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易》“观”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其通过观“天地”、观“生”、见“情”、观“会通”以及观“卦”等方式,达到明察、教化、颐养、建制和通情等目的。《周易》“观”是中国历史上诸多“观”之见解的滥觞,直接启发了“观物取象”的审美方式,构建了中国艺术独特的“重象写意”传统,对中国乐、诗、画等领域的文艺创作理念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中国美学有原初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易>所有的卦象都是由阴阳两仪组成的,都是以天地之文而喻人之文,表达了中国古代特有的生态美学整体论思想.从美学的角度来解读<周易>,可以有文艺美学、生命美学和生态美学的三种解读方式.相比较而言,生态美学的角度更能贴近<周易>美学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全貌.文艺美学的解读、生命美学的解读,也都可以上升到生态美学层面.  相似文献   

3.
<周易>的生态美学价值无疑是丰富而多面的.鉴于当今生态美学之建构,<周易>有四个基本的思想光点值得注意,即生命、变化、和谐与系统.从这四点出发,我们发现了这样三条生态美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即:生命-生态-生态美;变化-和谐-生态美;个体-系统-生态美.  相似文献   

4.
"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周易》文本与哲学思想的核心术语和观念之一。《周易》时哲学之文本质料--"时机""时行""时止""时位"是中国古代哲学对"灵动"易"时"所做出的智慧哲思,其体现了变易性、应因性、创造性等文化哲学意蕴。就意义而言,作为生活的智慧和行动的哲学,易"时"的思辨性设计--"见几而作""亨行时中""与时偕行"等更具行动性和使命感,它因始终贯穿着行动精神而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易》提出的很多哲学命题如观物取象、情见乎辞、言有物有序、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言不尽意、立象尽意、旨远辞文、言曲而中等,在思想原理上与古代文论具有相通一致性,因而,这些命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文论意义。《周易》哲学命题的文论意义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论、通变发展论、艺术表现论、审美特征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母体。它将最高的和谐"太和"作为自己的美学理想,以"贵时通变"的审美态度,在对生命本体的殷殷关注中体认出生生不已的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7.
中国美学强调文艺审美创作"常"与"变"的相依相成、相生相化,认为"常""变"是相对相向、相依相待、相互转化、相互统一、互为一体的.因此在中国文艺美学看来,文学生成的开端即终点,终点即开端,文、史、哲相通圆融、相互构成.注重文学审美创作的会通变化、与世推移、求新务新,是中国文艺美学的民族特色,也是中国文学的独特走向.  相似文献   

8.
《周易》的艺术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最重要的艺术学思想是关于象的论述:"观物取象","观象制器","立象以尽意",此外,则是关于阴阳的学说。《周易》和《老子》一起,为中国艺术学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周易》是中国文化之祖,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强调生,所谓生生之谓易。生,是生生不息之意,生命的生息之道,即生命美学之道。《易经》成书于国家和社会的动荡之际,却体现了忧乐圆融的生命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老庄道言观强调道是终极性的最高存在,言却具有非圆满自足的局限性,故“道不可言”。只有消解了名实对应关系,并借助象与意为中介,言才能指向道、通向道。由此,通过有限的语言指向无限永恒的宇宙生命,便是老庄道言观的美学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论《周易》中的“神”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神"这一概念,在易学史上是不断变化的,有多层面的含义。《周易》认为"神"是可以认知的,人们通过修养心性和直觉的体验,可以达到使自己的灵魂同神化合为一的境界。因此,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返回到神灵自身;通过神灵自我觉解,实现自然的呈现,从而感觉到神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尽管人们对柏拉图式恋爱耳熟能详,但是其内涵却时常遭受误解。结合柏拉图的《会饮篇》与《斐德罗篇》,从美、善、真方面对柏拉图式恋爱进行三维解读可以完整呈现其内涵。作为真善美统一的柏拉图式恋爱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它驱散痛苦的阴霾,实现了生命的艺术化;它冲破现实的束缚,实现了生命的自由化;它获致形而上的品格,实现了生命的超越化。柏拉图式恋爱可以使人类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解释“象”的涵义,对“象”两个重要规定“立象以尽意”和“观物取象”分别进行阐释,分析其内在的美学涵义,并试图说明它们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所产生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进而来体现《易》象所包含的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及其丰富的美学涵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科学实践观,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变革。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其他一切哲学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6.
跳香节最初是湖南沅陵"哇乡人"祭祀祖先盘古的一种原始仪式,后来演化成乡民庆贺当年五谷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等盛大的民俗活动。跳香是一种集戏剧、音乐、舞蹈、宗教于一体的人文综合性艺术现象,它的终极目的是在人文精神的追求上,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教育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为出发点 ,形成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哲学内涵 ,正确确立了我国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三个面向”的战略取向 ,提出了“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教育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高等学校要兼顾教育和科研等重要思想 ,贯穿于二十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 ,而且对我国教育事业在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仍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来,《周易》美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以《中国美学史》为主体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周易美学专著为主要代表,21世纪又取得了全面拓展的新收获。其研究方兴未艾的原因在于《周易》符号的神秘美、卦辞的象征美、标准答案的“不在场”美、内部体系的丰富美以及简单的科学美和占卜的游戏美结合起来的“真假难辨”美。未来的研究可从生活美化、心灵美学、和谐与美的社会、阳刚之美的政府、刚柔兼济的管理者、阴柔之美的公民等方面的构建着手。  相似文献   

19.
观卦[■]九五、上九两个阳爻在四个阴爻之上,有阳观于阴之象,亦犹人之二目下视或日月当空之象。圣人通过观察天地万物而明天道、神道及人道,并施其教化。如果人能做到内心诚敬、洁静精微,就可以与天交感、贯通天人。观之大用,不在祭祀,而在感孚,上观以孚天性而达性命之源,以立其本;下观以孚于人情而化育万物,以达其用。与天感孚又赖人之中正之德。四时不忒乃神道之显现,但非神之自为,而是阴阳消长循环所致。神藏于心,发于性,与生俱生,人们通过观心即可知神之所存,通过观性即可知天之所在。故这里所说的神道即性道。神道设教能够让人们生起敬畏之心,而如果没有敬畏之心,则所谓内在的超越及儒学的宗教性就难以坐实。  相似文献   

20.
论“道生法”的法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与法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在战国中期的黄老学那里结合起来,出现了以道论法的思潮,集中表现为"道生法"命题的提出。在"道生法"命题中,道为法的本体,是法产生、存在的依据;法是道的显现,必须在道的原则下运行,法目的是使人与万物归于道,道和法之间是体与用的关系。作为执道者的圣王是道与法的中介,是现实的立法者,必须受到道和法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