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学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主要人物安娜的悲剧必然性形成中,作者隐晦的写作立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人的永不满足的欲望所导致的情感游离和错位,则是悲剧的最终动因。  相似文献   

2.
评论界对苔丝的悲剧研究由来已久,近些年又开始从苔丝自身来寻找其悲剧产生的原因.本文设法从苔丝的负罪感人手来探索导致她的悲剧的原因.本文采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来分析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阐释负罪感对苔丝一生的影响.同时,本文还采用叙述学的聚焦理论并从苔丝作为聚焦者出发来分析她为自己的悲剧所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凯特·萧邦《一小时的故事》是美国19世纪末著名的反映女性问题的短篇小说,小说成功塑造了悲剧主人公马拉德夫人的形象。马拉德夫人的悲剧命运主要表现在:长期处于悲剧之中却麻木不仁;家庭婚姻生活不幸竞不自知;期待的自由生活来临时却猝然而死。男权压制和软弱迟钝的个性是导致马拉德夫人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悲剧的理解,张爱玲认为人性的偏执、情欲的盲目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她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人性.尽管她的小说可以说是"对时代颓废与家庭败落的怅惘与悲叹",可以说是对男欢女爱的冷眼旁观,甚至可以说是"开向四十年代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但这些都不是张爱玲小说的最高命意.相反,它们都构成了张爱玲借此表现人生、探索人性的一个背景,一个五彩缤纷的悲剧舞台,舞台上演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性.从此可以看出,张爱玲的悲剧观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美学思想的极好体现.  相似文献   

5.
项羽是历史上一个形象丰富饱满的悲剧英雄。导致其政治悲剧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开创一个盛世王朝应有的政治才干与眼光;刚愎自用,不懂得延揽并尊重人才;暴戾残忍,不恤民情;自恃才高,过分迷信武力。  相似文献   

6.
禁忌中挣扎的灵魂——《祝福》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往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个悲剧人物,学术界多是从封建礼教角度探讨她的悲剧命运,笔者认为导致祥林嫂命运悲剧的除了封建礼教,寡妇禁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就是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探讨寡妇禁忌这一恶俗对祥林嫂命运悲剧的影响,及她对此所作的挣扎但最终难逃其悲剧命运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7.
许多学者都认为草地退化的制度原因在于“公地悲剧”,逻辑的自然结果是应进一步推进以私人产权为指向的制度改革与设计.本文认为目前推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并不存在发生“公地悲剧”的前提条件,草地资源所有者行为错位是导致产权制度作用有限并引起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朱淑真的悲剧根源是她自主自觉意识的觉醒.表现有二:一是追求独立的人格;二是渴望美好的爱情生活.这同她所处的时代社会发生了强烈的冲突,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政治制度变迁与纳西族的殉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殉情在世界上备民族中都发生过,但可能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国的纳西族那样惨烈和严重.本文认为,政治制度变革引发的文化变迁是导致纳西族殉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清王朝在纳西族主要聚居区丽江实施"改土归流",推行大规模的"以夏变夷"强权政治和强制性的风俗变革,纳西族传统性爱观、婚姻观与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冲突,儒家文化的封建礼教与纳西族传统习俗的冲突,导致了众多的殉情悲剧.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由于历史文化实践活动的差异而具有明显不同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文化心理,其悲剧感、悲剧精神因之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从文学发生发展的宏观角度比较,西方文学悲剧精神的本质主要体现为西方人诉诸于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永恒矛盾的反思;中国文学悲剧精神的本质则主要体现为中国人诉诸于人与人关系的伦理道德批判。  相似文献   

11.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追溯古希腊悲剧的起源,根本目的在于对西方现代性问题进行诊治.西方现代性问题主要是现代启蒙理性所导致的生命的衰弱与文化的分裂.尼采通过对古希腊悲剧的分析、理解,呼吁悲剧精神在现代的再生,以救治欧洲现代文化中的精神赢弱,并由此提出艺术形而上学的理论构想来寻找文化的整合性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和王熙凤是表姐妹,又都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但是她们却从来没有对话和交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导致她们不说话的原因主要有三大因素:首先是两人在贾宝玉婚姻对象人选上的立场不同;其次是两人在贾府中的地位之争一触即发;第三是两人未来势力的强弱此消彼长,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两人貌合神离、相对无言。分析出小说中这两个重要人物不说话的原因,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领会《红楼梦》中微妙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的悲剧命运,更深入地认识《红楼梦》的伟大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3.
<正> 西方美学中悲剧观念到了叔本华这里,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悲剧的世界已不是传统的绝对的实在,而是个体感性生命的世界。这和亚里士多德把悲剧的基因归结为现实人的行为与动作,悲剧的意义在于可以净化人们怜悯和恐惧的感情,从而使人们感受到悲剧艺术所赖以孕育的坚实的母体,固然不同;就和黑格尔把悲剧源于两种伦理的冲突,导致永恒正义的胜利,从而使人们窥见一个头足倒置的世界,也大相径庭,相去甚远。在叔本华看来,艺术的本体就是人的生命自身,而悲剧艺术则是生命意志的绝唱。  相似文献   

14.
元代英雄悲剧既与西方悲剧在人物、结构、冲突、审美等方面最为接近,又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同时,它还带有鲜明的元代的时代和社会特征。元代英雄悲剧的产生,从发生机制上讲,有题材的历史继承性和现实针对性两方面原因。以历史上的忠臣良将、英雄烈士为悲剧主人公;以一悲到底为结构模式;着重表现紧张激烈的外部冲突;以崇高悲壮为基本的悲剧风格,是英雄悲剧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运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理论,分析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认为通过小说中艾米丽与周围人的对话,可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导致艾米丽悲剧人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本文分析盖茨比梦想破灭的必然性,主要从两方面阐述.一方面是爵士乐时代的背景下他梦想的必然破灭,另一方面是他自身的缺陷导致他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论悲剧人物     
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悲剧人物论的主流是悲剧人物是有缺陷有过失的人物而不是完美人物;人格分裂导致他行动变异、性格矛盾;牺牲于正面敌人暴力下的不是悲剧人物.<红灯记>不是"大悲剧".80年代悲剧创作更具有美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8.
石杰小说中始终贯穿着对历史状况与人的存在之间的关系的思考。这种思考体现为三种艺术形态:社会的贫困落后与人的生存需求相矛盾导致的人的存在的悲剧;物质财富的增长与人的道德品质相背离导致的人的存在的悲剧;现代文明的发展对人性的戕害导致的人的存在的悲剧。这三种形态在思想深度上呈递进趋势。它们既扩大了文本的思考空间,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表现出一个作家理性的、清醒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威塞克斯地区,苔丝的悲剧具有时代的典型性,导致她悲剧的原因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本文主要从这两个角度对她的悲剧进行了探讨。她的失贞,被克莱抛弃又落入亚雷的手中导致了她的悲剧,看起来是偶然的,但是在这种偶然性背后,苔丝的经济状况,资本主义道德标准,宗教,以及她自身的性格弱点等诸多因素使她的悲剧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用产权分析解释英国铁路民营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认为改革初期设计的铁路管制体系使得路网公司Railtrack成为被强化管制的企业,其产权残缺严重是导致Railtrack日后因破产被政府接管的主要根源之一;彻底的"网运分离"大大增加了铁路产业内部的企业合作界面,带来了高昂的交易成本;将运输安全置于公共领域,没有专设安全监督机构,安全的"公地悲剧"是连续发生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缺少对车辆等设备资产专用性的深入认识,结果使本应属于一体化的车辆部门被不合理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