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11月5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提出了在接下来的两年的四万亿投资计划。这不禁引发我对法律程序的法理学思考。如果重大的政府决策,应遵循怎样的法律程序?法律程序的内在价值在何?法律程序是否在我国四亿投资计划决策过程缺失了呢?  相似文献   

2.
徐浩程 《决策》2008,(8):14-16
按照一般理解,公选在足够完善的程序保证下,亦能选出优秀的干部。那么,在公选中增加电视直播环节的意义何在?电视直播在公选中占有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公开的电视直播,究竟能为公推公选活动本身以及参与其中的官员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3.
在新世纪、新阶段,司法公正问题与司法效率问题同被列为法院工作的主题。怎样才能做到司法公正?换句话说,在现实的法院审判活动中司法公正应当包括哪些内容?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法院工作职能定位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司法公正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形象公正、兼容公正、时效公正。  相似文献   

4.
黄磊 《领导文萃》2014,(14):17-19
怎样去建设法治政府呢?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想法,也有不同的建议。正如这次调查所反映的,官员倾向认为首先要“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明确权责”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相似文献   

5.
读来读往     
《经理人》2009,(3):8-8
今天中国的家族公司,尤其是第一代创业的老板考虑退出的时候,最重要的问题是制度设计的问题,不是找接班人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制度设计问题,企业是很难在未来持续经营的。传承的制度包括什么?就是“三规”,即规矩、规定、规则。而交接的程序又是什么?核心有三点:第一,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第二,循序渐进分布到位;第三,尊重企业历史,着眼未来,解决元老和遗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崔凯 《经理人》2010,(6):64-65
最近太子奶和其掌门人李途纯再次成为关注焦点。“被花旗逼宫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消息甚嚣尘上。然而,走到今天这一步,其失败原因是否真如外界所言:被原材料涨价所害、债权人大量抽走资金导致资金链断裂?  相似文献   

7.
施能自 《经理人》2002,(4):36-38
从目前情况来看,如何认识和处理ISO9000、BPR(业务流程重组)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相互关系等问题困扰着不少中国企业的老总。如果企业已通过了ISO9000的认证,是否就意味着企业在管理方面已达到最高境界,可以一劳永逸,借助ISO9000的证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通行无阻?在通过了ISO9000认证的前提下,如果再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是否会对ISO9000的复审带来冲击?另外,由于ISO9000、BPR和ERP的实施工作都将产生操作手册、业务手册、程序文件等大量文档,是否会使得企业在大量文件中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8.
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及重要手段。通过对预、结算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复核,及时纠正所存在的错误和问题,使之更加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达到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保证项目目标管理的实现。如何才能既快又好的做好工造价的审核,特别是预结算的审核呢?现分以下三方面详述.  相似文献   

9.
《决策探索》2010,(9):70-70
所谓领导,就是率领和引导。其“主要职责就是出主意、用干部”(毛泽东语)。什么样的人可以当领导?中组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条例有标准、有规定、有程序,不折不扣地按照中央规定选拔就是了。什么样的人不能当领导?中央没有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0.
胡茵 《决策与信息》2010,(11):79-80
人类的物质生活与服务生活资源,与其他所有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短缺的资源对人们的生活构成了限制。面对这些资源限制以及社会结构、社会进程和社会制度的不健全,应当如何在市场程序与法律程序下进行交易?本书各篇文章探讨了美国人如何利用市场程序与法律程序两者的关系来应对短缺所提出的挑战。其中,第三章集中比较为达到可比目的而取得市场程序的功效中,调整不同或冲突利益之间的法律程序的独特优点以及限制。本文将针对此章探讨市场秩序与法律秩序的相互作用以及法律秩序的特殊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之一,具体到立法而言,构建正当立法程序是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关键性工作。长期以来,我国立法程序传统注重实体,轻视程序,注重法案的实体效果,忽略了立法程序的程序性价值,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剐是我国立法朝深层次推进,立法程序本身所具有的独立的程序性价值内涵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本文通过介绍正当立法程序的生成、构成要素以及主要特性,并在对我国现行的立法程序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为我国正当立法程序构建的某些方面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诉讼观念也随之改变,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民事纠纷解决过程中赋于当事人充分的程序选择权是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的体现,也有利于实现程序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益。本文从对民事程序选择权的正当性研究出发,审视我国民事程序选择权的立法现状及其在实践中的问题,并参考国外及其他地区相关立法,对完善民事程序选择权提出的构思。  相似文献   

13.
傅允 《科学咨询》2009,(22):18-19
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正颇有兴致地讲解、引导时,有学生突然冒出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当同学正在提出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旁若无人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就是我们常在课堂中遇到的学生“插嘴”现象,由于学生的不经意的插嘴,往往会搞乱教师心中预设的教学程序,于是课堂上我们便常听到老师这样说:“有问题请举手!“你的想法很好,但请等会再说好吗?”  相似文献   

14.
卢海林 《决策探索》2013,(20):63-63
一、当前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行政立法着重于实体,事前程序得不到体现.着重强调事后程序和事中程序 例如现如今我国的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行政程序中相对人的义务、权利等重视解决行政前的实体问题:忽视行政执法相应的程序,如对行政的时间、方式方法、步骤等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程序、相对人的程序知情权等,  相似文献   

15.
国外的公诉权制约主要体现在对起诉权的制约,例如德国中间程序、法国二级预审程序、英国预审程序美国的起诉审查程序。对不起诉权的制约,例如德国强制起诉程序、日本准起诉程序和检察审查会制度。  相似文献   

16.
证人宣誓作为一种规范证人作证行为的程序,被很多国家采用。我国是否也可以或者说也应该加以借鉴?本文通过对证人宣誓制度内容之简述并结合我国国情来论证我国暂时不应该引进该制度。  相似文献   

17.
民事纠纷复杂化和多样化需要民事诉讼程序的多元化,而我国解决特殊案件的民事特别程序的不足就显得亟需完善,本文通过对特别程序适用范围及与其相关民事诉讼程序的关系进行分析,对于我国特别程序立法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特别程序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事审前程序作为诉讼进入审理阶段前的重要程序,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以美国为例,其审前程序的健全促进了审判效率的提高和审前和解的大量实现。但是我国审前准备的建设却还处于萌芽价段,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从美国的审前程序中汲取合理养分,对我国审前程序的建立和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程序正义、结果正义与感知正义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行为判断标准。理性而言,正义的程序不一定实现正义的结果,也未必达到感知正义;结果正义未必根植于程序正义,也不一定符合感知正义;感知正义不一定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也未必满足结果正义。领导者若只关注其中某一标准,容易进一步加剧整体运行过程的波动性。领导者过度推崇程序正义容易有失人情味,过度推崇结果正义容易丧失原则规矩,过度推崇感知正义容易陷入感性思维,过度推崇单一的正义标准容易诱发极端认知。程序正义、结果正义与感知正义所展示出的不同关注点和判断标准,实则为正义感所应具有的不同层面要求和表征,组织所追求的公平正义感,领导者所希望展示出的正义形象,应该实现对三种标准的同时满足。具体而言,结果正义需根植于程序正义,以提升结果判断的公平正确性;程序正义需兼顾感知正义,以提升判断过程的公开透明度;感知正义需参考程序正义,以提升主观感觉的客观合理性;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需有助于感知正义,以提升员工对结果论断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20.
刑事再审程序是我国对已经生效的裁判的重新审理,是独立于普通程序的特殊救济程序。在不同的价值理念指引下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再审制度,我国在“有错必纠”理念指引下过度追求实体真实,造成再审程序在申诉多、申诉难,级别管辖,启动主体,再审审级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不尽合理之处,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