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新安 《中州学刊》2006,(5):270-272
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新写实小说”作为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无论从思想内涵还是叙事方式上,都给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前期的“新写实小说”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人生状态,着力于对现实生活进行“原生态”的刻画。后期的“新写实小说”开始把目光转向对历史叙述的挖掘。“新写实小说”虽然也有着种种不足,但它毕竟把中国当代的小说创作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新写实"小说在本质上仍然是现实主义,但在观察视点、创作原则、叙事态度、叙事语言等表现形式上有了新突破,是新时期文学的转折性探索.  相似文献   

3.
“新写实”小说是近两年小说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在我看来,“新写实”不单是在某一文体创作和某一部分作家中盛行,它实际上已渗透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成为具有相当普遍性的一种创作倾向,形成了一个对文坛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的新的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4.
<正> 崇尚写实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艺术传统,又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小说的“写实”艺术从史家的“实录”中脱胎出来而成为一种艺术创作方法,需要小说家创作实践的不断超越和理论上的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写实”的程度与水平,是衡量艺术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小说艺术本体而言,《金瓶梅》在“写实”上有着题材拓新、艺术升华和历史超越性的意义。一、《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不重“写实”,叙事描写游离于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5.
池莉小说的基本走向 ,即 :贴近现实生活原生态→描写现实中的官场生存状态→对历史本来状态的现实性阐释→接近现实生活理想态。被评论家一厢情愿命名为“新写实”的池莉小说创作 ,早已名不副实 ,出了理论家铺设好的轨道 ,而与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逐渐合拢、归并 ,现实主义的巨大包容性和生命力仍然是不可抗拒的。  相似文献   

6.
新写实小说成为一个文学史事件的同时,有关“新写实”的文学批评也成了一个颇受争议的理论命题。在现实主义批评内部形成了两派:“折衷派”与“回归派”。“折衷派”认为,新写实出现在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双重低迷的情况下,它是在对两者超越和改造后形成的新的创作理念和倾向。“回归派”认为,新写实小说是对现代主义文学围攻的突破,是传统现实主义在新历史阶段的回归。“折衷派”和“回归派”的理论阐释都体现了在现代主义话语冲击下,现实主义话语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7.
喻继红 《江汉论坛》2003,(11):114-117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在创作中她始终站在体验者、观察者的立足点上,从理想彼岸的想象回到现实此岸的审视.她的小说,蕴含着一种宽容的审美意识,蕴含着对凡俗人生的深情关注,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文坛崛起了一个新的流派——“新写实主义”。先是有一批中青年小说家,如刘恒、朱晓平、李晓、王朔、刘震云、叶兆言、池莉、方方、苏童、格非、余华、李锐等,创作了一批既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又与近年来我国文坛“先锋文学”有区别的、所谓表现生活“原生态”的小说;尔后有人在理论上加以概括,称之为“新写实主义”;继之则有的刊物,如《钟山》杂志开辟“新写实小说大联展”,推波助澜。于是,一个新的创作流派悄然而颇有影响地在我国文坛崛起,并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对于这一文学流派的创作,褒贬不一,在理论上也颇有争议。因此,如何看待这一创作流派的出现,怎样评价他们创作的成败得失,成为当前文艺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潘海鸥 《阴山学刊》2009,22(6):55-58
新写实小说是80年代后期崛起于文坛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小说创作潮流:新写实小说关注普通人的世俗欲求,将日常生活叙事提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但是受到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的影响,新写实小说带有种种先天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小说创作形态或者说是一种小说创作理念很难维持较长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文学传统看新写实小说鲍云峰新写实小说作为新时期以来最有实绩、最具影响的文学潮流之一,已引起了评论界相当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这些讨论尽管见仁见智,臧否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大都满足于把这种小说创作拘囿于我国当代文学的狭小视野,用以往现实主义理论的...  相似文献   

11.
李倩 《理论界》2008,(4):137-139
新写实小说中的欲望描写是人们谈论较少的一个话题,不是因为不典型,而是因为在新写实小说中有其他更突出的特点及先入为主的理解将这一特点遮蔽.本文试图从欲望的合法性这一立场出发,以文本分析为手段,探讨欲望描写在新写实小说中的表现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时下,武汉青年女作家方方和池莉引起当代文学批评的注重。原因在于方方,尤其池莉近年来的小说创作,诱发了时下文坛仍然繁兴的“新写实小说”。本文将在二十世纪中国都市文学这种切入角度与研究视域中对方方、池莉近年来的小说创作作出论评,意在分析方方、池莉小说在都市人生的把握方式,审美感知方式、在都市文学文本形式等方面的新质与特点,并评说她们在二十世纪中国都市文学发展历程中的“环节”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浅论“新写实小说”产生的渊源李香枫80年代末,小说创作中引人注目的新趋向,莫过于"新写实主义"浪潮。最先是理论批评界开始注意到某些属于现实主义艺术形态的小说创作的新变化,并在阐述和评论这些新变化的过程中,提出了关于"新写实小说"的种种特征和看法。嗣后...  相似文献   

14.
“新写实主义”是80年代末以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在90年代即将过去的今天,人们回视这一文学现象时,却发现“新写实主义”从来就不曾得到过准确的描述,其内涵和外延也不曾得到明确的界定。其实这一现象的命名就很混乱,曾有过“新现实主义”、“新现象小说”、“生态小说”、“后现实主义”等不同的称呼,而“新写实主义”一词的流行无疑与1989年《钟山》杂志推出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并取得很大影响相关。而更为混乱的是对“新写实小说”范围的界定。在批评家笔下,各路作家都有人被圈入“新写实主义”旗下。这不免令人感到困惑,也表明了人们在…  相似文献   

15.
茅盾与施蛰存都不否定“写实”,但一个紧跟政治远离情感,一个注重情感远离政治;一个剖析现实社会,一个分析人的心灵;一个推崇理性,主题先行,一个耽于幻想,情感至上,从而创作出完全不同的小说。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逐渐式微,现代主义倾向的实验小说又难以走出困境,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下,一批描写普通百姓生活而且小说形态上有着某些共通特点的新写实小说便在当代许多实力派作家的创作中诞生了,这也是新时期文学以来最重要、最具影响的小说创作现象.在一大批被人津津乐道的新写实小说当中,刘震云的&lt;一地鸡毛&gt;可以说是新写实小说的经典性作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新写实小说研究述评丛晓峰近年来的文学,最为人们关注的流派,恐怕要算新写实小说了。尽管有人对它不以为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写实小说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浪头一开始就显露出了它的优势和活力。更有趣的是,围绕着新写实所引发的理论批评文章越来...  相似文献   

18.
诗意的飞翔--论九十年代末以来小说审美的诗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九十年代小说的创作中,新写实作家、新生代作家、新人类作家的创作一直是这个朝代的主流.于是世俗化和物欲化成为这个时代小说审美的主要指向.但从九十年代末以来,在池莉、何顿、魏微的小说创作中,他们以回忆营构作品,重回精神的追问,并在作品中营造着抒情的氛围,从而彰显了小说审美向着诗意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世情与言情——张爱玲与中国传统小说的精神缘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 ,是充分汲取传统小说丰富营养并籍以形成独自个性的作家。她深受中国传统小说的影响 ,尤其欣赏《红楼梦》、《海上花列传》等写实作品。她的小说创作 ,便是在世情小说的基础上 ,形成对惨烈现实的如实描绘 ;在言情小说的传统上 ,形成对情爱世界的冷峻审视。因严酷的“世情”而寻求温馨的“言情” ,又由颓唐的“言情”返归无奈的“世情” ,构成张爱玲创作的基本路径 ,由此 ,她也激活了现实主义的小说传统。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的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相较建国后“文革”前的17年时期,变化之大如同霄壤。其间一个重大变化是小说创作流派现象醒目而实在。以出版为例,各种具有流派性质的小说丛书就不少。如时代文艺出版社80年代末曾推出一套“新时期流派小说精选丛书”,内有“民族文化派小说”、“结构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等。中国华侨出版社90年代中期则推出“新生代小说系列”,收有张文、何顿、毕飞宇、鲁羊、徐坤等八位青年小说家的集子。以评论界较流行的提法来看,“先锋派小说”、“新写实小说”、“新生代小说”的流派特征是较显著了。若再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