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爱民 《西北人口》2003,(4):28-30,33
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代替物质资本成为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真正“引擎”;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形成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是西部地区形成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选择。西部地区必须深刻认识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提高本地区教育水平,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优势,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技能型人才由于其技能和知识的特点,所具有的人力资本相对于一般人力资本和管理人力资本显示出不同的特点,隐性人力资本占有很大的比例。技能型人才隐性人力资本是指通过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所掌握的难以模仿、能够创造价值的隐性知识、技能、诀窍等,以及由其技能关系所具备的社会关系资本和情感资本,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利用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吉林省汽车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的隐性人力资本进行测定,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实证验证,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人才资本结构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工业革命时期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素和“引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本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地区一些省份人才的数量与质量都处于全国的前几位,但人才大省与经济穷省却相伴而随。其根本的原因是人力资本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完全取决于人才的数量、甚至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资本结构。文章以西北地区人才资本的“梯度流”与“逆梯度流”及“人才高消费”现象作为切入点,探索了西北地区的人才资本结构的现状及成因剖析。  相似文献   

4.
李具恒 《西北人口》2007,28(6):6-11,16
人力资本经过从思想到概念再到理论的演化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在全球创意经济时代,"创意(人力)资本"首次代表人性的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竞争力围绕创意人才聚集而成的"创意阶层"展开,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进入新阶段。创意资本是现今人类最稀缺的资本,是人类的创造力的化身,是一切人力资本的抽象形式或高级形式,是知识经济、创意经济的基础概念,是最大的劳动生产力和社会财富。"创意阶层"的崛起表征创意人力资本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省际间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影响程度如何?本文通过建立关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联立方程模型,对中国省际间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资本是相互内生的,一种资本存量的增加有利于另一种资本存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在东北国有企业振兴发展的背景下,东北国有企业人力资本呈现出承接着计划经济时代政策倾斜所形成的人才集中的局面;但现实的问题是,尽管其人力资本历史积淀较高,但在没有跟上时代信息、技术更新的情况下,难以产生优势企业效益;同时,由于企业制度和外部市场结构调整不能够充分适应,也造成企业内部人力资本的老化和失效,并且伴随着一定的社会资本的制约。人力资本在东北国企振兴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通过加强横向交流、整合自身人力资本等途径来加强东北国企的人力资本总量并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7.
肖日葵 《西北人口》2008,29(4):93-97
通过个案访谈,描述和分析了两个农民工的市民化历程。比较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人力资本为农民工市民化奠定经济基础,并影响着农民工再构现代型社会资本能力;现代型社会资本则是农民工城市生活的重要资源。因此,帮助农民工提升人力资本,再构现代型社会资本对促进其成功市民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口城镇化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效用发挥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对生产函数中引入人口城镇化变量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增长模型进行检验分析,揭示了人口城镇化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具体作用和作用途径。检验分析发现:在过去的20多年里,人口城镇化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发挥都有积极的促进;以人口城镇化所反映人口聚集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主要体现于物质资本的人口聚集效应,而人力资本的人口聚集效应还未充分发挥,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应该注重人力资本要素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西部大开发所面对的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宏观背景下,立足西部人这个第一开发主体的社会与空间结构,重点分析了西部人的资本构成:天赋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认为在西部人人力资本贫困的条件下,实施资源优势战略是一种短视的现代化路径选择,提出了人力资本战略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一种新型经济——主要取决于劳动者智力资源的智力经济正在崛起.哈佛大学罗伯特·巴罗等人运用新的经济增长理论作了调查,其结果是惊人的:妨碍穷国赶上富国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人力资本,而不是缺乏有形资本,即教育不发达,人才和知识不足,劳动力的素质低下。日本、亚洲“四小龙“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先导,带动经济发展成功的典型事例,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这一论点. 一、高层次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教授率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他认为,全面资本应包括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当今社会生产增长的要素。目前,我国学术界将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表述:认为人力资源一般概指自然人力资源,其中又包含人力资本资源.这二者有联系,但又有区别。人力资源总量是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全体劳动者;而人力资本总量是人力资源中全部教育性投资的凝结,或者说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智力资本。因此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总量不是看劳动力多少,主要是要看其素质高低。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就是人的智力、素质的竞争,即人力资源开发的竞争。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涵是:劳  相似文献   

11.
人才的跨国外流,究竟是促进了本国的人力资本积累,还是导致了本国人力资本的净损失?回答该问题,对中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实施合理的人才开放政策以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开放经济框架内,将人才外流引入人力资本积累的内生决定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人才外流与本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使用世界上60个国家和地区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估计。实证结果表明:人才外流与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呈倒“U”型关系,但与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线性负相关;人才外流对本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受到本国技能劳动占比和其所生产产品替代弹性的影响。进一步鼓励和合理引导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国际流动对提升中国的人力资本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试论甘肃高校人才外流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怡 《西北人口》2010,31(1):113-119
高校人才流动往往以其知识性、先导性和代表性引领一个区域的人才流动.从而实现区域之间人口资源的优化组合,也可导致人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本文对甘肃高校人才外流问题中的高等教育因素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对象是在甘肃高等院校接受教育,而就业选择在东部地区形式的人才。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了造成此类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几个关键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教育资源错配和地方产业结构落后。并对甘肃在西部大开发中解决人才流失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助益于甘肃人才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及实施.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东北地区正面临着人力资本短缺、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人力资本外流的严重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应采取增加教育投资、吸引人才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论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人力资本的形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 ,而西部民族地区的总体人力资本水平还很低 ,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知识差距”在不断扩大。通过制定缩小知识差距的发展战略 ,注重人力投资的制度创新 ,加大人力投资强度 ,调整人力资本投资结构 ,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市场建设 ,促进劳动者的自由流动 ,改革人才配置制度 ,就能有效地促进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组织的“2013年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了户籍制度对于大学生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着户口与待遇的选择困境,为了获得户口,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需要牺牲与自己人力资本特征相匹配的工作和工资待遇,不得不支付“户口成本”;在同等的人力资本条件下,大学生需要牺牲21%的工资待遇才能获得一纸户口;大学生中人力资本特征越高的群体,遭受的户口成本所带来的工资损失越大。基于以上发现,文章认为应该进行户口去福利化的改革,如此才能提升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使得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16.
科教兴国 重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投入成本中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不断扩大,劳动和资本的含量不断缩小。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传统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成本优势,会趋于劣势。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已从传统的资源和价格竞争转向知识和人才的竞争 ,教育必须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信贷约束下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农民收入偏低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水平偏低,因此,要提高农民收入,就必须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然而,农民的收入水平使其难以向人力资本投资,农村信贷市场的约束又使低收入的农民常常举贷无门,因此,农民常常会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由于信贷市场的约束并无破解良策,要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必须在教育、农村医疗保障、劳动力迁徙等方面重塑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我国智力外流的特点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力外流是高技能者基于"成功需求"内因和诸多外在因素的迁移,是人力资本循其自身流动规律、追求价值和收益最大化的必然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智力外流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人才异国流失的同时出现了"就地流失";二是高端人才流失严重;三是智力回流增多。为此,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就要改革人才使用机制以留住现有人才;建立人才控制机制以舒缓人才外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以预防"未来智力"外流;将人才工作思路转变到扩大智力回流的路径上来。而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国家经济实力的总体提高。  相似文献   

19.
高韵  罗有贤 《西北人口》2008,29(5):55-58,63
本文基于未来收益法估算了我国人力资本存量的货币价值.并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与变参数模型,从城乡两个方面分析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关联程度的动态变化,本文的结论是,农村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明显偏低,是人力资本开发中亟待突破的瓶颈因素;城镇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有着大于农村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贡献率,但其粗放的开发利用方式不具可持续性,需逐步转向依靠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拉动经济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