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年代末至冷战初期美国人对斯大林主义和苏联对外政策的四种主要看法是:民族布尔什维克主义观点、“热月”观点、“进化”观点和极权主义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时,在美国占支配地位的是“热月”和“进化”观点,认为苏联的对外政策主要是自卫性质的,从而为同苏联结盟提供了理论依据。战后民族布尔什维克主义和极权主义观点逐渐占了上风,它们特别强调苏联对外政策的扩张主义性质,从而为“遏制”政策的形成制造了舆论。不论哪一种解释,都是为特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这里所探讨的高校音乐美学教育问题特指在非音乐艺术院校进行的音乐美学教育活动.这一活动起步于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逐步展开,在原有课程中专门增设了一门公共课——音乐教育.特别是八十年代中期,在国家教委的指导下,正式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作为业务协调、沟通联系机构,并不定期地出版了《高校音教》,这就进一步推动了高校音乐美学教育的开展.但是,伴随着这一教改的推进,许多问题也开始愈来愈明显地暴露了出来,如果不在理论和实践上  相似文献   

3.
李涛 《理论界》2008,(9):174-175
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又称美国综合音乐素质教育或发掘创造力教学法,它包括音乐共同性因素原则、音乐实践性原则、综合性教学三大原则。该教学法的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作为目前世界范畴内颇具影响力的四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为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主要通过构成音乐共同性因素进行音乐教育,因而具有总体性、综合性的体系体系特征。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这一方法体系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音乐史、音乐理论进行音乐素质培养,并抓住五个要素,按十六个周期安排,使受教育者的音乐素质呈螺旋形上升和提高。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因此,对我国的钢琴教育,尤其是中学阶段音乐教育及其发展改革具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出兵中国东北,并控制了东北,从而使东北地区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不仅存在着国共两党激烈争夺东北的斗争,而且也存在着美苏之间既妥协尽斗争的复杂关系。东北成为美、苏、国、共四方角逐的一个焦点,实力较量的一个舞台。本文拟就对这种三国四方关系作一探讨,以有助于深入理解战后美苏在远东的关系及中国共产党进军东北的重大意义。一在美、苏、国、共三国四方关系中,美国是世界头号的经济和军事强国,它依仗着其经济和军事的优势,在“遏制苏联”的口号下,积极向全球扩张,以建立美国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5.
自近代以来,欧洲一直是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焦点,而德国则是牵动欧洲的重要的神经中枢。谁控制了德国,谁就能在欧洲战略上处于优势。二战结束前后,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与苏联也毫不例外地在德国问题上展开激烈的争夺。虽然它们曾一度打算合作处置德国问题。然而,随着共同敌人的消失,它们之间的战时盟友关系逐渐破裂,从而在德国问题上无法协调一致n冷战的爆发使美英法西方三国和苏联在德国问题上分庭抗礼,各不相让,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美苏英三大国在二战期间,为共同击败德意日法西斯轴心而结成同盟。虽然它们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面临的形式却不容乐观。在全社会都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今天 ,音乐教育仍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可以说 ,音乐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 ,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育 ,受教学设备、师资等实际情况的影响 ,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一、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一 ,教学设备和设施还达不到要求。近期 ,教育部门对某省中小学音乐教学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抽查 ,主要就三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是音乐教学设备和设施是否齐…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14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附件.如何评述这一条约,它对战后中国政局和中苏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至今仍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一条约作一些评析,求教于学界同仁.一、中苏条约是雅尔塔协定的翻板,是一个不平等条约1945年2月上旬,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罗斯福、邱吉尔和斯大林“三巨头”就最后打败德国、战后欧洲的重建和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等问题进行了会谈.在雅尔塔会议上,远东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当时苏联是掌握很大的主动权,正如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斯内尔所说:“1945年春夏各种道路都向斯大林开放着:他可以与日本打交道,以在满洲和朝鲜的让步作报酬;他可以仍旧在远东中立,直到美国遭到重大牺牲,然后以最大的力量进入太平洋战争.”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当时就认为:“俄国在军事上能够击败日本和占领萨哈林、满洲、朝鲜和华北,在美国军队可能占领这些地区之前.”美国政府的决策者是清楚地看到了这种形势的,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取得苏联在政治上对  相似文献   

8.
由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四川大学、中国《三国演义》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四川国际三国文化研讨会”,1991年11月1日至7日在四川举行。出席研讨会的100余名代表,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的专家学者及三国文化爱好者,包括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鲍里斯·李福清博士,美国纽约大学教授、《三国演义》英文版译者莫斯·罗伯茨(罗慕士),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克劳婷·苏尔梦博士等;有来自中国各地的文史专家和艺术家,包括四川大学博士导师缪钺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凡研究员、上海古籍出版社何满子编审、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著名电视艺术家王扶林等。他们共提交学术专著8部、论文50余篇。三国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广,是中华民族传  相似文献   

9.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現代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現象,也是一个迷惑了不少人的社会現象。弗蘭克林·罗斯福1933年初就任美国总統后,立即在全国发动了一个“重建运动”,或称“新政”。 在对外政策上,罗斯福在美国执行了十六年“鸵鳥政策”之后不得不承認了苏联;宣布了对拉丁美洲的“睦鄰政策”,在“中立”和資产阶級和平主义的伪裝下推行慕尼  相似文献   

10.
1985年11月24——29日,我国“首次三国与诸葛亮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召开。与会代表一百三十多人,来目北京、四川等十省市的大专院校、科研、文博等单位及日本、泰国和香港地区。这是一次交流关于“三国与诸葛亮”的史学、文学研究成果的盛会。会议分学术讨论和考察川北三国遗迹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二阶段的活动中,代表们考察了弥牟镇八阵图遗址,德阳庞统祠、墓,绵阳蒋琬墓,梓潼瓦口关、七曲山关羽庙,剑阁张飞柏、阿斗柏、剑门关、姜维墓、广元朝天驿古栈道遗址,还顺道参观了江油李白纪念馆,广元武则天纪念祠等名胜。大会共收到论文三十多篇。苏联、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及国内不少学者因故不能赴会,有的发来贺电,有的寄来贺信、贺诗及论著。会议讨论交流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刘灵 《南方论刊》2005,(7):51-51,54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知识建构的价值取向,长期以来在音乐教育领域里没有得到很好的定位。音乐是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之一,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由于它能给人以愉悦、享受,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保持学生良好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美感,这是音乐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教学目的之一。作为音乐教师,应如何调动起学生对民族音乐欣赏的兴趣,把学生引导到美妙的音乐殿堂中去,使高雅音乐成为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呢?笔者认为,要给学生上最好的音…  相似文献   

12.
自从平心先生提出了生产力二重性問題后,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有的贊同,有的反对,至今还没有确定的結論。他在“四论生产力性质”一文中,提到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意見,他说: “不但有好多同志来信或口头同意我的見解,就报刊上刊載有关生产力问题討論的文章来看,也并非没有人同意我的論点的。例如在我发表了‘论生产力性质’一文之后,齐蓀同志在《文汇报》一篇短文中就采取了生产力具有社会属性与物质技术属性的論点(他的解釋同我略有出入)。”因此,不能不把我对这个问题的具体意見,加以更詳細的说明,請同志們批評指教。首先,我把在《文汇报》发表一篇“决定生产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水平嗎”短文的原委說明一下。当时写那篇短文的原因,是解答读者来信所提出的问题,問題的中心,在于有人誤認为决定生产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水平,因而产生了美国和苏联的生产力水平彼此相差不大为何生产关系各有不同的疑問,于是根据本人不成熟的意見,写了那样一篇文章。在那个时候,根本未曾留意到平心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丁海力 《学术研究》2003,(12):153-153
2003年10月27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举办了第5期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本期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苏俄哲学专家贾泽林教授做主题发言。他报告的题目是:苏联哲学——过去·现在·未来。 针对“苏联哲学”的过去,贾教授首先对“苏联哲学”和“在苏联的哲学”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明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提到的“乐”,是广泛流传于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舞蹈、诗歌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孔子论“乐”的侧重点是音乐,如《论语》中出现的“歌”、“击磬”、“钟鼓”、“瑟”、“歌乐”等等,说的是歌唱和奏乐的音乐形式。在孔子的美学思想中,其音乐美学观占据着重要位置。孔子非常重视“乐教”,他明确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将音乐教育同“诗”和“礼”的教育相提并论。主张人格的完善是在“诗”、“礼”、“乐”的共同教化中完成的。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音乐教育呢?因为音乐具有强大的美感力量。他在谈到…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995年修订版)第714页写道:“就在波茨坦会议举行期间,1945年7月26日,苏美英三国首脑讨论了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有关对日本的战后处置方针,通过了一项决议。这就是著名的《波茨坦公告》。因为苏联当时尚未参加对日作战,故没有签字。事后,这项公告,是以美、英、中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公布的。当时中国政府虽没有参加讨论,但在公告发表之前曾征得了它的同意。后来苏联出兵对日作战时,也正式在公告上签字,所以又成了四国的对日共同宣言。” 关于《波茨坦公告》产生经过的这一段叙述,与该书第一版(1982年)第696页上的论述完全一样,没有修订。早在1982年8月,在北京昌平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上,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国音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逐渐受到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教育者们的重视 ,曾因政治、经济、殖民等因素导致本土文化受到局限的国家、民族开始了积极的探索。美国的音乐教育一度受到欧洲艺术与传统音乐的影响 ;在经历了几次重大教育改革之后 ,立足于本民族多元化的现实存在 ,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艺术、文化才得到了应有的关注。美国以全球性的视野 ,将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加以研究 ,力图成为不仅是经济上的强权之国 ,更欲逞文化上的强权之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中西文化论争日益深化的同时,面临着走向两极冲撞的“二难选择”。历史已经表明,这会从根本上影响具体的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本文着眼对近现代中西文化论争之源流进行初步阐述,并尝试揭示出必然造成二级冲撞“困境”之原因。一“体”与“用”是中国哲学特有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们同“道”与“器”,“本”与“末”等范畴一样,被用来表达本体与作用的关系或者本体(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体(道、本)是内在的,根本的,用(器末)则是体的外部表现。但在什么是体和用的问题上,有唯心、唯物两种理解。前者认为“无”“理”“心”等是“体”,如三国时王弼《老子注》云:“虽贵以无  相似文献   

18.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战时第二次三国首脑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反法西斯联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对加速大战的结束和对战后的世界秩序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同时,在这次会议上,却产生了一个包含着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和践踏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中国神圣主权的“雅尔塔秘密协定”。雅尔塔秘密协定虽由美苏英三国首脑共同签署,但实质上是罗斯福与斯大林私下交易的产物。丘吉尔在其回忆录中说:“我虽然代表大不列颠参加这个协定,但不论我还是文登都完全不…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哲学是从哲学层面上阐明音乐教育的方向,决定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并为音乐教育新思想的产生提供共同的基准点."[1]音乐教育哲学作为音乐教育学理论研究领域之一,不论是对音乐教育实践还是音乐教育理论研究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多年来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彭艺芳 《学术探索》2012,(11):176-178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提高人文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迅速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音乐是一种供人欣赏、陶冶情操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高校的公共课中,音乐教育是公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立主要是为了提高非音乐专业学生的素养,这是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很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无论是内容的设置上,还是教学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使得公共音乐教育的设立变得可有可无。因此,只有制定高校对公共课的相关规定,完善公共音乐教育课的基础设施,不断注入新的元素,继承民族音乐,才能促进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