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将《资本论》的研究方法称为"合理形态"的辩证法。在马克思身后,研究者们对这一辩证法的理解定位发生了从素朴意义到认识论—实践论意义的总体变化,但是在将"合理形态"辩证法最终定位为实践辩证法的基础上,却又矫枉过正,忽视了马克思原典中素朴辩证法的合理地位和重要意义。通过研究《资本论》的经济危机理论,我们能够从中找回马克思原典辩证法的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2.
:“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忽视客观规律、夸大实践主体能动性的哲学观点 ,它把“实践观”误认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 ,把“实践”范畴误认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范畴 ,因而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诸多原则分歧。本文对此提出质疑 ,阐述“实践观”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 ,“实践”范畴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范畴 ,说明“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在实践中的有害性  相似文献   

3.
实践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唯物主义 ,也应当把其放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中去考察 ,使实践范畴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 ;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本质上应具有一致性 ,其意在于与旧唯物主义相区别 ;马克思恩格斯在 1 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实践的唯物主义 ,目的在于寻求一种能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唯物主义 ,这种唯物主义就是唯物主义历史观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一改多年前的沉寂与边缘状态 ,辩证法研究近2年来逐渐显现出复苏的迹象。继学院派学者们强调其古典本义、解释学转向、社会交往转向、生存论转向等倾向之后 ,郝立忠同志在其新著《作为哲学形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山东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版 ,以下简称《辩证法》)中强调辩证法从现实出发、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实践性转向。与学院派学者极力提升辩证法的理论品质有所不同 ,郝著在强调增强辩证法的理论特质的同时 ,非常关注唯物辩证法同普通大众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的有机联系。该书立足于这种视角所提出和喻示出的许多问题 ,对于正在深化、转型…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与实践唯物主义———论实践对于辩证法的首要地位吴启文实践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要素,但它们并不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是改造世界,只有实践才能最充分地表达这一本质,实践比之辩证法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去年7月,我写了一篇文章,后来以“也论实践唯物主义”为题,发表在《江海学刊》今年第2期上。这篇文章只在最后一节中简略地谈到我对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相互关系的某些看法。至于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的内容本身以及研究这种理论的重大意义等等问题,都没有涉及。这里只想就某些“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的倡导者对实践范畴和实践唯物主义体系出发点问题提出的若干观点,谈谈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1845年春,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式诞生。在达份被恩格斯称之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马克思所奋力高扬的是“实践”主题。鉴于近年来,实践唯物主义已经成为我国哲学界讨论的热题,各种意见形成了明显的冲突与  相似文献   

8.
“实践的唯物主义”及其方法论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马克思曾经明确地把自己叫作“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并把自己的哲学规定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但目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仍然主要停留在从社会实践性这种角度来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这种规定当然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质应当而且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课题、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实际的贯彻,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和体系建构中得到充分而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哲学界不少人士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此种解读已经陷入困境。本文指出这里的所谓“困境”是某些解读者由于脱离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本意去解读而强加给它的,同时,也使这些解读者自身在学理上陷入困境。困境之一是迷失于“语义丛林”,借用语的混乱而曲解具有明确规定性的“实践唯物主义”;困境之二是借助“文本横出”,即把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语境中撰写的著作同质地对待,任意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作,以“实践人本主义”理解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解,从两头批判“实践唯物主义”;困境之三是“对话失语”,在倡导和实施马克思主义哲学同西方现代哲学对话的过程中,逐步失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话语,特别是使之脱离“新唯物主义”的规定性;困境之四是陷入“经院争议”,脱离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罔顾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现实性,在思维甚至语言范围内争论、辨议。本文认为只要真正尊重文本、立足实践、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本质和明晰话语,那么,我们就可以摆脱人为“困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学术探讨又进展了一大步。随着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我国哲学界对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了。综观这一阶段的讨论可见,对实践唯物主义的“超越性”问题的理解,成了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性的枢纽点之一。争论各方对实践唯物主义超越了旧唯物主义哲学这一点并无异议,但对这种超越的实质却莫衷  相似文献   

11.
12.
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家同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医家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说理工具、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辩证施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志,它揭示了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反映者与被反映者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不是对唯物主义的排除和否定,而是以对唯物主义的肯定作为自己的前提,又把唯物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然而,在西方,有些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新派别”的“马克思主义者”,却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来解释马克思对实践问题的论述,把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同唯物主义对立起来,从根本上取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这一哲学是在克服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缺陷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同时也成为引导人类去建立一种理想社会即共产主义的行动哲学。"实事求是"既有十分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基础,又能够体现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具有以"实践"为本位的思维特点,中国哲学的起点是实践性的"事",即使讲到"物"也是纳入主体性实践对象的"事物"。从本体论而言,"事"往往呈现更本源的意义;从认识论而言,真理检验的标准也依据"实事"。毛泽东诠释的"实事求是",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化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表述。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时的两个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两个"相结合",在"实事求是"中得到最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以及稍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等著作中所阐发的实践观及“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表述,引起了国内理论界前所未有的重视,从而使“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讨论成了近几年的“理论热点”。这场讨论本身对于推动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研究无疑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尽管如此,但我还是认为,就目前的讨论所达到的层次来看,由于人们普遍地对马克思的实践观的本质作了某种并不确切的理解,因而使得人们对马克思所提出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表述的理解显得过于偏狭。本文打算通过对马克思的实践观的本质的分析,揭示“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哲学界对现行哲学体系做了许多批评,与此同时,不少人也做了一些尝试改造现行体系的实际努力。但是,如何评价这些努力的成败得失?现行体系的真正的弊端究竟在哪里?人们认识上的分歧仍然很大。这就自然要归到对于这些批评和努力的前提的审查,即归到哲学观念上来。哲学观念的问题具有首要的意义。各种对于新体系的构想都应首先对于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对自己的哲学世界观作了明确的、系统的表述,这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大抵经过三个阶段:开始人们认为中国近代没有象样的哲学家,因此,中国近代没有成体系的哲学,这种意见至今仍有少数人坚持;接着,有人认为中国近代也有哲学,不过其体系是主观唯心主义;一九八○年前后,有同志经过深入研究后,不仅指出中国近代有成体系的哲学,而且,认为中国近代哲学主流是进化唯物论。进化唯物论是中国近代哲学的主流,这个命题,是一个带有突破性的命题,标志着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新飞跃。但这个问题要成为科学的理论形态,尚须根据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进行具体的、充分的论证。一九八二年六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近代哲学史讨论会用了较多时间讨论这个课题。在讨论中肖万源、曾乐山、杨宪邦等同志,先后论证了进化唯物论。会后,肖万源和曾乐山同志进一步把他们的意见整理成文,今天我们发表在这里。肖万源同志不但根据自然科学和唯物论形态的辩证关系,论证了中国近代哲学的主流是进化唯物论,而且概括了进化唯物论的特点;曾乐山同志既具体论证了进化唯物论,又辩驳了一些流行性的误解。这两篇文章是几年来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发表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必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哲学教科书和哲学辞典,一般都把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种历史形态”,或叫“三种基本形式”,即:古代朴素的辩证法,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这种划分说明了辩证法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一个从朴素到科学的曲折过程。这样的划分对于人们学习,把握辩证法及其形态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对此我们应当予以肯定。但是,如果我们着眼于历史上辩证法的具体发展,特别是它所具有的多种形态,则会发现这种划分也还有其不足或缺陷,因而不利于人们具体地了解和把握哲学史上各个时期辩证法的种种丰富形态,不利于掌握其特点和本质,也即会给人们理解辩证法形态问题带来某些困难。因此,我觉得对辩证法形态问题重新加以思考和划分,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里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根据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自己的哲学的阐述,他是用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代替了黑格尔以体系建构为特征的思辩哲学,这种哲学名叫“实践唯物主义”。笔者认为,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这种哲学观和特定的时代实践,特别是实践中心工作或任务相结合则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定形态。在和平发展的时代和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实践中,经济哲学必然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