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机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的分析发现:主观社会阶层认同越低的群体对当前社会机会公平的认同感越低;向上的社会流动能有效提升其对社会公平的认可,而其效应主要体现在主观社会阶层认同较低的群体上。在机会公平开放和程序公正的基础上推动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是塑造健康平和的社会心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关乎社会公平,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建设质量和发展前景。在社会分层的客观现实下,社会各阶层子女的高等教育机会经历了多、少、优、劣的曲折变化。基于河南、湖北两省近10年2 200名高校毕业生的调研显示:在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家庭收入较高、父母学历较高、父母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家庭属地在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父母职务和职称较高的子女具有明显的高等教育机会优势;家庭收入较低、父母学历较低、父母为职员和农民、家庭属地在农村和小城镇、父母职务和职称较低的子女在高等教育机会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由此提出,社会分层视阈下推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必须改革高考制度,转变传统的升学方式;建设法治社会,规范人们的进取行为;缩小贫富差距,保障教育的均衡发展;更新社会观念,不惟学历地用人任人;鼓励奋斗成才,倡导不拘一格读大学。  相似文献   

3.
浅析高等教育中择优性与机会公平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哲学存在两种基础,认识论的高等教育哲学和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认识论的高 等教育哲学要求对大学新生的选择要依照纯粹的择优性原则,而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其中 一个要求是高等教育要保障社会公平。但是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初、中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致使择优性和高等教育机会公平之间存在矛盾。这一矛盾有其自身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表现形式,并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必然存在。为此,要采取积极的策略来缓和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4.
孔龙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2):98-99
从家庭的经济背景、文化背景及社会背景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当前家庭背景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认为:教育机会不均的主要根源是社会差异,但家庭经济背景的不同预示着未来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更有意识地教育、引导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家庭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改变居住环境和学习环境来影响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的教育状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因而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地区差异、阶层差异、性别差异。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石。为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需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强高等教育资源的宏观调控;关心弱势群体,建立援助机制;摒弃传统性别上的观念,实现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日趋尖锐,这是由于教育系统内部的制度化教育因素,以及教育系统外部、城乡差距、阶层差距、性别差距等造成的,改善这种不均等现象要通过教育和社会两方面的和协互动。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大众化中机会公平问题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快速向大众化发展,尽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平原则一直是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但是公平问题仍然严重的存在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之中。不同收入阶层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已经严重威胁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大众化将有一个主要以解决处于优势社会地位人群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阶段转化为以解决处于弱势社会地位人群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为主的阶段。在这各阶段中政府的作用应提高,我国的学生资助体系也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对陕、闽、湘、沪等10个省市区不同类型的50所高校在校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城镇生源和农村生源女大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总体差异和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差异。提出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不仅在总体上较大,而且在民办各类高校中差距更大,但在公办高校中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则相对较小。在描述差异程度的同时,利用调查资料进一步分析调查对象中女性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状况,探讨形成城乡差距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农村高等教育仍发展滞后。高等教育城乡失衡问题日益严重,突出表现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失衡以及重点高校城乡学生比例失衡。要缩小高等教育的城乡差距,就要通过各种途径为农村人口创造更多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以普通高等院校为依托,以地市高等院校为主体,调动各方力量,从源头上发展农村高等教育,建立健全农村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领域里,马太效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其积极意义,也在高校发展水平、获得高等教育机会以及个体高等教育过程等方面产生了消极作用,加剧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因而应该努力缩小地区差异,普及教育理念,主张因材施教、发挥所长,促进教育公平,才能有效削弱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校扩招与教学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有四:一是生均教育资源降低,二是师资力量不足,三是生源质量下降,四是高等教育质量观滞后。保证、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加大投入,优化结构,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规模适宜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2.
从人才质量观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大量扩招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 ,提出了在新形势下的人才质量标准 ,并对新形势下学分制实施的必要性及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与实践等的关系问题作了探讨。文章指出 ,新的形势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不能不强调对知识的继承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教育作为补偿教育的时代已经结束,深圳这样一个经济发达地区也摆脱不了这样的结局。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冷静地迎接普通高校扩招、网络教育扩张等挑战,抓住经济全球化、国内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机遇,居安思危,寻找转机,苦练内功,争取生源,在扩大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办学规模的同时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新疆高校招生中的民族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1977年以来新疆招生中民族政策内容的分析,提出"前八年"、"又十四年"、"新阶段"三个时期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并对其执行及效果、影响做了客观评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扩招下的普通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高校扩招后普通家庭的教育投资现状,阐明了传统教育投资模式及其带来的问题,说明了人才的合理定位决定了普通家庭教育投资要有合理性,提出了几种教育投资策略,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指出了普通家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成人高等教育是继续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经历了创建、停滞、恢复、改革与调整和跨越式发展五个时期。当前,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工作主要存在招考制度不完全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生源规模和质量有所下降、考务组织和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工作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思考和探索改革发展的新路径:以促进教育公平为根本,把牢前进方向;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重构发展定位;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明晰招生思路;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线,深化改革创新,从而实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师院校招生信息的人际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生宣传是吸引考生、争取丰富生源的有效途径。高师院校在招生宣传中要充分发挥人际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 ,建立以校友为主体的招生宣传网络 ,选择实效性强的招生信息人际传播途径。宣传中要注重全员宣传、时时宣传 ,增强宣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对1998~2006年入学的大学生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私人收益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论α系数(收入差异归因于教育的比例)取何值,1998年以来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私人收益率均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这是导致高中毕业生"弃考"的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高校扩招是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分析了高素质人才在劳动力中比例的增加与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高校在扩招过程中如何兼顾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的趋势以及就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如何提高就业率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