仙地区特有的地域观念。在莆仙人心目中,莆仙话既不属于闽东方言,也不属于闽南方言,而是独立的一种。对莆仙话的研究,从五、六十年代《福建省汉语方言概…  相似文献   

5.
广东闽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闽方言是我国汉语所属的七大方言之一。它主要流行于福建省。广东境内也有许多地区使用闽方言。广东的闽方言可以分为三个支系,一是流行于粤东地区韩江流域的潮州话;二是流行于海南岛上的海南话;三是流行于粤西地区雷州半岛上的雷州话。这三种话使用的人数共在两千万人以上,占广东省总人口约五分之二。是广东省内的一种重要方言。  相似文献   

6.
闽方言是汉语最古老的方言之一,在汉语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通行于中国闽、粤、台、琼各省的许多地区以及浙、桂等省的少数地区,同时也是海外华人社区中重要的交际语。在广东、闽方言和粤方言、客家方言鼎足而立,粤东的潮汕话、海、陆丰话和粤西南雷州半岛的“黎话”(不同于海南岛的“黎语”)都属于  相似文献   

7.
闽南方言源于古汉语,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它保留的古语词、古文化比起其他方言要丰富得多,古汉语中有些词或词语中某些义项在今普通话口语甚至书面语已经消亡了,可、在闽南方言中仍然可找到它的遗迹,有的还活在闽南人的口语中,所以闽南话被称为古汉语活化石的确名副其实。关于实词部分举不胜举,有关的专家、学者对它比较感兴趣、涉及的也较多。此文专谈被人们忽略的部分——古虚词。这部分古虚词是指在普通话口语或书面语中已消失,而在闽南方言中继续沿用。如作副词的伤、犹、则作介词,连词的共,作连词的抑,作语气助词的末。无…  相似文献   

8.
闽南方言是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它主要分布在福建闽南地区、台湾大部分地区、广东潮汕地区和海南岛、雷州半岛的一部分地区、浙江南部的平阳、玉环一带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据初步统计,讲闽南话近六千万人。由于它保留较多的古音、古义,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因此引起海内外学者的重视。令人引为自豪的是,闽南  相似文献   

9.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极为丰富,并富有地方色彩.在本章里,笔者根据意义的不同,把闽台闽南话词汇分为17大类.现罗列如下:  相似文献   

10.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极为丰富,并富有地方色彩.在本章里,笔者根据意义的不同,把闽台闽南话词汇分为17大类.现罗列如下:  相似文献   

11.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极为丰富,并富有地方色彩.在本章里,笔者根据意义的不同,把闽台闽南话词汇分为17大类.现罗列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泉州至今尚保留着中国最古老剧种之一的闽南古典戏曲——梨园戏。而在古代中国,南方地区的“俗方言”是受人蔑视的。以至到本世纪,福建和台湾用的闽南话只限于口头用词而没有独立成文字。泉州文化遗产也受到不可弥补的损失。我们甚至认为中国不再有明代或清初版本的闽南方言作品。但英国牛津大学荣誉中文讲座教授龙彼得先生编辑的《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却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这些孤本是300年前作为古文物被带到欧洲,且一直未被人正式鉴定过。它们刊印于17世纪初,其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是用闽南方言的早期文学的罕见例证。现…  相似文献   

13.
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或“客话”,个别地方也称“(亻厓)话”、“麻介话”、“新民话”、“土广东话”。它是汉语七大方言中内部比较一致的一个方言。通行地域: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台湾境内和四川湖南部分地  相似文献   

14.
同心县位于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的过渡地带,人口近28万,80%以上为回族。境内方言有三片:北片话属兰银官话,南片话、下马关话属中原官话。各片内部回、汉民话均有差异。回民话在语法方面既显示出与甘肃、青海、新疆的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语方言诸多的一致——如宾语、状语的位置,“给、把、是”的用法;也显示出上承近代汉语语法的发展关系——如趋向动词“起去”的留存,助词“着”、语气词“哩、哪”的用法。本文介绍以县城话为代表的同心北片回民话的语法特点和一些虚词的用法,旨在为汉语共时和历时的比较研究提供些许有用的语料。例句下有浪线“﹏”者是阿拉伯、波斯等语言的借词。  相似文献   

15.
闽南方言具有很鲜明的扩散性,除了在粤东、海南、浙南等地扩散之外,还漂洋过海流播到海峡对岸的台湾、琉球地区,也在南洋(东南亚)等地和印尼-马来语交融,并与菲律宾的他加禄语接触,此外,还经由同是闽南语系的潮汕人散播到泰国、缅甸等并进入当地的语言。闽南方言的"流浪记",讲述的就是其在海外的传播和扩散,通过采集外语里的闽南方言借词为例,可以考证两者语言接触的客观存在、主要进程和空间走向。  相似文献   

16.
关于做好粤语正音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粵方言是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它不仅有较长的历史,而且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港澳地区,可以说,占绝大多数的中国居民,都把粤语作为自己的“母语”;在港澳定居或工作的外国人,其中不少也学粤语,使能更好地在港澳立足、发展。在内地,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不少地方,人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也使用粤语作表情达意的工具,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现在广东以外的地区,不少旅行社都刻意找寻懂粤语的人作导游员。甚至在世界各地,不少华侨或华裔也会讲广东话。今年5月,我曾接受澳门教育司的邀请,加入澳门私校校长代表因,到葡国、法国参观、访问和考察教育。一在这两个国家,我都遇上会说广东话的人。在巴黎,带我们游览的导游员也是会讲广东话的,正因如此,广东话到现在仍是我们用  相似文献   

17.
闽南方言的句首语气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华东 《东南学术》2007,(5):158-168
句首使用语气词是闽南方言的一大特色,也是闽南方言继承古汉语句法形式的特征之一。本文对闽南方言句首语气词作了系统梳理;从语气词与句子的组合情况解析句首语气词的句法结构特点;从句首语气词的出现与否及发音变音事实论述语气词对句子语义细微差异的指示作用;概述了句首语气词对句子语气所起的衔接、表态和增强等语用功能;从汉语史角度对闽南方言句首语气词的来源也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正> 《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古典名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小说写作的地理背景就在于鲁西——古东昌府一带,书中也大量地使用了山东方言,这就为研究考证它的人提供了最重要的内证,它直接关系着成书与作者籍贯的考证判断。在所有方言中,亲属称谓方言更显的至关重要,《金瓶梅》中的“达达”一词就引起许多研究者的争论。著名学者朱星先生认为《金瓶梅》中有些方言词并非纯山东话,如“达达”吴中方言也有,常州人说“爹爹”(tia tia),宜兴人说(ta ta)即“达达”,可知常州人宜兴人所说的都是“爹爹”的转音。故而,对《金瓶梅》中山东方言的这种认识就成了他的论点——《金瓶梅》作者苏州人王世贞说的一个论据。  相似文献   

19.
按语音差异,笔者将荣县境内的方言划分为3个大的片区即东路、中路和西路三片。中路话以荣县县政府所在地旭阳镇的语音为代表,西路话以长山、双古、新桥三镇为代表,东路话以成佳、五宝两镇为代表。西路语有不同于中路话和东路话的语流音变,主要表现在声调的变化上。中路话是典型的荣县方言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闽南语电影作为一种地域性很强的方言电影,它的出现及时取代歌仔戏弥补了来自台湾乡土社会的现代性焦虑。本文试图从艺术社会学的一个侧面探讨闽南语电影所表征的在地意识形态对台湾乡土社会认同的形塑作用,以及台湾乡土社会的现代性转型怎样对闽南语电影进行互文性再生产、并最终导致闽南语电影的沉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