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歌手PSY的歌曲《江南Style》,不仅让全世界的网友为之"癫狂",也引发了从名人到老百姓争相模仿的热潮,"江南Style"已经变成了"世界Style"。神曲《江南Style》的狂热崇拜背后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因素,从《江南style》的爆红不难看出,流行文化越是表现得荒诞无稽,就越是有威力。同时,它的娱乐特征也消解了人们批判现实和内在超越的维度。  相似文献   

2.
《诗经·周南》中的《麟之趾》一诗,因为歌颂的是“麟”,历代封建学者便认为它就是神话中的“仁兽”麒麟,从而对这首诗作出了许多牵强傅会的谬解。值得注意的是:直到今天,《诗经》研究者们仍未对这首诗的传统谬解予以澄清,并对它作出科学的解释。《麟之趾》诗中的“麟”并不是麒麟;即便说到麒麟,它原来也不是个神话般的动物;而《麟之趾》一诗非但不是宣扬神异祥瑞的诗,正相反,它是古人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一首婚礼歌曲,或议婚时的贽礼歌曲。这一结论,是我们对《麟之趾》诗逐字逐句重新考证后得出来的。该诗全文是:  相似文献   

3.
李刚 《殷都学刊》2011,32(2):101-103
《山海经.海外西经》中"形天"一词历来解释纷纭,目前学界多从袁珂之说,将"天"解释为"人首"义。本文从古文字学角度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形天"应为"刑元"之误,训"天"为"首"于文献无证,亦是错误的。"元"字的古文字形体突出"人首"形,传世文献中"元"字用作"人首"义的例证又颇多,"天"、"元"二字隶楷阶段的字形非常相似,所以《山海经》中"形天"应是"刑元"之误,"天"与"元"应是形近讹误。  相似文献   

4.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曾亲自倡导和指挥唱《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导我们“不仅要唱,还要讲解,还要按照去做。”这是毛主席向我们发出的伟大号召,具有伟大意义,为此,新华让最近重新发表了《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三首革命歌曲。  相似文献   

5.
陆凯《赠范晔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早期五言诗中的妙品。它表达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怀念和深情厚谊。构思新颖,意趣横生,感情真挚而又高雅出俗,读起来活泼亲切。一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这首诗见于《太平御览》卷九七○所引的南朝宋代盛弘之的《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范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首满怀对母校深情的歌,在歌词中,表达了对母校炽热的爱,浓郁的情;是一首体现石化学院校训与精神,把办学理念融入到歌曲之中的新篇章;是一首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催人奋进、留存久远的时代颂歌。从不同的层面,对这首《追梦复兴》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7.
经典声乐作品《古老的歌》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作品的词曲风格与演唱技艺的深度融合是其成为传世之作的基础,《古老的歌》词曲优美、厚重深沉,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沃土中孕育出的艺术瑰宝,具有巴渝峡江风情和"川江号子"的源流。一首经典的歌曲,是作词者、作曲者和演唱者三维打造的结果,文化元素、情感体验、演唱技巧共同挖掘出声乐作品的艺术深度。廖昌永教授抒情恣意的演唱,展现了《古老的歌》的震撼魅力,成为近年来蜚声中外声乐殿堂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8.
《家庭科技》2014,(10):13-13
当"文马婚变"让无数中国网友感慨"不再相信爱"时,美国作家查尔斯·默里在《华尔街日报》发文,总结了幸福婚姻的几条法则。如何"经营婚姻",让幸福婚姻"且行且珍惜"呢?这篇文章,也许能让你从中琢磨出一二。法则一:别想在婚后改变你的爱人与品位和志趣相投的人结婚,这一条虽然听起来陈词滥调,但它却是久经考验的法则。如果一个人喜欢芭蕾,而配偶不喜欢,这没关系。  相似文献   

9.
周岳萍 《南方论刊》2010,(12):112-112
有一首小诗,题目叫做《回声》。诗中写一个小孩面对山谷喊。他喊"你好。"山谷回声"你好。"他说"你坏!"山谷也回声"你坏!"这首小诗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普通的道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如果你良言暖语,那么对方也笑脸相迎;  相似文献   

10.
乐府诗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府诗二题曹道衡(一)试论《长歌行》古辞"仙人骑白鹿"的下半首和建安曹氏父子的《诗经》学说《乐府诗集》卷三十载有《长歌行》二首,其二"仙人骑白鹿"一首,凡二十二句,其中第一至十句写的是游仙,而第十一句"山上亭"至末句共十二句写的却是游子思乡的内容。从...  相似文献   

11.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果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杜牧这首诗著名的绝句,题作《寄扬州韩绰判官》,长期以来脍炙于人口。  相似文献   

12.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最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他多才多产,一生中诗歌、小说、戏剧、评论、歌曲,什么都写,不过,成绩最突出的还是诗歌。他曾以《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并名震世界。而《新月集》也是他一生所写五十多本诗集中引人瞩目的一部。 《新月集》(1913年)是诗人从孟加拉文的诗作(《孩子们》1903年)中译成英文的一种,共收入三十七首儿童诗。这部诗集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儿童的心灵世界,展示了儿童心灵世界的神秘和奇幻。《新月集》是诗人热爱儿童、关心儿童、赞美儿童的艺术结晶,是描绘童心世界、探索童心世界的恋歌。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文学史发展的点位上来看,高尔基的《海燕之歌》是一首现代主义的象征诗歌。诗歌的素材来源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而不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诗歌采用的是现代主义的"整体象征"艺术技法,而不是传统诗歌的"局部象征"艺术技法;诗歌的主题意蕴由读者参与,可以进行缤纷的多元化阐释,而不单单是一个传统的政治学评论。《海燕之歌》的文学实践服从于现代主义的象征诗理论,继而决定了它的现代主义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14.
<正> 贺敬之是当代公认的量少质高的诗人.在他那本不厚的《放歌集》里,着重抒发某种感受的抒情短诗只有《回延安》、《三门峡歌》、《又回南泥湾》和《桂林山水歌》四首.但这堪称金玉的几首抒情短诗,既有诗人在政治抒情诗里那种“骏马秋风冀北”的豪迈气象,又有“杏花春雨江南”的婉约诗风,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刚柔并济的艺术风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五四”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在“五四”前夕,以“唐俟”的笔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六首新诗。关于这些诗,作者自己后来有过说明:“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集外集·序言》)这与《呐喊》的创作动机在精神上是一致的。鲁迅写这几首新诗。为的是“呐喊”几声,  相似文献   

16.
《诗经.周南.关雎》之"好逑",前贤诠释众多,均无公论。本文认为"好逑"当释为"喜欢的女性伴侣"。根据如下。(1)《诗经》时代,"仇"与"雠"是同源关系,而与"逑"既无同源关系,亦不能通用。段玉裁、闻一多等前贤说"逑、仇古多通用"、"逑、仇古通",是没有根据的结论。(2)"逑"是为"求(裘)"的引申义"敛聚"、"女性配偶"等造的区别字,由此"逑"与"求(裘)"构成了同源关系。《关雎》篇中的"逑"专称女性配偶,而不包含男性伴侣。(3)战国以后"仇"的词义外延扩大了,覆盖了所有的伴侣或朋友,不再专称男性伴侣或朋友,故时人引用《诗经》或有将"好逑"引作"好仇"者,由此而形成异文,尽管如此"逑"仍不与"仇"通用,"逑"虽能写作"仇",但"仇"却不能写作"逑"。(4)国人喜欢用"衣服"来比喻妻子、女友。这种习俗来源久远。古人最早就用裘衣来比喻性爱中的女伴、女友,于是"求"和"逑"就具有了称呼女性配偶的词义特征。(5)《关雎》的"好逑"是指男人"喜欢的女性伴侣",这类被喜欢的女性伴侣因久久追求而不易得手,故男人视之为"怨匹"、"冤家",今人或称"欢喜冤家",亦就是《关雎》所谓"好逑"。  相似文献   

17.
伟大来自平凡 迄今我们所看到的鲁迅先生最早的诗歌是一九○○年写的《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这时鲁迅先生十九岁,正在南京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求学。这三首诗是作者渡年假后回到学校写的。诗句是:  相似文献   

18.
朱季贤创作的歌曲写作分析范例一松花江的歌》向世了。这本书收集了百余首歌曲。每首都体现了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积累的成果。如果没有高超的艺术实践和渊博的理论造诣,是难以实现这样的创作的。这些歌曲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体现了一个作曲家的黑土情怀。丰富的经验、广阔的生活经历的积累,是这些陈炙人口的歌曲产生的源泉。好的素材都来自于生活,没有生活深刻的体验是不会有这些成功的创作的。从朱老师作品的题材上看,内容非常丰富。如《化工工人之歌》、《我们是人民的排水冲/发电工人之歌》等等,在这些歌曲…  相似文献   

19.
50年前一个16岁的江南少年,缘起对他域、他民族音乐的喜欢,投身到一个他文化的空间,和谐地走过了一个个人从个性文化到民族文化,再到人类文化成长、成熟的螺旋阶梯式超越与融涵的历程,造就了具有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传奇人生。在周吉逝去三周年之时文章拟就此角度反观一二,以为纪念,也希望能激励当代中国各民族文化工作者更加自觉地以"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涵超个性、族性,努力创造"个性、族性、类性"统一的人生,将有限的生命献给全人类进步的世界历史性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20.
冯雪冬 《理论界》2012,(1):128-131
汉语的"衣""裳""裙""裤"发展至今天的"衣裳""衣服""裙子""裤子"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文章在描写这一过程的同时,分析了早期的"衣""裤"的所指和义位,对"裳""裙""裤"之间的关系和"裙""裳"的历时演变进行了探讨,初步确定"衣裳""衣服""裙子""裤子"的产生时间,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在相应词条释义上作了商榷,在二典词条引例的基础上将其首现时代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