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
<正> 市场经济的灵魂是金融市场。金融欺诈在金融市场十分猖獗。据统计,金融欺诈占我国诈骗案件的比例已上升到20%至30%,有的地方已达到50%,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后果令人震惊。 金融欺诈巧施技法 金融欺诈是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严重危害金融秩序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其形式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以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对深化金融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互联网金融不仅存在传统金融具备的风险,还存在自身特殊风险,这对监管形成了很大挑战。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趋势迫切需要合理的监管体系来保障其稳健运营。本文首先梳理其他国家的监管政策和实践情况,总结了国际监管经验,然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同时也是促进金融发展的基础作用。在金融创新中,必须要加大创新力度,鼓励和支持金融创新能力,确保我国金融产业能够积极有效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金融市场。在金融创新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针对其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同时能够找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提高金融市场的创新能力。另外,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才能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其创新能力,确保金融市场能够有效的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金融深化论作为一种改变金融抑制现象、实现金融良性循环的理论,被许多发展中国家付诸实施,其中,既有亚洲国家的成功例子,也有拉美国家的反面教训。我国应借鉴这些经验,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深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民间金融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理论探究了民间金融对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选取全国地区性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指数作为民间金融的代理指标,建立VAR模型分析了民间金融对这些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民间金融在理论上能直接以及通过货币政策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民间金融与货币政策的互动依赖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或正规金融的传导。从实证分析来看,民间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作用方式是先促进后抑制;同时民间金融也能显著影响通货膨胀,其利率升高会加剧通货膨胀;但是民间金融和货币政策无显著关系,这是由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没有起到传递作用以及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无明显的互动,由此表明民间金融并不能通过货币政策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民间金融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对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管控民间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显现出了明显的成效,各地区经济发展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金融发展水平也获得了大量的提高,但是各地区间金融发展呈现出非均衡的特征。本文通过对各区域的金融深化程度和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的状态,并对这一状态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金融也随之产生。网络金融的出现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方面的效率,变得更加的便捷、有效。但是网络金融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其金融安全风险问题也开始不断的出现。本文针对网络金融安全与风险控制进行分析,并为此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期间,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相关政策以推动西部地区区域金融的发展,试图保障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期间,存款、贷款和金融相关比例均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其中,贷款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但是其促进作用呈现递减规律,因此西部地区应继续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实行有差别的区域金融政策及货币政策等,继续完善以区域金融发展引导经济增长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现代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主要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构成。金融合约是金融衍生品的本质属性,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决定了其存在的价值。从微观角度看,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功能,包括避免市场风险、发现经济信息的变化、建立最新投资组合等;  相似文献   

10.
金融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之一。文章对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市场也由于金融的自由化发展,促使了各个国家间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金融创新在各个国家的发展创造了新的高度。直到20世纪末,金融工程技术广泛的应用到一些复杂而又难以解决的金融问题中,并使得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出金融工程与金融市场中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效率关系。本文就是在金融工程日益盛行的环境下,研究分析金融工程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世界银行对民间金融的定义已得到多数国家学术界的认可,但我国学者尚未达成共识;民间金融作为大金融系统的一个分支,具有不可替代的存在意义;我国民间金融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运行中也存在着合法非法难以界定、法律规制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法制化的薄弱成为民间金融发展的桎梏,加强民间金融的法制化已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能够彻底改变金融抑制不良现象、推动金融经济良性循环的根本理论,金融深化理论已经逐渐被许多重视金融经济水平提升的发展中国家广泛应用在金融指导工作方面,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不过目前为止,国际上应用了金融深化理论的国家很多,取得的金融成果却是大相径庭的,既包括像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应用失败的例子,也有像一些亚洲国家应用成功的例子。我国应该从这些应用理论指导相同而结果不同的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特征,创造出具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金融深化发展战略方针,将金融深化理论的实效性发挥到最大。下面作者就结合实际金融工作经验来简要谈谈金融深化理论对我国金融经济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银行供应链金融的提出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融资困难开辟了新道路,其融资模式为中小企业的融资理念和技术创新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中小企业和银行接纳和稳定高端客户提供了新渠道;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困境,使其经济效益增加,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供应链金融也在国内外各大商业银行中得到实践,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跨国金融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互联网金融是实现跨国金融的核心方式和有效手段。我国金融人才市场缺乏既懂跨国金融,又精通互联网金融技术的人才。我国金融类专业培养方案设计和金融类课程教学实践中的缺陷是导致我国缺乏跨国金融人才的重要原因。为了培养更多合格的新时代金融人才,笔者建议高等院校金融类专业和金融类课程进行如下教学改革:第一,提升案例教学比重;第二,增加金融类课程的实验、实践环节;第三,强化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增设第二外语课程;第四,增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课程;第五,增设互联网金融技术的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货币金融体系有两大特征事实:一是非正规金融(或民间金融)发达;二是利率双轨制。这两个特征事实相互依存,对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产生重大冲击,使得我国货币政策运行模式明显有别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非正规金融不受中国人民银行直接监控,由非正规金融体系中借贷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化的资金价格不同于正规金融体系中的资金价格,资金价格扭曲长期存在。为此,本文将非正规金融和利率双轨制这两个特征事实引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信贷扩张政策在增加银行系统信贷投放的同时会抑制非正规金融体系的借贷活动,而非正规金融与银行借贷之间的此长彼消关系削弱了信贷政策的调控效果。正向的信贷冲击减少了企业对非正规金融体系的可贷资金需求,从而降低了市场化利率,使信贷政策包含了信贷供给调节和资金成本调节双重效应,增强了信贷政策的调控效果。以降低非正规金融体系借贷摩擦为目标的金融管制放松政策能够减轻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并通过增加非正规金融的借贷资金供给降低市场化利率。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的未来趋势就是互联网金融的混合经营。互联网金融颠覆了传统的交易方式与金融支付方式,让一些传统的金融监管方式、传统金融机构、传统金融业务与传统金融模式受到了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余额宝的实质,并且从中探讨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状况,并根据目前互联网发展趋势来研究其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8.
融资租赁开创了"资产信用"这一新金融理念,具有集金融、贸易、服务为一体的全新金融功能特点。融资租赁有一个特殊功能—规避功能,可以绕过有关国家的金融监管和贸易壁垒,成为促进一个国家资本输出的重要方式。随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融资租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9.
张杰 《管理世界》2008,(11):13-31
中国国有银行的改革节奏自2004年以来陡然加速,而围绕改革方式及其绩效的议论和争执也接踵而至。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国家、国有银行体系以及其他当事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理论上为人们提供一个判断和估价改革绩效的全新框架和角度。为了厘清国有银行问题的要害和来龙去脉,本文从一开始就切入国有银行这种特殊金融制度安排的内部机理,结果发现,国家与国有银行体系曾经订立过一份特殊的金融合约,其要害是前者通过风险救助承诺换取经由后者提供的金融支持,随后的改革过程便合乎逻辑地围绕这份合约的调整而展开。可是虽经几番合约调整,风险救助承诺非但未能如国家所预期的那样被成功转移,反而蜕变为一种无形资本凝结于国有银行的资本结构之中;原本出于支持改革而刻意设置的利差补贴也就因此成为扭曲国有银行利益激励进而诱导其机会主义行为的因素。本文随后的讨论揭示出,国家与国有银行对于改革收益的时间偏好差异为后者通过扩张资产负债规模、增加账面利润从而获取短期红利提供了空间,资产负债规模的扩张又通过提升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之于宏观经济的敏感度而不断内生着对国家金融控制的需求,最终改革被牵入两难困局。本文的结论是,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的要害并不在于追求一些技术指标的短期改进,而在于通过有效的制度替换削减银行行为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和金融产业深度融合、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产业从业务到组织均发生了重大变革。本文聚焦金融科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行为金融、风险管理与公司金融等领域,从互联网金融的维度对这些领域近期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在提升金融效率、解决信息不对称、缓解长尾群体融资需求缺口等方面发挥了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其快速发展也导致了信用风险、信息安全、金融监管等领域诸多问题的涌现。互联网金融跨学科的属性决定了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多学科视角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