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亲爱的你     
正我永远不要吵架,也永远不要结婚。10岁的我把这句话写进了日记本,你看见后拿着本子坐在沙发上愣出了神。我刚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你和爸爸吵得特别凶,互相都说了要离的狠话。两个人较上劲谁也不肯先低头,你一气之下,约了几个关系好的同事出去散心。从长春到大连,再坐船到威海和青岛。现在看你绝对是那个时代文艺青年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本质上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看作是人类提升认知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其具有"交往行为"特征的认知演化过程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兴趣"为其导向阶段,其中三种"理性兴趣"分别引导着交往的三个方面;"理解"为其发展阶段,理解是交往的目的,要达成这一目的需要满足"交往性资质",即"语言的有效性原则":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理性"为其深化阶段,仅满足"语言有效性原则"的交往并不能达到真正的相互理解,只有将理性融入交往的工具和背景中,才能真正实现交往的合理化。上述三个阶段紧密关联,最终形成一个"兴趣-理解-理性-兴趣"的循环认知过程,唯此才能达成哈贝马斯构建"带有实践意向社会理论"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1.不要说“但是”,而要说“而且”试想你很赞成一位同事的想法,你可能会说“这个想法很好,但是你必须……”本意是认可对方,并善意地提出你的建议,可现在这样一转折,这种认可就大打折扣了。你完全可以说“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而且,如果在这里再稍微改动一下的话,也许会更好……”2.不要再说“老实说”公司开会的时候会对各种建议进行讨论。于是你对一名同事说:“老实说,我觉得……,”在别人看来,你好像在特别强调你的诚意。可是干吗要特别强调一下呢?所以你最好说:“我觉得,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4.
个人交往主体性的三维呈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交往主体性,是主体性研究走向具体与深入的表现。作为一种关系质态,对其进行呈现,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在主体依托下,个人交往主体性表现为个人交往主体性意识、需要和能力;在活动视阈中,个人交往主体性可从经济、政治、文化、日常生活和媒介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在关系格局上,个人交往主体性主要通过人我关系和群己关系两个方面予以表达。要言之,可借助个人主体本身、动态交往活动和静态交往关系等载体,对个人交往主体性进行三维呈现。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将对马克思所提出的“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范畴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论述,并进而探讨其现时代的意义。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描述了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指出,“只有在这个阶段上,自主活动才同物质生活一致起来,而这点又是同个人向完整的个人的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的。同样,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同过去的被迫交往转化为所有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也是相互适应的。”要弄清“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的含义,有必要先弄清其由之转化而来的“过去的被迫交往”。交往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一种存在方式。但“迄今为止的一切交往都是一定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6.
吴敏 《学术探索》2003,(10):7-10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包含着两个向度:人征服自然的生产活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生产关系所研究的对象,是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而不是生产本身所包含的技术性关系。这是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同构而互动关系的关键,也是理解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人的现代生成从根本上说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人的思维方式的现代生成和道德观念的现代生成。这两个方面是与社会结构的变迁,特别是与人们之间交往方式的变迁联系在一起的。交往方式的变迁在人的现代生成即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型和道德观念的现代重建中具有决定性和优先性。人们之间的交往从“人的依赖关系”向“物的依赖性”的交往方式的历史性变迁,是我们理解人的现代生成即人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的现代生成的关键。人的现代生成,就是由非辩证的思维方式向辩证的思维方式,由传统的狭隘集体主义的道德观念向现代的非个人主义的诚实守信、自利利他、平等互利的真正意义上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观念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贪小便宜吃大亏。意思是告诫人们,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好不要贪小便宜,否则容易在事后吃大亏。这句话尽管很有道理,但有些人还是愿意往小便宜堆里扎,特别是涉世不深的学生,更容易在这方面出错。尽管都很讨厌爱占小便宜的人,可是我们身边总是有这样的人存在,那就应该随时处理好与这种人的关系。为此向大家提供以下几种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9.
人孰无过?道歉是弥补过失,增进亲情和友谊的良方。道歉并非耻辱,并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而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因此一旦发现自己有了过错,就应当设法及时向对方道歉,道歉是常用的,最能化戾气为和气的三个字是“对不起”。 真诚是道歉的前提,要勇于对自己的失误承担责任。你愈是追悔自已的不是,对方就愈加容易原谅你。最好不要在道歉时为自己辩解,应该尽量让对方发泄心头的不快。 适当赞美对方具有宽容、善良、珍惜友情等好品  相似文献   

10.
钱谷融与殷国明谈真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国明:(下简称“殷”)记得1994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要出一本您的自选集,您把书名定为《艺术·人·真诚》,这里面有什么特殊的意味没有?尤其是您把“真诚”放在里面,似乎表达了您对于人和艺术根本的看法。钱谷融:(下简称“钱”)书名如此,无非表明这个集子里的文章,谈的主要是我对艺术的热爱,对人的尊重和对真诚的崇尚而已。殷:对真诚为何崇尚呢?钱:首先当然是它的魅力了,真诚不但是艺术的基本要素,而且是做人的根本。我们说对人的尊重和理解,最根本的就是对每个人性情与个性的尊重和理解,这当然首先就得讲真诚和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界说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最一般的界说,包括两个层次和三个方面:即在最抽象的层面提出人在千百万年中形成了全面巨大的潜能;在这种潜能的基础上,人作为对象性存在物需要占有整个对象世界;此外,人作为社会存在物需要建立丰富的交往关系,参与各个领域,成为具有丰富社会关系和观念关系的个人。而所有这些都有待于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囿于物质生活领域,缺乏参与精神文化和艺术领域交往的积极性,未能发挥自己的全部“天赋”潜能,占有包括精神对象在内的整个对象世界。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只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汪怀君 《北方论丛》2011,(5):140-144
"交往理性"是理性的崭新形态,它再次张扬了理性价值。以交往理性为根基所形成的道德实践即为商谈伦理。商谈伦理是交往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依从真实性、正当性、真诚性基本价值规范而达致相互理解的过程,它能够克服"道德分化"的困境,形成非强制性的伦理共识。而伦理共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面对差异与分歧时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宽容、相互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信赖他人在大学生家庭环境与交往焦虑关系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信赖他人量表及交往焦虑量表(IAS)对2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家庭环境亲密度、情感表达及知识性与信赖他人呈显著负相关;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及娱乐性与交往焦虑呈显著负相关;②信赖他人能够调节家庭环境矛盾性维度与大学生交往焦虑之间的关系。结论:不良家庭环境因素是导致大学生交往焦虑的危险因素,而中等信赖他人水平则可以降低大学生交往焦虑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7-32
伪善是表面上善而实际上恶的行为样态,其典型特征是主体的外在行为与内在善心的分离,以虚假的善行来获得实际的利益。信任必然产生于两个相互交往的主体中,从理性的角度而言,需要考察人的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和社会环境,才能在两者之间建立一定的信任关系。但由于信任始终是主观性的,而信任关系中的要素则处于变化之中,因此,信任存在一定的风险。在现代理性社会的复杂交往关系中,信任中的伪善就体现为,信任的前提需要外在的条件,信任的过程是主观的善和实践的恶并存,信任的结果则亦善亦恶。伪善问题的解决则需要正确地理解信任的本意,在理性的判断下,发挥情感的作用,运用社会规范来共同创建真正的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15.
赵磊 《江汉论坛》2001,(3):10-13
对市场经济提出过挑战的思想主要来自于两个理论模式:一是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模式;二是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增长极限”模式,两种模式引起了人们不同的思考。伴随着当代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使我们要认真对待市场经济的走向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人的生成发展看市场经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对人类具有多重意义和作用。从人的生成和发展这一历史视野来看,市场经济的根本意义在于促进普遍的独立个人的生成。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的发展,而只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个人才能获得独立的人格,形成具有自主性的独立个人。市场经济是个人独立活动的社会化交往形式:(1)它使人类原有的人身依赖关系变为对物的依赖关系,突破了血缘和地域纽带的历史局限性,在人们之间第一次建立起真正普遍的广泛社会联系;(2)它打破了社会关系对人的先天束缚,赋予人以更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3)它打破了人格从属的等级关系,把人置于对等地位,因而使人获得了彼此平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交往的质量     
一 使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自身的价值.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相互独立的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地欣赏和尊重.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塞尔认为可以从言语行为理论对"以言行事行为"的规定展开对"虚构"的哲学定义。通过与非虚构话语的对比,塞尔发现虚构话语不具备正常断言式以言行事行为所必须的基本原则、准备原则和真诚原则,进而推论虚构行为并非真正的以言行事行为,而是一种"伪装"的以言行事行为。在塞尔看来,虚构行为是一种特别的语言游戏,需要一种特别的惯例。而这种语言游戏并不能涵盖所有的以言行事的语言游戏,而只是对后者的一种寄生。  相似文献   

19.
中俄新型关系创造了双方300年交往史上的最好时期;中俄新型关系逐步实现了准确、恰当的关系定位。纵观中俄300余年的交往史,不难发现,支撑两国得以发生关系的基础是政治或军事,在未来中俄关系的构建中,必须扩大它的基础性领域,特别是经贸领域。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中国化了的佛教 ,都主张人人具有先验的善良本心。在这种人性论基础上 ,中国人建立起“反身而诚”的真诚观 ,即认为只要本心象赤子般不加遮蔽 ,直接呈现出来 ,就能达到绝对真诚。鲁迅却在“仁义道德”的至诚背后发现了“吃人”的本心 ,对传统的人性论予以彻底颠覆 ,进而揭示出传统的真诚观导致瞒与骗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鲁迅注意到人性中恶的成分 ,但并不认为人性本恶 ,在鲁迅看来 ,人性是自由的 ,可以为善 ,也可以为恶。以对人性的这种崭新认识为起点 ,鲁迅阐发了自己的真诚观 :他把虚伪看成人性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让虚伪的面具遮蔽起人的自由灵魂 ,还人以“隐私权” ,使人真正能够自制自律地掌握自己 ,在灵魂的拷问中达到自觉的真诚 ,以维护人格的独立与尊严。鲁迅还在存在论的高度上反思真诚 ,认为在死亡的宿命面前 ,人只有悬设“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① ,并直面自欺 ,反抗绝望 ,向着更高级的存在状态奋进 ,才能达到真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