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的两型社会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低碳城市群,促进节能减排,保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构建低碳化的城市群落生态体系。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区位、资源、人才、科技等优势和基础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而重化工产业结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了挑战。基于两型社会建设要求,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需要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低碳产业布局、低碳能源开发与利用、低碳消费与营销等。  相似文献   

2.
深圳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低碳城市运行的构成要素出发,分析了深圳建设低碳城市的减排目标,并分别从低碳城市的规划、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方面总结了深圳的政策和做法。本文认为,深圳要建设低碳城市,必须进一步改变能源结构、提升产业结构、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强度,并据此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关世界》2010,(4):56-61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注重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的创新突破,这与上海转型发展要求高度契合,而加快转型发展则是上海率先建成低碳城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陆小成 《城市观察》2011,(4):126-133
从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视角考察,加强低碳科技创新与科技公共服务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促进节能减排的关键与前提。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促进低碳科技创新而构建的科技基础条件和服务平台。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模型主要包括功能流程、功能类型、四维主体等。实现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基本功能,需要构建合作创新、政策支持、联席协商、要素流动等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5.
钟静婧 《城市》2010,(9):34-37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如何既能减小单位经济规模的碳排放,又能保持城市发展及城市建设活动的可持续性,将成为当前国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面对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安全的严峻挑战,融合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发展的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理想选择。建设低碳城市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当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在能源短缺背景下寻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作为低碳经济的先行者,近来英国正式颁布了低碳转型计划。该计划对电力部门、家庭与社区、工作场所和就业、交通系统、农业等领域的碳排放都给出了详细的应对措施,将减排目标具体量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与此同时,计划还突出强调政府在低碳转型中的定位和作用。该计划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城市和廊坊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遇三个方面论证了廊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转变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四方面的措施: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优化结构、构建节能环保产业支撑体系;加快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引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厦门低碳交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力  倪玲  李响 《城市观察》2010,(4):102-109
厦门城市规划与交通结构滞后于低碳交通的发展,各种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迅速增长严重制约了厦门低碳交通转型。为了实现厦门低碳交通转型,相应的对策有:加强低碳城市交通规划,优化交通结构,激励低碳交通技术创新,完善低碳交通制度,促进低碳港口航运产业转型,推进低碳航空发展。此外,还需要建立起区域性的海西城市低碳交通联盟,大力拓展各种低碳交通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关系到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低碳化发展为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通过介绍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转型"的关系,并阐述长株潭城市群低碳转型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及其路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2010,(4):79-79
2010年2月1日,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王荣代表深圳市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了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深圳也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第一个低碳生态示范市,重点探索在城市发展转型和南方气候条件下的渐进常态化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模式,将深圳逐步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公共服务体系是科技北京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北京市紧紧围绕科技北京建设的战略要求,加大了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资源聚集能力强而资源共享作用弱;共性技术服务功能缺位,技术孵化、产业孵化功能缺失;管理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不强。加强北京市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应加强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联盟;尽快建立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与扩散机制,根本解决创新服务功能缺项的问题;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为政策主线完善政策体系,提高科技政策的系统性和政策效率。  相似文献   

12.
Privatization and competitive politics brought about accelerated individualization in Bulgarian society. Both the constructive and destructive effects of individualization are particularly concentrated in the country's capital city. It rapidly shifted its economic structure from industry to services and re-oriented its territorial morphology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These changes mostly took place in a spontaneous and often anomic way thus provoking the need for a new Master Plan of the capital city. Sociological studies supported its preparation. Below the surface of a relatively stable size of the capital's population they revealed substantial migration to Sofia during the 1990s together with continuing large-scale emigration of the young, best educated and entrepreneurial population cohorts. Recent studies confirm this trend de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 capital city is economically in the best position in comparison with all other settlements in the country.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re-integration of Bulgarian society is still incomplete and this may be noticed in all its structural levels, administrative and territorial units, the capital city including. Thus, new institutional strategies are needed for coping with the effects of accelerated individualization. In the capital city, the core of these strategies should be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basis of its communal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3.
韩玉胜 《城市观察》2011,(6):165-172
面对城市现代化带来的负面效应挑战,“低碳城市”理念应运而生。从伦理学视角来看,“低碳城市”是一种对于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的道德诠释,它的出发点是“人”,实践理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价值归宿是“人,诗意的栖居”。要实现真正的“低碳城市”必须从根本上进行生产变革,同时,个体要进行“生活革命”。  相似文献   

14.
行政区划调整是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为实现区域或城市经济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手段。2010年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在资源整合、城市空间拓展和城市效率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各主体和制度创新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也启示未来各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最根本目标,把握调整的着眼点放到区域资源的整合上,努力实现区域管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一个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在2008年,因为奥林匹克运动而生气蓬勃。自申奥成功以来,北京大街小巷弥漫着浓郁的奥运气息,只等那神圣时刻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城市功能与低碳化关系的几个层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战场。低碳城市建设将成为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方向。鉴于当前关于低碳城市建设的道路尚不清晰,本文从城市周边生态服务体系的培育出发,论述了其对于低碳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同时从低碳城市的内部建设,包括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低碳化、城市运行低碳化以及生活方式低碳化三个层面,来论述低碳城市建设的架构及其内在联系。指出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是贯穿低碳城市建设各个层面的核心理念,不同层面的低碳化措施可以相互影响、协同作用,从而构成了低碳城市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7.
低碳城市建设及智能城网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城市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由之路。CIEN(智能城网)技术是实现城市低碳、环保、安全的能源保障战略的重要措施。CIEN集社区的微电网、微热网和物联网于一体,实现产能、供能、用能、节能、蓄能的能量最优化,具有城市能量系统“三网互联、五能最优”的集成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特点,引领低碳城市能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大多同时也是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如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鹿特丹等。"十二五"期间,上海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要求,因此,处于城市经济转型时期的上海必须建设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上海城市的协调发展。本文结合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实际,分析国际航运中心与城市协调发展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出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并从集疏运体系和港城一体化角度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城市实现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