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人类是由南向北,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发展扩散的。人类经过百数十万年的不断北上,开发并建设了北亚地区的经济与文化。文化发展史证明,民族的迁徙、民族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永不停顿的,并随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进行着的,古代北亚区域文化也不例外。从...  相似文献   

2.
红水河文化考察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多学科的综合调查认为,红水河流域在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赋存与生态环境上是 独具特色的地理单元,在文化上也是独具特色的区域,是我国大西南一条重要的民族走廊。从民族学经济 文化类型看,红水河文化是以稻作为主的农耕文化;从民族文化特征看,红水河文化是以壮族文化为主体 的多元文化;从区域文化特征看,红水河流域是云贵高原文化与华南丘陵低地文化的结合部,既有高原文 化特征,又具有华南丘陵低地文化特征。本文还论述了红水河文化的开放性、宽容性、坚韧性和滞后性特 征,并对红水河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玉树灾后重建在区域稳定、文化发展、生态保护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玉树灾后文化建设中呈现出宗教形式的多样性、文化变迁的堕距性、文化资源的竞争性、区域利益的博弈性,在客观上形成了国家与乡土社会、文化传承与文化再造、文化重构与发展转型等多重社会矛盾,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关注玉树灾后重建中的文化建设,是构建玉树灾后文化关系和谐有序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民族地区社会重建中国家利益、区域利益、民生利益和谐共生的社会关系基础,是推动玉树灾后民族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公益群众文化建设是整个文化建设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区域文化的发展与兴盛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在建设公益群众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以地方文化的周遭环境、提倡的时代精神,即文化背景为起点,落实以及贯彻好县以及区域的一同发展,但要注意结合地方群众文化。下文将针对公益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主要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解决对策这四点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5.
段斐 《中国民族博览》2023,(13):201-203
石门栈道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非常重要的军事作用。它是秦汉一统天下的重要通道。同时,镌刻于石门隧道上的石刻,有着重要的书法价值和文化价值。研究石门栈道与之历史沿革,探寻其栈道的价值以及栈道的开发与发展,对带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因此,具有代表性、民族性、传承性的区域传统文化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灵魂,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则为我的区域传统文化赋予了现代意义的创新。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通过在河源客家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进行探索,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激发设计灵感,得到社会认可;另一方面也为客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养了实用人才、促进客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服务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桂北是历代楚粤往来的要冲,处于“楚尾粤头”的地位,桂北区域文化是中原文化历次波形扩散入岭南而形成的多层积淀,对于认识并重构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活化石般的作用;它也是中原儒家文化与南方兄弟民族文化不断交融的结果,对广西其他区域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研究桂北文化,揭示桂北文化特有的风貌,确定桂北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地位,给桂北文化注入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新质,探索出一条适合并促进桂北地区发展的最佳经济文化一体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还提出构筑桂北文化建设的系统化工程,围绕建立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构想包装桂北、宣传桂北、推销桂北,充分发挥桂北文化资源在广西“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的建议。本课题调查组由中共广西区委宣传部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8.
浅淡回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根据作者在宁夏吴忠市"回族文化与区域和谐发展论坛"上的发言加工补充而成。包括回族文化系世界两大文化——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和合,回族传统文化系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回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回族文化的当务之急之一是弘扬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地名产生于特定的历史阶段,记录着区域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形成独特的地名文化。乌鲁木齐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要道,复杂的自然环境、亚欧大陆腹地的区位条件、众多部落与族群迁徙交融、多元文化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孕育了独特的区域地名文化。多民族地区地名文化对记录历史事实、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10.
民族的发展依靠文化的力量,文化不仅是经济的外部基础,更是历史进程的记录。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群众,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群众文化是十分关键的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行业不断提升,将群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的影响力,扩大群众文化影响范围,有利于群众文化丰富其开展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能够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群众文化与旅游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阐释,并探讨当前群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最后提出几点群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名产生于特定的历史阶段,记录着区域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形成独特的地名文化.乌鲁木齐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要道,复杂的自然环境、亚欧大陆腹地的区位条件、众多部落与族群迁徙交融、多元文化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孕育了独特的区域地名文化.多民族地区地名文化对记录历史事实、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12.
新疆回族文化与图书出版马雄福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可以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牧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化随着民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打造文化高地是地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选择。随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区域内各市州呈现出加快发展、抢占文化高地的竞争态势。怀化作为武陵山片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必须立足五溪文化资源优势,抢抓机遇、超前谋划,确立"打造武陵山片区文化高地"战略目标,努力把怀化建设成武陵山片区文化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4.
中国藏传佛教传播的文化生态学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传佛教是我国藏、蒙古、普米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信仰。在地理上,藏传佛教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西北部,形成了一个半月形的分布区域。本文利用文化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藏传佛教文化在中国境内的传播与发展,认为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西北部和藏传佛教的诞生地——青藏高原具有相似的文化生态环境,藏传佛教对这一特殊的文化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是导致藏传佛教在中国境内半月形分布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打造文化高地是地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选择。随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区域内各市州呈现出加快发展、抢占文化高地的竞争态势。怀化作为武陵山片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必须立足五溪文化资源优势,抢抓机遇、超前谋划,确立"打造武陵山片区文化高地"战略目标,努力把怀化建设成武陵山片区文化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当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要求,必须进行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创新性建设。这需要政府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进行当下社会文化形式的创新,从而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深入性分析,完善其公共服务发展机制,做好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充分体现一个区域及城市的文化发展形象,彰显各个区域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化的相似性蔡家麒人类是通过自己创造的文化来适应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需要而繁衍发展的。大体上相近似的自然环境、生态空间和社会条件,往往会造就成这种适应方式的相近或相似性,这种相近或相似性,不能全然理解成仅仅是文化传播和移入的结果。东南亚区域有着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文化生态背景下,以岭南区域的民间舞蹈为例,就岭南民间舞蹈所具有的文化个性、类型及创编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在自信与自觉、守根与发展两种诉求下,对岭南民间舞蹈在创编呈现方式加以研究、反思与探析,旨在为关注此话题及相关舞蹈创编者、表演者等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是作为国家战略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根据文化发展理论与区域文化现状,探索适合北部湾城市群文化发展模式,目标是建设一个经济发达、社会文明、文化繁荣的文化城市群.其核心是,共建文化服务体系、共建文化市场体系、共建文化企业体系、共同配置文化资源、共同制定文化政策、共同实行文化体制改革,为国内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结合工作也在不断发展。群众文化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而非遗也是在群众中产生和发扬起来的,这与非遗的保护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广大群众中进行非遗文化宣传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人们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不够重视,宣传力度不够等等。本文对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策略展开了研究,并对在群众中开展非遗工作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怎样才能更好地在群众中进行传承和保护,进而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