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欲望"是乔治·巴塔耶最重要的文论术语和创作母题之一.首先,巴塔耶将色情视为神圣欲望.认为色情具有一种否定性的、突破性的力量;其次,欲望是"理性的他者"和"被诅咒的部分";最后,巴塔耶受到了色情作家萨德、超现实主义流派、精神分析学派以及直觉主义等的共同影响.本论文认为,"欲望论"的提出是基于时理性和理性主体的批判,直接指向对自主权的吁求.但是,这一克服现代性危机的尝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尚需辨析.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通过对"幸福"概念的批判,否定了以获得幸福为目的的功利主义思想确立的道德准则及其确立根据,并强调了基于义务论立场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但诸多伦理学家却认为,康德在论述其道德形而上学过程中是借助了功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因此,他们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义务论立场提出了质疑,并由此为康德所否定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合理性进行辩护。通过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分析,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一种误解。康德尽管并不排斥幸福,但却坚定地反对将幸福作为道德的根据。康德是将道德准则建立在理性存在者的自由意志基础之上的。我们认为,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是义务论的,是义务论中最具典型性的道德哲学。  相似文献   

3.
杨松 《学术月刊》2020,(7):24-32
当代休谟主义者试图用工具原则说明道德动机的来源,即如果人们有欲望φ,并且相信通过做道德行为Ψ能实现φ,那么就会有做Ψ的动机。康德主义者继承康德的基本主张,反对人们的道德动机是为了满足某种源自自然的欲望,认为服从道德的意志源自对实践理性规定的法则的服从,而对实践法则的服从经科斯嘎德改造之后,最终又是源于对实践生活和道德行为价值的认知。当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在解释道德动机来源的时候,休谟主义更加占据优势。不过康德主义者对自己的理论其实亦不断在做出改良,把韦勒曼的自治主义与科斯嘎德的认知性主张相结合或许是一条可行的途径。现实生活的复杂性表明,我们最好放弃在休谟主义和康德主义之间做二选一的选择题,因为前者描述了普通人道德动机的来源,后者则告诉我们理性人的道德动机应该如何产生。  相似文献   

4.
张会永 《学术月刊》2020,(8):56-66+82
康德的动物伦理观认为,非人动物由于没有理性本性,不能成为一个人格从而拥有道德地位,因此,人对动物并不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但是出于人的德性培养和完善的需要,人需要对动物负有间接义务。他的这种观点被许多批评者贴上理性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物种主义的标签并加以拒斥。为了回应这些批评,伍德和科斯嘉德等当代康德主义者,试图通过批判并修正康德伦理学中的"理性""人格"和"自在目的"等概念,建构关于动物的康德式直接义务论。而奥尼尔、丹尼斯和凯恩等人则通过强调康德"人是目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人类学"等理论的重要性,为康德的间接义务论辩护。其实,争论双方共同分享了一个值得商榷的前提,即直接义务与间接义务是不能兼容的。通过探讨康德被争论双方忽视的"双关性"概念,可以发现,康德的间接义务论能够容纳一种特殊形式的直接义务论,从而能够为当代动物伦理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西方传统实体主义哲学的特点是"主客二分",古典哲学中康德的"物自体"理论和现代哲学中拉康的"他者"理论堪称其典型形式.如果说康德是从客体上提出并论证了存在着我们不可认识的物自体,那么拉康则第一次从主体上彻底提出并论证了我们自身的不可能的存在之真.实体主义哲学的"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势,与西方独特的宗教情结脱不开干系.拉康的他者理论实质上是一种隐性实体主义.  相似文献   

6.
康德认为,美德就是按照道德法则来决定行为动机的意志的力量,这与通常把美德看作优秀的情感欲望品质的美德观有着较大的距离.康德指出,再优秀的、令人羡慕的情感、欲望品质也不能保证其本身绝对的善.唯有纯粹的、客观的道德法则才能确保意志的善的价值.但正因为康德的美德理论绝对地排除情感的来源,所以其美德理论中也存有内在困难,他把理性世界作为本体界是失当的,但将康德的美德理论应用于公共美德的探究中却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康德主张采用先验方法来确立道德原则.他认为,道德原则就是使意志成为善良所必须具备的最终条件--意志由道德规律所决定,善良意志就表现为自觉地选择和主动地服从道德规律的行为即"出于责任"的行为.如果道德规律是先天的,道德原则就必须先天地确立.康德通过道德规律的普遍性阐明道德规律概念及其表现--责任概念具有先天性,以此说明在理性中寻找道德规律的必要性;康德又通过自由概念证明了理性中存在道德规律、通过把伦理学划分为经验部分和先天部分来说明能够先天地在纯粹理性的概念中寻找道德规律,以此说明先天地确立道德原则的可能性.康德以先验的方法确立道德原则虽然有局限性,但这种方法使道德可能成为艰难曲折中的人类实现人是目的本身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了拉康哲学中份量很重的大写他者理论.作者首先讨论了拉康关于主体在存在论上不可避免的疯狂性分裂本质.在此基础上,拉康将现代哲学语境中的主体际关系直指为否定性的大写他者,大写的他者对"我"的关系是一种存在论上的强暴关系,一种杀戮关系.其次,拉康的"无意识是大写他者的话语"和"主体-他者辩证法"等重要观点也得到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陈剑 《天府新论》2018,(5):78-88
区别于“道德即幸福”的古典道德哲学,康德开启了“道德属天不属人”的现代伦理学。其形式主义道德法不同于人间法权体系,而是不可能的、打破人类自爱中心的先验法则。然而,在“绞刑架下的偷情”和“死刑威逼下的作伪证”两个例证中,康德却企图用人类一贯信仰的高尚形象来阐说道德法,使其反沦为人间法权的教条化、机械化乃至法西斯化。拉康尖锐地批责了康德,以欲望伦理学和实在界法则,同时借助摩西十诫的阐述,推进康德的先验道德法:道德法既是非现象化生命化的先验能指结构,也是人类开拓新天新地新我的欲望能力。  相似文献   

10.
白文君 《兰州学刊》2007,(11):102-104
康德的道德应当体现其先验主义伦理的特色.其道德应当体现了一种基于理性理念的秩序,它源自作为可能世界的智性世界并对现实世界施加影响.正是基于此,才能厘定道德应当与善的关系,即道德应当先与善.并对"应当意味着能够"命题的一些的错误理解作了批判分析,认为"应当意味着能够"命题不是在逻辑上和现实上,而是在意志意向道德法则的可能性上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