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吕本中是南北宋之交的重要道学家和江西诗派的诗论家与诗人,对南宋前期诗风的变化产生过重要影响.与江西诗派其他诗人相比,其诗歌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在思想内容上比较关注现实;二是在艺术追求上风标自铸,自成特色.就其风格而言,前期浑厚平夷而时出雄伟,中期趋于沉着深稳,晚期趋于老健枯淡;就其总体格局而言,呈现出开豁疏朗的器局与波澜宏阔的气势;就其细部技巧而言,注重深致新巧的构思与轻快流畅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略论沈宋及其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星闪烁的唐初诗坛,还有声震朝野的著名诗人沈佺期、宋之问,被世人合称“沈宋。《新唐书》卷二百二《宋之问传》云: 魏建安后汔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庚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曰“沈宋”。 他们在志骄意满时,曾写有深受皇家喜爱的应制诗,但就其现存的作品来看,他们还能直面险恶的仕途和惨淡的人生,抒发郁积胸中的块垒和悲愤,铺写出字字锦绣的诗句,使初唐诗歌由狭隘的宫廷生活开始转向广阔的社会领域,其体裁也由歌行杂体完成向诗歌格律化的转变,并最终形成“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格律诗,为唐诗的发展和繁荣作出重要的贡献。本文试图对沈佺期、宋之问其人、其诗作一些粗浅的探索,以还其历史本位。  相似文献   

3.
甘汝来经略广西近四年,在广西从太平府知府一直升任至广西巡抚,创作了不少关于广西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作品抒发封疆情怀、赓扬地方循吏、反映劝农实况、抒写登临怀抱、叙写科举情形,内容丰富,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颇受后人推崇。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这话很有道理。对于一篇文章,首先接触到的就是题目。题目的高下优劣关系很大。平淡无奇的令人索然无味,引不起多大兴趣。生动精采的则像磁石吸引铁屑一般,能一下攫住读者,不由得一睹为快;鲁迅杂文的丰富多采的题目,就有着如此强烈的魅力。 鲁迅一生写了七百多篇杂文,这些杂文的题目就体现了多样的风格和笔法。其中有的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有的明白如话,一目了然;有的充满哲理,启人深思;有的幽默恢谐,别有情趣;还有一些比较隐晦,似乎费解……,真是五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杂文占有光辉的一页。毛泽东给鲁迅杂文以崇高的评价;瞿秋白最早为鲁迅杂文编集子,写序言;无数进步青年从鲁迅杂文中汲取营养,振奋了精神,从而走向革命之路。今天,在社会主义时代,鲁迅杂文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鲁迅杂文为什么具有这样大的影响?为什么具有这样强的生命力?很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探讨的。鲁迅杂文有很强的战斗性,这同鲁迅的功利观是有直接关联的。鲁迅杂文的创作轨迹,同他的整个文学创作活动一样,有一个萌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爱情—婚姻—家庭关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社会形式之一。家庭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鲁迅把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方面的问题,作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她对封建的婚姻家庭伦理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否定,并结合自己切肤之痛的感受,剖析了封建伦理纲常造成的“种种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了一个崭新的家庭伦理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讨论这个问题,似乎和鲁迅研究无关宏旨;但作为社会问题的一个方面,在鲁迅的著作中对中医问题广有涉及,不可忽略。它不仅关系到鲁迅对自然科学的态度,而且也关系着对鲁迅思想的认识和评价。许多同志在交谈中,多以为鲁迅鄙薄中医,把鲁迅对旧中国的“中医”和对祖国医学的不同态度混成了一谈,这是大谬不然的,必须予以澄清。诚如论者所说,在鲁迅小说和散文中出现的所有“中医”的形象,都是作者深恶痛绝、极力鞭挞的反面人物,对于这些“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的骗术,也都进行了淋漓尽致的  相似文献   

8.
陈占彪 《学术探索》2008,(4):103-106
从鲁迅的艺术实践来看,他是运用现代主义手法的好手,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这方面研究颇多,亦无争议。但从鲁迅的艺术(包括美术、戏剧、诗等)主张来看,他却是坚定的反现代主义者,这方面却鲜有梳理。这一“实践”与“主张”分裂的根源在于他将艺术当作参与社会、改造社会的工具主义看法所致,因为在战斗的时代里,艺术虽然未必反映真实,但至少与写实是孪生的。只有使人“懂”才能发挥其作用,只有写实才能使人“懂”,这就决定了他的反现代主义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9.
吴洁菲 《江汉论坛》2007,4(5):128-131
鲁迅诗歌大体可分为言情诗、述怀诗、题赠诗、谐趣诗、砭时诗5类,创作上有5大特色:体式丰富,运用自如;仿拟用典,巧夺天工;锻词炼句,一字千金;砭时刺世,赛如杂文;情真意切,感天动地.诗歌展示了鲁迅被蒙蔽的另一面:一个柔情似水的"人间"鲁迅.  相似文献   

10.
罗烽既是卓有成就的小说家,又是激情奔放、独具战斗风格的诗人。罗烽同志的诗歌创作,几乎是与他其它文学体裁的创作同时起步,并贯穿于他的全部创作生涯。甚至在他蒙受冤屈的痛苦岁月里,罗烽同志仍然勤奋写作了一定数量的旧体诗词,只是由于作者当时的境遇,仅有少数几首得以发表。罗烽是以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姿态进入文学创作领域的。由于有党的思想引导,马列主义真理的烛照,因此,他的诗歌没有远离群众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和消极颓唐,而是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诗歌创作理论历来被称为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现实主义理论(如认为白居易诗论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白居易的《与元九书》系铳地阐述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等等);而近年来,却出现了大相径庭的异见,认为白居易诗论是一种非现实主义理论。对这样两种看法笔者都不敢苟同,故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拙见如下。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怀旧》,于一九一一年冬天用文言写成;刊于一九一三年四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上的时候,编者恽铁樵不仅在文中加有十几处圈点,篇末附以赞评,还将它登在卷首,以示推崇。当然,恽铁樵不过从文言着眼,崇尚其“词章”罢了,还没有看出闪烁在这篇小说里的真正灵光。 鲁迅曾说:“我惭愧我的少年之作,却并不后悔,甚而至于还有些爱,这真好象是‘乳犊不怕虎,乱攻一通,虽然无谋,但自有天真存在。”“天真”的《怀旧》以它向现实“攻一通”的深刻主题和高超的讽刺艺术,体现了伟大的鲁迅以他从文的第一步,就向封建阶级以及它所统治的黑暗社会举起了战斗的投枪,从而不仅使我们窥见了鲁迅探索人生道路的早年轨迹,还找到了一些形成鲁迅小说艺术风格的最早渊源。 《怀旧》写的是“私塾里的事情”,它通过一个九岁孩子的目光,以第一人称的写法,用一个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诗歌虽以“吟咏性情”为主要特质,却并不缺少“理”的艺术构成。在中国古代诗学中,“理”的合法性虽曾受到质疑,但以“理”入诗则又是历代皆有的诗学现象。无论先秦、汉、魏晋、唐、宋及至明清,理性光亮在古代诗苑中一路闪耀,从未停息。随着诗歌发展的不同阶段,理思的构成显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程度。以“理”入诗的高层境界不失形象宛然、情韵悠长的诗性品格,而直下理语、缺乏情致的粗陋说教则多为人所诟病。  相似文献   

14.
略论早期鲁迅关于“精神界战士”的思考·雷世文1二十世纪是中华民族觉醒的时代。这一觉醒过程,是以极少数的先进人物的觉醒为前奏曲的。他们最先睁开眼睛看世界,看中华民族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最先接受代表当代人类优秀文化的价值体系,撷取人类文明之果的乳汁,追逐...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李华的诗歌创作包括杂诗、咏史诗和抒情诗三类。前两类均为咏史组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后一类为抒情诗,包含边塞、纪游和写景诸方面,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李华的诗歌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解读不易。从历史的角度解读李华的诗篇是研究李华诗歌的基础工作。李华的诗歌创作属于雅正之列,值得有志于研究中国学术的人们揣摩学习。  相似文献   

16.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1857-1909)以小说家著称于世,其实他也是一位诗人.由刘鹗孙子刘蕙孙教授搜集、辑录、整理而成的《铁云诗存》,虽非刘鹗诗作的全部,但从这些诗作中也可以听到看到刘鹗作为晚清时期一个改革者的心声和心态.一刘鹗生活和从事活动的年代,清王朝已到了行将灭亡的阶段.他对于已经统治中国二百几十年的清王朝并无叛逆离贰之意,而有力挽狂澜、企图补天之心.他想通过改革、变法,把西方和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富国强民  相似文献   

17.
近日读到丁宁同志回忆郭小川的文章,知道诗人小川同志常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两句,来表达他寻求创作道路的苦心。在最近发表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光辉著作《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边有这么一段精辟的指示: 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  相似文献   

18.
肖铁诗歌的呈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似乎表现为一种对事实和真相的叙述与言说上。诗人这种创作追求的蕴涵,首先是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密切关注;其次是使读者从变幻莫测的人生世相里获得一种豁达与宽容;再次是使读者感到一种平易和亲近之外的深入人心。并且,从诗人的创作走向中,似乎正在从"实在"的风格而逐渐追求一些"空灵"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摘要]新诗如何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作者认为:中国诗人要明白我们是在用宝贵的汉语写诗,因此要珍视丰厚的母语,发扬灿烂的母语。学习新诗是要学习西诗的形式,进而抛弃中国旧体诗的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诗的内动旋律,即意境美、建筑美和音乐美。要认真汲取中国古代诗歌创造意境的艺术特点,借鉴建筑美学的艺术神韵,尤其是要学习音乐艺术所具有的灵动性、抽象性、可塑性以及腾飞力、穿透力、震撼力。在诗歌语言上要向古典诗歌口语化、民歌化以及生动的细节和灵活多变的风格学习。只有这样,新诗才能发挥感动人以情怀、启迪人以智慧、抚慰人以愉悦、鼓舞人以力量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20.
鲁迅特立独行的文化反思表现了一种最丰富最艰难最复杂最痛苦的悖论性质,几乎每个命题的背后都存有反命题,“四面八方几乎都是二三重以至多重的事物,每重又各各自相矛盾”。[1]1卷p345表现为:一,历史与现实的矛盾。传统不仅是历时性的更是共时性的,具有极强的抵制变化的完整性、耐久性、迁延性以及持久的道德约束力和情感依附性。传统绝不是过去、古典、陈旧、古代,不是在过去凝结成型的一种客体,而是由过去流传下来的流动于过去、现在、未来整个时间中的一个过程。鲁迅就成长和生活于传统之中,从7岁从周玉田读《鉴略》开始一生对传统文化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