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机会和问题 在过去10年中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大国,今后仍可能继续走在时代的前列。可以想象到下个世纪中期中国经济在总量上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尽管如此中国经济还有严重的缺陷。 最近几年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大参与者。过去五年中,美国与中国的贸易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美困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也增长得很快。很多美国大跨国公司认为,从长期来看它们的生存将取决于它们对中国经济的参与。对美国来说,中国目前是它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的主要进口来源。对中国而言,美国是它最  相似文献   

2.
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体现为从军事、政治、经济到环境气候等诸多方面,其中在环境气候方面的行动似乎较少得到重视。为什么美国选择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了积极的合作?这样做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文认为,环境和气候问题是湄公河地区面临的重要安全和战略问题,与本地区面临的水资源分配、减贫、粮食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密切相关。与此相关的政治信任问题也是涉及制约中国与本地区经贸关系升华的瓶颈。美国选择在这一议题上重返亚太,正好切中了中国在本地区影响力的软肋,迎合了本地区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安全需要,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软实力。而且美国也利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规范话语,以履行自身作为发达国家的气候资金援助承诺的行动。美国的做法表面上对中国不构成威胁和挑战,实际上相比军事和经济战略方面,却更加明显地存在针对中国以及平衡中国影响力的意图,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3.
2007年2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震荡,进而影响到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面对不确定的风险,中国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体现出决策者的智慧和胆魄。次贷危机所导致的美国资本市场价格处于底部是中国资本步入华尔街的一大机遇,同时美元疲软,国际金融结构面临重新洗牌又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好机遇。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如果出现严重衰退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而刺激内需是应对挑战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防转型对中国安全环境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正在进行的国防转型,不仅是国防战略,也是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这个调整并不是因为中国所引起的,但在美国的战略中中国占有重要地位.美国的国防转型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它与台湾问题、日本的战略转变一起对中国构成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集中在近期和中期,集中在中国东部的海洋面向.但是,从长远来看,美国的地位与实力将随着现行战略的推行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假如中国成为一个全球大国,那美国应如何应对?这是下一任美国总统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部分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美国未来的威胁,美国必须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另一部分美国人则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对美国是利大于弊,美国应当增进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笔者认为,美中经济合作才是符合两国利益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6.
美国重返亚太后中国周边外交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全方位给中国施压:经济上加入并主导TPP、加强其东亚同盟体系、叫嚣"中国威胁论",使中国周边外交遭受严峻挑战。美国重返亚太后,东亚地区局势不断紧张。在局势紧张之下,中国应该根据局势发展调整周边外交政策,从中美关系入手,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与邻国外交为重点,以公共外交为辅助,从各方面消除美国重返亚太给中国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保障中国国家利益,维持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美国兼具世界霸主和北极大国两种身份,近年来北极地区军事存在增多、经济活动频繁,美国认为其双重身份受到了俄罗斯和中国的挑战。基于在北极事务上"落后"的认识,特朗普政府的政治精英们采取越来越多的措施以重塑其"领导者"角色。军事上,美国大力增加北极地区军事部署,恐会将北极推向"再军事化";经济上,特朗普十分重视能源开发,北极或可迎来"能源开发时代";外交上,在巩固与北欧盟友关系的同时主动修护美俄北极关系,试图提升影响能力和控制力。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强势措施,但美国国内北极决策部门尚未整合,注定其政策缺乏协调性及长远规划,美国北极利益维护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8.
沙特阿拉伯面临三大威胁:美国与宿敌伊朗和解、美国和里海地区加入对世界能源市场的竞争,以及周边国家人口迅速增长和高失业率带来的政治动荡。美国中东政策变化的推动力来自其重返亚洲的战略以及中国对此的应对。美国力推TPP,而中国则力推地区综合经济伙伴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沙特阿拉伯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虽然它将极大地改善伊朗作为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的地缘政治地位,但如果沙特阿拉伯在安曼与伊朗之间的霍尔姆茨海峡建海底隧道,在也门建通往吉布提的红海大桥,阿拉伯半岛则将变成连接亚洲与非洲的陆上通道。这样一来,沙特阿拉伯可以一石三鸟,与伊朗和解,推动自身经济结构多样化,并为周边国家提供经济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和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中国文化带来新生的机遇,同时,它对中国文化提出严峻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21世纪要采取多种文化战略,齐头并进,从而构建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美国频频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和浮动的动机复杂其中至少包括了美国政府希望中国分担美国经济调整的成本;制造业团体希望减少失业、政客希望借机获得选票、政府希望借此推卸责任;部分美国当权者希望扰乱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以限制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挑战等.  相似文献   

11.
美国此次金融危机使得此前作为学者个人建议的"中美集团"(G2)概念迅速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美国国内关于"中国崛起"和"霸权衰落"两大讨论现时交汇的一个集中体现,其实质就是如何因应中国的崛起和即将到来的后霸权时代对美国的挑战。不断扩大的共同利益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共同需要,促进美国对华认知逐步改善。但到目前为止,美国仍然缺乏对中国道路的必要认同和对中国意向的足够信任。这导致美国在推进与中国合作的同时,仍将继续保持对中国的防范。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将加大对中国的责任压力和行为塑造。  相似文献   

12.
侵越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战争(1961年—1975年)。尽管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短暂发展,使美国“南部边缘地带”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东北部,并开始对传统的东北部政治势力提出挑战,国会也因越战使日益膨胀的总统权限多少受到遏制……然而越战所带来的这些有利的经济政治影响毕竟是有限的,它更给美国方方面面的生活投下了浓重的阴影,造成经济中的危机、政治上的反常、社会的动荡和心灵的创伤,使得这个二战后登上“世界霸主”宝座的超级大国不得不面临从顶峰走向相对衰落的严峻形势。为尽快走出越战的泥潭,美国政府只得对全球战略进行适当调整,尼克松主义应运而生,它成为美国对外关系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它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基本问题。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确地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中国经济发展顺利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对美国、世界的金融、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冲击,也已经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影响.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一体化的欧洲可能成为加在美国力量上的巨大累赘。它的反美意向是清楚明白的。它培育了一种后民族主义的变化,争取重获在两次大战和美国世纪中失去的全球权力。这是对美国在非洲、中东和每一个重要的国际机构中的影响的真实挑战。  相似文献   

16.
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 ,国企改革进入了机制转换、制度创新的新阶段 ,它确立了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就意味着中国企业体制是在向着世界上公认的最理想、最高效的制度迈进。近年来 ,中国经济在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美国 9·11事件冲击以及国际经济贸易增速趋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之后 ,仍能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国有经济起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对于辽宁这个老工业基地来说 ,面对加入世贸的挑战 ,面对新的经济腾飞时期 ,国企改革更有其特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打破了美国坚不可摧的神话,促成了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然而美国对外战略的根本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同时,加强了对传统安全威胁的关注,以防范中国作为地区性大国崛起的挑战。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地区,在地缘战略上不断经营中国周边地区,挤压中国的生存空间,对中国形成“三面围堵”之势。美国欲借“反恐”之名,行霸权之实,使中国的地缘安全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中国必须妥善应对,积极营造周边安全环境,加强我国战略纵深依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东亚政策是针对日本对中国的大肆侵略,美国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受到严重挑战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也是美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美国远东外交的核心所在。它因美国在华利益及远东地位受日本武力扩张的冲击程度而调整。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以经济方式为杠杠,全方位影响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现象和历史过程,它对世界经济和其它领域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既形成巨大的挑战,也提供了历史上少有的发展机遇。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迎接挑战、把握机遇中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模式”是国外学者对中国发展的一种认知态度,自提出伊始就争议颇多。它的提出某种意义上具有挑战美国所倡导的“华盛顿共识”的嫌疑,有可能成为“中国威胁论”的另一托词;它只看到了中国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而忽视了其中应汲取的经验教训。“中国模式”仅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现实国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